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有关资料--李牧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12-19编辑:互联网

 

作者:likegang  

李牧的故事

在《六国论》中,作者把李牧看作赵国存亡的关键人物,因而指出“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关于李牧的事迹,记载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边的优秀将领。赵国北边和匈奴接界。赵武灵王时虽筑了长城抵御匈奴,但赵国还常常遭到匈奴的入侵,抢掠去不少人员和财物。赵孝成王时,派李牧为将,镇守北边,帅府驻在代雁门郡(现在山西省西北部宁武县以北一带)。赵王规定,为了有利于抗击匈奴,李牧可以根据战争的需要,自己有权设置官吏,而且一郡的田赋税收也全部归帅府,用作军事开支。

李牧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卒,加紧训练骑马射箭技术;同时派精兵严加守卫烽火台,以备随时报警;又派出大量侦察敌情的情报员,以便有军情及时举报。全军战士得到李牧的厚遇,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愿为国家出力效劳。

平时李牧总是明令部下:“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掠夺物资,赶快把物资收拾起,退入城堡内防守,如有人擅自出战捕杀匈奴者斩首示众。”

每当匈奴入侵边境,烽火台一报警,李牧即下令立即收拾物资退入城堡,从不出战,这样过了几年,李牧没有人员伤亡也没有损失过物资。然而,时间一长,匈奴兵将总以为李牧胆小怯战,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就是赵国边兵们亦在下面窃窃私议,以为李牧胆小怯战,有的愤愤不平。

李牧一意坚守不主动出击的消息传到赵孝成王那里,赵王派使者责备李牧,要李牧出击。李牧却仍然如故,匈奴一来,即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匈奴往往满怀企望而来,却一无所获而归。

赵王听说李牧仍然一味防守,认为他胆怯无能,灭了自已威风,很生气,立即派另外一员将领来代替李牧,免去了李牧雁门守的职务。

新将领一到任,全部废弃了李牧的规定,只加紧训练,准备抗击入侵的匈奴。一年多以来,每当匈奴入侵,边将都下令出战,每次出战都不利,人员伤亡很大,物资损失也很多,而且边境上的百姓没有办法耕种和放牧,百姓纷纷逃亡。

赵王只得又派使臣去请李牧重新担任代雁门郡郡守,李牧借口有病,坚决不肯就任。赵王不得已,只得下令强迫李牧出来。

“大王。”李牧对赵王说:“如果一定要为臣重新任北边守将,那就必须答应还照我从前的办法,我才敢接受命令。”

“寡人答应。”

李牧又来到雁门,下令还照以前的办法坚守。几年内匈奴几次入侵,都一无所获,总以为李牧胆小怯战。边庭将士因为天天得到犒赏,却没有出力的机会,都希望能在战场上为国家效力。李牧看条件成熟了,于是准备了经过严格挑选和修理好的战车1300辆,又挑选出精壮的战马13000匹,勇敢善战的士兵五万人,优秀射手十万人,然后把挑选出来的车、马、战士统统严格编队,进行战斗训练。一切就绪之后,让百姓满山遍野去放牧牲畜,引诱匈奴入侵。

不久,情报员来报告,有小股匈奴到了离边境不远的地方。李牧派了一支小部队出战,刚一跟匈奴兵接触,就装作打败的样子拼命逃窜,丢弃下几千名百姓和牛羊让匈奴俘虏去。

匈奴单于王听到前方战报,十分高兴,满心以为李牧怯懦可欺,于是调动大部队侵入赵的边境,准备大肆掳掠。

李牧从烽火台报警和情报员报告中熟悉了敌情,早在匈奴来路埋伏下奇兵,当匈奴大部队一到,还没等单于布下阵,李牧一声令下,左右两翼生力军早冲杀过去。将士们经过几年的养精蓄锐,早已摩拳察掌。李牧一声令下,个个象生龙活虎,向敌人扑了过去。匈奴兵将素来不把李牧放在眼里,一心想着俘获女子玉帛回去享受,猛然受到赵军凶猛的进攻,阵脚很快被打乱,纷纷拼命后退;李牧看到匈奴队列一乱,立即命令军中击鼓,中军主力也冲杀过去。李牧左右翼出击获胜,单于本来已经惊恐不安;眼看中军又冲杀过来,鼓声、人群喊杀声、战马嘶鸣声惊天动地而来,单于吓得顾不得部下,自己掉转马头就跑。主帅一乱,匈奴兵更是一个个只顾逃命,哪里还有力量抵抗。李牧指挥部队,追杀下去。匈奴正逃走间,又遇到李牧埋伏下的军队拦路杀将出来,前后夹击,匈奴兵更是没命逃窜。这一仗,杀死匈奴十几万骑兵,缴获马匹无数。

李牧大败匈奴之后,又趁胜利之势灭了在赵北部的匈奴属国襜褴、东胡、林胡等王国,迫使单于向遥远的北方逃去,完全清除了北方的忧患。这次战役以后,过了十几年,匈奴兵还不敢来入侵赵的边境。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逝世,悼襄王即位。悼襄王元年(前244),让乐乘代替廉颇,廉颇一怒之下,领军攻击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也就带领自己部下,投奔魏国去了。

不久,赵王派李牧带兵入侵燕国,攻下燕国的武遂(现在河北省徐水县西北的遂城镇)、方城(现在河北省固安县南)。过了两年(前242),赵王派将军庞煖入侵燕,杀死燕将剧辛。

公元前235年,悼襄王逝世,赵王迁即位。第二年(前234),秦国派将军桓齮领兵入侵赵国武遂,赵王派扈辄领兵十万去救援,结果两军大战,扈辄阵亡,十万兵全军覆灭。桓齮杀死扈辄以后,乘胜进击,大军深入赵国境内,直向邯郸进军。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他为大将军,迎击入侵的秦军。两军在宜安(现在河北省藁城县西南)相遇,李牧趁秦军立脚不稳,发起进攻,杀得秦军丢盔卸甲,大败而逃,桓齮也只带着几个亲随逃去。

这就是赵王迁二年(前234)李牧一却秦军。由于李牧却秦功大,赵王迁晋封李牧为武安君。武安君本来是秦国著名将领白起的封号,李牧击退秦军以后,赵王迁说:“李牧是寡人的白起”因而封为武安君。由此也可以看出赵王迁当时对李牧的倚重态度。

赵王迁四年(前232),秦军入侵,进到番吾(现在河北省平山县南),李牧再次击败秦军,解除秦的威胁。这就是李牧再却秦军。

赵王迁七年(前229),秦王政(始皇)派大将王翦领兵几十万进攻赵国,赵王又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领兵抵抗入侵秦军。王翦知道,李牧是自己的劲敌,李牧不除,赵国难于灭亡。王翦禀告秦王,派奸细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赵王迁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赵王迁一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实。立即委派宗室赵葱和齐人投奔过来的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李牧接到这道命令,知道赵国已不可为,只得离军私自出逃,半路上被赵使臣捕获杀死。司马尚则被废弃不用。

又过了三个月,到了赵王迁八年(228),王翦大败赵军,杀死赵葱,攻下邯郸,赵王被俘,灭亡了赵国,邯郸成了秦国一个郡治。

苏洵说:“洎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前一句说得有道理,如果不杀李牧,秦赵还得比一下高低。但说赵用武不终,则不十分准确。赵是始终坚持抗秦的,其灭亡原因虽有很多方面,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用人不信,自毁长城”。前有赵孝成王在长平之役中以赵括代谦颇,造成长平惨败,赵军死45万人,元气大伤;继之悼襄王以乐乘代廉颇,迫使廉颇奔魏投楚,失去良将;后又有赵王迁冤杀李牧,招致赵的灭亡。所以,唐司马贞在《史记索隐述赞》中说:“颇牧不用,王迁囚虏”,是有一定道理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