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25编辑:互联网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陕西眉县槐芽高级中学             任葆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魏徵的高超的劝谏艺术。

能力目标

1、掌握作者反复开异,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2、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3、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徵。

教学难点

1、文章第三段的内容理解。

2、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意,体味语气,加强记诵)

2、问答法(如对文章第1-2段浅显内容的分析理解)

3、讨论法(如对文章第3段较深难内容的分析理解)

4、探究拓展法(课内适当穿插一些文句训练,拓展学生思维)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欢鸽子,有一天,有大臣给他孝敬了一只非常可爱的鸽子,当他正玩得高兴的时侯,魏徵求见,急得他把鸽子左放右藏就是找不着合适的地方,无奈之下就背过双手,抓在手里,不想一翻长谈之后鸽子不幸捂死,留下他独自感伤。

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投示:太宗怕、敬重魏徵。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晋县)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少年孤贫,有大志。隋未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太宗即位,授以谏议大夫。由于他生性刚直,善于直言诤谏,竭诚以事太宗,因此深得信任。唐太宗“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魏徵一生先后上书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被采纳。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己,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这足见魏徵在当时的影响。

衔接语:魏徵是以善谏著名的,善在何处,谏有何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谏太宗十思疏》。

三、解题

谏:规劝  十思:十条值得思考的情况

疏: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

衔接语:魏徵向太宗规劝了十条值得思考的情况,那他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呢,我们先了解一下背景。

四、背景介绍(多媒体显示)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收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正直的魏徵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十思疏》便是四疏中的一篇,阐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据说太宗看到奏疏后非常感动,于是写了《答魏徵手诏》,称赞他“诚极忠款,言穷切至”,表示从谏改过。

五、指导诵读

听录音,学生纠正字音、注意断句,同时体会思想感情。后找一学生试读(任挑一段),教师指点方法。

六、疏通文意:

衔接语:学习文言,大纲的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积累文言现象,那么同学们考虑一下,理解词句含义、积累文言现象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讨论后明确:实词、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古今异义等。

1、师生共译第一、二段:疏通文意,重点解释实词、虚词、古今异义

2、学生齐读第三段后以前后桌4人为一学习小组自主探究学习,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作答

要求:①同学间互相的探讨,解答疑难。

      ②个别较难的翻译,同学间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③按类别归纳。(投影出示本文文言现象积累)。

3、文言句子的翻译:(教师指导学生翻译,并渗透方法)

例:①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威吓,用威风怒气来吓唬

方法:a、抓关键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b、单音词语双音替

   c、倒装语序倒过来。

  ②臣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七、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衔接语:魏徵是一代名臣,他们中的治国境界是什么?(学生答:文武并用,重拱自治),君王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做到什么(十思)

①投影出了十思内容,学生集体朗读。

②提问,十思侧重于规劝皇帝不要做到什么?对我们有无启发?

衔接语:作者提出的十思,语语坦诚、字字惊心,太宗之所以最终能接受践行,并不仅仅是魏徵的赤胆忠心,更由于他巧妙的思路与说辞它在一、二段已为十思铺平了道路。

③找一学生读第一段,提问:文章先以什么引出话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分析:比喻、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

衔接语:观点只是魏徵一家之言,不足以让人完全信服,那么怎样才能让其观点有据可依呢

④学生自读第二段,提问:作者概括了一条什么普遍规律?

分析:

借鉴古人论述,将君与民关系比作水与舟,多方论证居安思危重要性,切中要害、令人警觉,那么如何居安思危呢?顺其自然的作者提出了十思。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本文思路:

思考清晰,先说人君当思,为何要思,后谈思什么,,环环紧扣,也把魏徵高超任讽谏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

八、鉴赏高超的劝谏艺术:

①从思路上看,妙在何处?(先深入浅出分析思之重要而后投十思,易接受)

   教师分析:其实联系到我们的写作,那就是不一定要开门见山,而荡开一

   笔,打伏笔,蓄势,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②从文章的用语上能否分析一下他们的高妙之所在?

 明确、下愚、明哲、臣闻(而非臣以为)

点拔:魏徵在讲谏时,有着清醒的头脑。他虽然知道太宗是很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他没有因太宗对自己的赏识而得意忘形。仍是坚持一贯的谨言慎行。文中语言真诚谦虚,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极富艺术魅力,难怪唐太宗会从善如流呢。

③与《忌讽齐王纳谏》对比讽谏艺术之不同?

九、思维拓展

当今社会,我们虽然政通人和,国富民强,但也存在一些骄傲忘本的人民的父母官们,他们用自己腐败的双手写下了共和国最不协调的音符,请同学们试举一些例子,而后根据存在问题也给他们写上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

十、课文总结:

“读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重温《谏太宗十思疏》,不仅要体味它流畅艺术的文气,还应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徵为使唐王朝长治久安而敢于直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愿生活在新世纪的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时刻胸怀一颗火热的报国心!

十一、布置作业

①积累本文中的文言知识。

②针对文中的某一哲理性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并写成文字。

十二、板书设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