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兴趣之门走进古诗文的天地(教师中心稿)

发布时间:2016-4-17编辑:互联网

                                                  

开启兴趣之门 走进古诗文的天地

--古诗文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

作者:王凌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古典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多少代中国人。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新的标准的提出,无疑也给语文教师们的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事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我注重于实践与研究结合,在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总结经验,提升理论。新的课题研究已经开始,利用假期读了一些有关阅读教学的文章和书籍,其中一些关于古诗文教学的见解和活动设计的介绍,对我颇有启发,也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古诗文教学方面的实践:在学校的众多探究课程中,我所担任的课程是古诗文的阅读与欣赏。从学生们开始按兴趣报名参加各类课程到后来的课程接近尾声,学生们的热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报名时,学生们看到“古诗文” 的字样便望而却步,想到平时语文课上老师所要求背诵的篇目就已经头疼了,谁还愿意在自主选择的探究课上为自己套上枷锁呢?其实报名时学生们的这种心理老师是能理解的,但在探究课的真正开展过程中,学生们所表现出的兴趣盎然和热情的逐步升温甚至是高涨的热情是我始料不及的,也是令人震惊的。结合自己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践,对于能够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我想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 纵横交错的竞赛形式让诵读变得更主动

曾看到一篇叫《别样的古诗文教学》的文章,介绍了上海一位年轻教师的古诗文诵读课,让我心驰神往。文中的老师在课上以自身的声情并茂、和着悠扬的古琴曲的忘情吟唱,让学生知道了什么叫“吟诗”;接下来又以高涨的激情边吟边舞边唱,而这种表现又不矫揉造作,它十分自然的将学生带入了古诗文的境界中,带入了载歌载舞的古诗文情景中,整堂课,师生们在轻舞飞扬中诵读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其效果不言而喻。我虽没有听过这堂课,但我却被文中说描绘的这种课堂境界所感染。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基础,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为了调动起学生们的活动热情,探究课的课型选择上,我把竞赛这一形式作为贯穿不同课型的每一堂课的主线,如,第一堂课上活动便是热身游戏--古诗文背诵比赛。由于有来自三个不同班级的学生参加我的探究课,我也顺势将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分成三组来参赛,每班抽出一人担任评委对参赛个人及参赛组进行计时打分。竞赛的内容包括:诗句背诵接龙和背诵能手比赛,优胜方将获得加分。这种竞赛并不是一次性的,它贯穿于每一堂课上,而每一堂课上竞赛的重点和形式又都有所不同。每次的课结束前,我都会让学生举手表决选举本堂课的最佳合作小组和优秀个人。由于每个人都有当选的机会,每堂课都有被肯定的可能,因此,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无论是表演还是诵读,无论是填词作诗还是改写绘画,无论是配乐吟诵还是视频欣赏,学生们的热情始终不曾减少,课堂的形式在变,而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却始终进行。

(二) 生动的情景表现带学生走入古诗文的王国

古诗文之美,既表现在它的语言美,音韵美,更表现在它的意境美、志趣美,同时对古诗文的诵读过程,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化历史的学习过程。由于古诗文是经典,这是所有的语文教育者们所承认的,也正由于此,在传统的教育中,“熟读苦吟”作为学习重点变成了一种僵化的模式,似乎不这样,就不能传承经典,就不能学习文化,而这种模式本身有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淡化了学生的兴趣,因此,只有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上不断探索、勇于尝试创新,才会使学生读之有味,诵之有情,才会真正的发挥古诗文教学的传承文化,品味经典的作用。

很多优秀的古诗文都以其精美的语言,动人的韵律,深邃的思想或是带给人们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或是抒发一曲曲荡气回肠,无尽哀思的悲歌;或是表现出气壮山河,刚正不阿的英雄气概……总之,不同的作品,有其不同的美的情境,而对不同作品的欣赏,就该抓住这一点。如,对于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范仲淹的《苏幕遮》这样的至情至美的作品,可让学生通过边诵边画,将词境转化为画境,或是边诵边写,将诗词改写成写景的散文等形式来感受其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同学们通过画,通过文所能表现出来的,是它的外在境界美,而不能表现出来的,则正是这些诗词内在的意蕴美。读过岳飞的《满江红》的人,大都被岳飞那满腔的爱国热情所感染,因此,我将这首词推荐给学生诵读。通过视频欣赏,配乐分组朗诵等活动,学生能够初步的感受到诗词中所饱含的情感,但对于“靖康耻”、“壮士饥餐胡虏肉”等一些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情境下的特殊情感似乎并不理解。于是,我在给同学多媒体展示有关历史背景的同时,也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题为“岳飞抗金”的广播剧。接下来的学生自主活动的主题就是关于“岳飞抗金”与《满江红》的情景剧表演,学生们将广播剧改编为课堂小品剧,历史剧的表演与诗词的吟诵相结合,再次地激发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同样的情景表演也体现在对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诵读上,不同的是这次是由学生自己选择作者和作品,自己查阅资料读懂诗词大意,然后以“猜猜我是谁”为主题,各组以表演比赛和表演竞猜的形式来介绍一位诗人和他的代表作。其中李白的放纵洒脱和杜甫的穷困悲愤在学生的表演与吟诵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三) 分门别类的专题诵读引领学生欣赏诗词文化

在古诗词中,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寄予特定的意象之中。菊、竹、梅、兰作为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君子,经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之中。它们往往象征着纯洁,孤高,坚贞等人格品质或思想意义。而咏月的诗句也随处可见,月以其独特的形象,往往能使人们产生一些特别的情感,如思乡之情、怀古之情、感叹人生苦短及抒发广阔胸怀之情,等等。这些特定的意象寄予了作者特定的情感,也表现出古诗词中特定的文化,因此引领学生开展专题诵读既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奖赏的耐心、细心,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诗词文化的探究兴趣。一堂以“月”为主题的专题诵读课上,由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的吟唱开头,到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FLASH诵读欣赏,再到几组有关写“月”诗句的画面展示,学生们已初步感受到“月”这一特定意象所给人们带来的特殊的氛围,接下来对带“月”诗句的搜集成果展示与背诵比赛及对不同诗句的不同主旨的探究,使“月”在古诗文中这一特定的形象扎根在每一个同学的心田,也使学生明白即便是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句、不同的境界中,它所表现出的思想含义也是不同的。如在以“梅”为主题的诵读活动中,引导学生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发现:同样的词牌、同一个意象,却表现了不同的主题和作者不同的人生志趣。同一专题下的比较阅读在帮助学生了解诗词文化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阅读鉴赏的细心及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都有一定帮助。此外,类似的专题探究和分类整理还体现在以“走进酒文化”为主题的对描写与“酒”有关的诗句的搜集整理与吟诵表演、以“四季”为主题的关于描写“春、夏、秋、冬”四季诗句的整理对比等等。一旦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那么,这些看似复杂的分类整理对学生来说也似乎变得轻松容易了。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诗文的教学同样如此。

“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在浩瀚的文化长廊中,古诗文是颗耀眼的明星。它在传承文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方面也起着不能忽视的作用。因此,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引领学生走进经典、走进古诗文的天地,是我们语文教师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单位:上海市梅川中学  地址:上海市中江路1280号 

联系电话:021-62650635转8013 或 13564423162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