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奇--例说《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奇(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10-6编辑:互联网

■李正兵 陈立宏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诗仙李白的代表作品,它集中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创作的奇特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构思奇特。本诗在构思上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我国古代赠别类诗歌内容上大都抒写离愁别恨,思想上大都直抒胸臆。而李白的这首诗却完全突破了这种惜别伤离的老套模式,别出心裁地用“梦游”这一奇特方式围绕一场梦幻来构思。现实--梦景--现实,是全诗的行文框架。诗人首先由传说中的瀛洲引出天姥的话题,并由“或可睹”的言说引出梦游的呓语;再由天姥引出仙洞,由梦醒而生感慨。这样从现实到梦境,又从梦境到现实;借描绘仙境的美好,以揭示现实之丑恶;借抒发对理想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恶;借惜别的机会赋诗,却写访游名山,以申明心迹,表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主题。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空间,并使全诗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二、想像奇瑰。诗人通过奇瑰的想像,把理想中的境界描绘得绚丽多姿。诗中理想化的天姥,自由化的王国,是诗人丰富想象的结晶。开篇八句是对现实天姥的渲染,使得天姥形象初具浪漫情调,那么诗的主体部分则是进一步借助丰富的想象,对梦游幻境的记述、向往自由的描绘,完成对天姥浪漫主义典型艺术形象的塑造。诗中绿水荡漾、镜湖映影的静幽;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壮观,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的胜况,电闪雷鸣、熊咆龙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的奇象。都是一幅幅梦游中的奇景,一个个梦境中的幻象,令人动魄惊心。诗人之所以从现实入奇梦、观奇景、得奇遇,然后又回到黑暗的现实,是他对黑暗的诅咒,对丑恶的鞭笞,对权贵的憎恨。

三、意境奇崛。诗人写梦游天姥山,亦真亦幻。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热望,表明诗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理想的悲哀。诗中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这与诗人的情感形成了统一的氛围。这里真实的山虚幻的梦,都是诗人为表现理想之境而运用的手法,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诗人把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表明梦中之景是其在现实中追求的理想之境。诗人愈是着力为我们描述一个奇特瑰丽的神话之境,愈是对其铺张扬厉施以浓墨重彩,愈表明作者追求的热切;梦中仙境描述得愈美好,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就愈大,梦醒后的失落就愈大,对人们的感染力就愈强。

四、主题奇警。诗歌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是对全诗内容的高度概括。透过这高亢的呼喊,诗人郁积在胸中的苦闷和忧愤,如火山爆发,毫不含糊地向当时的黑暗现实提出了挑战,这是诗人对权贵的傲视,对污浊社会的抗议,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捍卫,表现了诗人傲岸的性格和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从诗中“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两句,我们不难发现,在震耳欲聋的轰鸣中,诗人对人生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昭然若揭。“日月照耀金银台”句,是李白大彻大悟之后的精神感受,是他对多年来政治理想追求的彻底否定。当然,诗歌也流露出“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之类的情绪,这是当时封建士大夫所共有的思想,表现出消极的一面。

(作者单位:湖南华容五中 414211)

作者邮箱: ningxi5117@sina.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