点燃道德火化铸就灵魂长城(教师中心稿)

发布时间:2016-11-1编辑:互联网

点燃道德火化      铸就灵魂长城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山东省沾化县大高镇第一中学

星期天上午坐车外出,不慎将钥匙弄丢,幸好屋内还存有一把。回来后望往紧闭的防盗门,满脸无奈。此时,恰有三五顽童在不远处嬉戏,我忙将其召至面前,问谁能帮我把钥匙取出,许诺是给糖吃。他们却不屑的说:“谁爱吃糖?”我性急之下忙说:“要什么给什么。”此时一小男孩踊跃地喊:“看我的!”然后,他按我的指点,很利索得穿过窗户,将钥匙找到并递给我。我将他们放出后说:“小朋友真机灵,等着,叔叔给你们拿好东西吃。”为首的小男孩说:“我们不要。”他干脆地说:“钱,五毛!”我愕然了。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想法,是何而致?这不能不令我们深加思索。

    一个刚懂事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强,对一切都充满新奇感,但也很容易受不良思想的毒害而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以上几个孩子的表现不正是典型的拜金主义吗?

爱因斯坦以为: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们,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对任何专业来说,教学内容都郠 应在教学中体现出人文主义教育精神。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和《标准》都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即M、“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知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把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贯彻到语文教学的点滴之中。下面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我是如何在教学中贯彻人文主义的。

一、 语文教学中注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1、我在上朱自清的《背影》时,让 生反复咏读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动作描写。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出父亲对儿子的至爱,品味出儿子对父亲的敬爱。还有在教读《黄油烙饼》一文时,让学生找出奶奶疼爱孙子以及孙子怀念奶奶的句子,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人间真情的伟大。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使其明白长辈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对家庭尽了责任,尊敬老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是每个人应具有的美德。

2、在教读马铁丁先生的《俭以养德》一文时,让学生在把握文章中心论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找出文中的警句名言,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再让其放在具体的语境之中反复体会、品味。使学生明白钱的来之不易,要花之有道,用之有度,也要让孩子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从而让学生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

3、另外,我们在学习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时,通过中心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祥子那种单枪匹马走个人奋斗的道路在当时是行不通的。进而从反面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样学生就会热爱集体,团结向上。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1、如今,独生子女颇多,家长溺爱孩子之风盛行。这样的孩子大都信赖性强,自理能力差,遇到困难便退缩.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将来步入社会极为不利。为此,在上海伦、凯勒的文章时,给学生讲述了有关海伦、凯在丧失听力人视力的情况下,掌握了5种文字,并写了14部著作。她非凡的成就都是靠她坚强的意志,克服极大困难公元前得的。这让学生感受到坚强意志的巨大作用。

2、苏霍姆斯基说:“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良的社会环境对人产徨消极的影响。鉴于社会现状,在学习顿颐的《爱莲说》一文时,让学生深深地品味“濯清莲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一句话的深刻含义。使学生学会利用社会的积极影响,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他们尽管有自己的情感、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但是,由于他们刚刚步入社会,涉世不深,思想品德正在形成之中,因于是非、善恶、美丑等还没有成熟的观念和切实的体验。这时,他们要想成长、成熟、学会做人,就必须学习。老师首先得通过书本知识进行传授。为此我在教学王润滋的《卖蟹》一文中,让这生听录音、分角色朗读,大声诵读几个环节,通过细细品味让学生理解了小说中所赞美的劳动美、人性美,并使其受到了深深启迪和熏陶。

当今,加强语文素质教育业已形成共识,可将理论上的认识落实到实践操作之中,则非易事。语文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价值,我们应在教学中挖掘语文知识中的人文性内涵,把人文精神的精髓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内化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只要有可能,只要教学内容允许,就应充分展示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受到人文精神教育和环境的熏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