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4-9编辑:互联网

《胡同文化》教案

长岭高级职业中学    郑焰炉

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胡同文化、民族心理,领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

2.学习本文平淡、朴素、口语化的语言。

3.培养学生概括、提要的能力。

教学设想:1。引导学生抓住总领句,快速概括北京胡同建筑特点、文化特点,理解其中内在的关系。

2.加强诵读,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

3.揣摩作者复杂的情感:怀念、感伤、无奈、告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对于胡同同学们并不陌生,但要说胡同文化,就新鲜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汪曾祺的《胡同文化》。

二. 学生轻声自读课文,抓住总领句概括要点。便于讨论交流。

三. 师生共同讨论。再读1~4段,说说北京胡同有何特色?(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 四方四正 ;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各具特色的胡同名;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 数量之多 ;胡同是贯穿大街的网络-环境安静)

读5~12段,谈谈你对胡同文化的看法。

舍不得挪窝 破家值万贯 

喜欢独门独院: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有窝头,就知足了 

大腌萝卜,就不错 

易于满足,要求不高-- 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虾米皮熬白菜,嘿 

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精义--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总之,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易满足

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

忍--安分守己 逆来顺受

说明:本处教学要充分发动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举出足够的例句。

结合几个精彩句子通过读一读,品一品。学习语言。例如:a.虾米皮熬白菜,嘿!(充分表现了北京人的满足表情,证明了北京人易满足,对生活物质要求不高)b.睡不着,别烦躁、别着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对别人无可奈何,只能自我安慰。真有你的,是局外人的评价,有佩服也有调侃。)

总结本文语言平淡、朴实、口语化的特色。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著名作家。当过教师,编辑等。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对市井民居的熟悉,经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汪曾祺的散文似“水”,他的散文是“水”孕育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水性”。归于胡同,又具有浓郁的“胡同”味。这种“胡同”味,是其散文显示的一种综合的北京胡同的地方特色,它既表现在取材、构思和抒情习惯上的平民性,同时语言上也具有北京胡同的京腔京调的韵味。

那么,胡同与胡同文化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胡同的总特点是“方正”,这种方正影响了北京市民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市民的思想,并形成了封闭的胡同文化。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特点。由于胡同的安静闭塞,使胡同里的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也不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封闭守旧,安于现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的小农意识;而胡同的方正特点又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其思想意识,封建正统思想较为严重,不思反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甘做顺民。另外,长期的高压政策,生活在天资脚下,他们只能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自我满足,忍耐,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四.讨论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思考。我们如何看胡同文化的没落。再次阅读13~15段。

   学生交流对本问题的看法。

   伤感: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非常了解、熟悉,充满喜爱之情,对它的没落感到伤感何无奈。

   喜悦:封闭、保守、自私、知足、忍耐这种下层平民文化,失掉了吸收外来养料、发展的机会,注定要走向灭亡。因此,作者在无奈中又充满了批评何坚决的放弃。

   对于传统文化中诸如坚韧、乐观等精华要继承,对那些落后的要放弃。

五.小结与作业。胡同文化是我们中国人保守封闭的思想意识。胡同的衰落导致胡同文化的没落,高楼大厦代替了红墙碧瓦,一种新的文化、新的意识正在兴起,祖国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让我们很高兴地和胡同说再见吧。

另外从这篇文章我们也真切感受了一种汪氏的语言文化。

请同学们仔细揣摩我们的班级或者我们的校园文化,去寻找他们的精髓,并用恰当的语言,选择恰当的事例来表现它。

教学后记:1。汪氏语言颇有特色,引导得好,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吸取群众语言。不妨建议课外自主阅读汪氏的其他作品。

         2.对本文的学习,应由课内到课外,去发现身边的文化,提高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能用辨证的发展的眼光对待传统文化。

         3.要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防止教师照本宣科式的教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