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校园烟民(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11-7编辑:互联网

新疆巴楚县第二中学语文组 李成林

课间,我去教学区厕所方便,见地上到处都是烟头,一片狼藉,不由大吃一惊。一个星期学校要搞两次大扫除,教师一般不上这儿来,两天之内扔下这么多烟头,可见学生中的“烟民”不在少数。

国家教育部于1994年颁发的《中学生日常规范》第一款第四条明确规定中学生“不吸烟,不喝酒”,学校制订的《学生操行百分考核》第七条也如是说。但学校的“烟民”还是悄然诞生,且有越来越壮大之势。我曾在街上看见学生很潇洒地叼着烟,招摇过市,碰上不教他的老师毫不畏惧,飘然而去。也曾在教学楼上见到抽烟的学生,自以为大家都在上课楼道没人,明目张胆掏出烟来,玩打火机的老练程度令人结舌。“烟民”们也许觉得在“地上”偷偷摸摸不过瘾,公开亮出身份方能显出男子汉的本色来。反正这块“乐土”无人问津。在这被人遗忘的角落,“烟民”们自由自在,快快乐乐。

高一时,我班总有那么两三个学生早读课姗姗来迟。我问他们迟到的原因,他们众口一词说上厕所去了。由于他们善于伪装,抽完烟后嘴里嚼着口香糖,我竟有半个月没有发现他们的“劣迹”。一天早读课,我早去了十分钟,他们中的一分子在厕所过足瘾后,没有采取措施就心安理得回到了教室。他进教室发现我站在门口,惊惶失措地回到座位。他跟我擦身而过,一股烟味迎面扑来,在早晨清新的空气里格外浓烈,格外刺鼻。它熏掉我那天的好心情。也熏出了我对他们的失望。

接着,我跟三个“烟民”打起了持久战。谈心感动不了他们,开主题班会他们无动于衷,请家长,家长束手无策,交给学校,学校也没拿出具体的处理办法就交还给了我。学校跟自己订的制度开了个玩笑,就以不了了之而告终了。早知如此,倒不如我自己悄悄啃这块硬骨头,何必大张旗鼓搞得沸沸扬扬,还给学生造成“班主任小题大做,其奈我何”的错觉。

饶了一大圈,烫手的“老大难”还得接住。我想尽办法磨破嘴皮,总算有那么一点点成效,至少早读课“烟民”们不敢迟到了。

分了文理科后,原来的“烟民”学理科,自然分了出去。没多久,我听说那几个“烟民”又在厕所操起旧业来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的教育化为泡影,在他们身上留不下丝毫痕迹。我还听说他们三个在短短的时间内又找到了不少知音。

学生的不良行为需要制度规范,一旦制度形同虚设,产生的后果更为可怕,欲约束而起不了约束的作用,跨越以后就是践踏。靠单个的力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让我们共同关注校园“烟民”,并帮助他们改正吧,毕竟他们还是孩子,好奇驱使他们尝试吸烟装酷,这不是孩子的错。因为人的成长总有那么一段荒唐的经历。不让学生在荒唐面前绊倒,越陷越深,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邮箱: xjbclcl@sina.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