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宣执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掌握常用的古文虚词及实词义。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古文的能力。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公正、廉洁的品质,并帮助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字词,理解内容,分析性格。
教学难点:教师的引导下解决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字的含义。
三、教学设想:1、加强朗读引导,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讨论疏通文意,把握人物形象;3、拓展延伸,了解古今社会中正直清明的官吏形象,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制观。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清官包拯、海瑞,他们都是"为民请命"的好官,为了百姓利益,不顾自己得失,得到了人民的尊重与爱戴,但是也有些不为我们所知,其实一样为人称颂的小官吏。有一位县官,官职虽小,但却敢于公主皇帝斗法,他就是董宣。
板书课题:董宣执法
(二)、熟悉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
A:自读过程中画出自己的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加以解决.
B:读音有疑义的词让学生互相讨论.
C:教师提示文中多音,多义字,并板书,让学生加以辩认,解决.
如:多音字:乘,数,强,石,大
多义字:被
古今异义字:妻子 特征
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词义:数,被,谢,顿,臧,班
2、学生朗读课文,合作学习
A:分小组讨论,学生探究,合作疏通词意,句意,正确理解文章大意。
B: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其它小组帮助解决,还不太懂的,由老师讲解。.
3、学生默读课文:分小组讨论,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情节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问。
(三)、精读课文,学生探究质疑
1、读课文后,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从中你看到了董宣是一个怎样的人。
2、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你怎样看待他的这些变化。
3、本文虽篇幅不长,但主次协调,正侧呼应,能将你的理解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四)体验拓展
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何看法,假如你是董宣,你打算如何处理。
(学生可独立思考,也可讨论,课堂口头回答,教师给予评价,让学生明白现代的"法"与"执法"和古代的"法"与"执法"的不同,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争做知法,守法的合格中学生.)
(五)、学生谈本课心得体会
提示:可从以下几方面回答:
1、像董宣这样的官吏你希望现实中有多一些吗?其它人物身上你又得到什么启示?
2、你积累了哪些你认为值得积累的字词?学习古文应该怎么样更有效?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继续诵读,巩固重点字词.
2、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词.
①大言数主之失 ②强使顿之 ③强项令出
④敝车一乘 ⑤以宣尝为二千石
3、“好官知多少”课后查阅资料,开展课外调查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