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界首高级中学 孙义兵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新课程中的重头戏,可谓是新事物。粗略地看一下中国史,中国教育史,会发现中国人较容易一哄而上,具有极大盲从性,鉴于此,我们一线教师要冷静思考,积极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途径。本人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感觉下列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 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对教育的一种理解,对学生的一种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并非老师不讲学生就不会,并非讲了学生就一定会,所以为师的应当保护学生会与不会的权利,更应保护学生会什么的权利,应当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能做的事,应当引导学生做不会做的事,我个人认为研究性学习也就是基于此,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努力并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或者是自主支配,学生学习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途径方法,所以把研究性学习看做是一门课程,是否得当有待商榷。我个人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对教育的一种新的理解,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新的认识,是对学生主体认识的加深。
二、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教育行政部门针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或探索性学习。但当前教学实际中,学校一般急于事成,一味做大做强学校品牌;教师忙于职称,急功近利,为写论文而安下心来论文,甚至上级教育部门指定学校教师论文数量、课题研究、理论问题研究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在教学实际中,循序渐进地、切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几人?我个人认为,坚决反对一窝蜂搞课题,写论文,这样会使教师不务业,学生苦不堪言。在教学实际中,切忌拔苗助长,应切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方法,开展切实可行研究性学习,并渗透与日常教学中,如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初中生上大街寻找错别字,调查分析产生错别字的原因;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探讨小说中人物形象如何塑造;农村学生可以针对乱焚稻草一事结合化学学科知识进行探讨此做法利弊;城市学生可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城市总规划布局的合理性等等。教师应在诸如以上教学实践中下功夫,考虑如何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三 研究性学习关注的不是结论问题,而是过程问题,传统的学科教学,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和传递者,师生关系是传授与接受型,教师劳动具有个性特点,各自独立工作,明细分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往往要提供大量背景材料或知识信息,学生出于急进功利思想关注的往往就是这些知识,认为识记的越来多越好。殊不知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已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学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信息平台获得广更深的信息,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独特个性,保护激励学生中表现出的创造性和兴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我们更关注他们究竟怎样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感受如。切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关注的应当是教学过程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如何学习。 ,用思维方法维系学与用,学与终生学,走出学校,就能对自我不断挑战,然后做什么再学什么,力争做得 更好,而且应当会做得更好。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那种“知识罐”,而是培养出一个个有朝气,有思维的人才。
四、研究性学习并不与高考相悖,反而高考的改革对教学提出必须转变教与学方式 要求。新一轮高考改革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诚然,我们江苏高考制度改革的五年四个样,确实便我们教学忙于应付。事实上,任何形式变化都将服从于、服务于内容改革,所以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亲一代,积极发挥高考对于调节未来人才智能结构重要的作用,正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我们不难看出高考的知识侧重点呈现“重构基础”的改革趋势,选择与时代内涵一致的知识,能够产生知识的知识,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知识,而且,高考重视试题解决的过程,尽可能提高思维操作在考分中的含量,提高主观题比例,设置少量无标准答案的考题,试题的选择更突出应试者主体认识和直接经验,等等。高考中的一系列改革,势必引发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在汲取知识的途径上,知识发生的过程中的一系列变革,而研究性学习是顺应这一变革出现,可谓应运而生。
任何一种方式方法,其本身仅仅是实现一定目标的手段或工具,研究性学习也是为了一定目标的实现,由此,本人认为,以上几点思考是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水平提高过程中的必然问题,我们也只有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构建新世纪教育平台。
作者邮箱: jszxxy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