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隆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人,现代著名诗人。抗战时期,他倡导街头诗运动,创作了大量鼓舞人民抗日热情的诗篇,收入《给战斗者》《呈在大风砂里奔走的岗位们》《抗战诗抄》等诗集中。闻一多在《时代的鼓手》一文中,称赞田间的诗说:“这里没有‘弦外之音’,没有‘绕梁三日’的余韵,没有半音,没有任何‘花头’,只是一句句朴实、干脆、真诚的话,(多么有斤两的话!)简短而坚实的句子,就是一声声的‘鼓点’,单调,但是响亮而沉重,打入你的耳中,打在你的心上。”这段评语,精辟地概括了田间街头诗的独特风格。下面以两首诗为例,加以说明。
义勇军
在长白山一带的地方,
中国的高粱,
正在血里成长。
大风沙里
一个义勇军
骑马走过他的家乡,
他回来:
敌人的头,
挂在铁枪上!
(1938年作)
坚壁
狗强盗,
你要问我么:
“枪、弹药,
埋在哪儿?”
来,我告诉你:
“枪、弹药,
统埋在我的心里!”
(1943年作)(均选自《抗战诗抄》)
《义勇军》,写于1938年,反映了日军侵占我国东三省时,抗日义勇军奋起抗击的一个画面。它热情歌颂了东北义勇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民族意志。诗先用长白山下正在血里生长的高梁作背景,烘托了悲壮的气氛,揭露了敌人的残暴罪行,充溢着民族的深仇大恨。接着诗人用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色彩鲜明的人物画,描绘了一个骑着战马、威武雄壮、英勇杀敌、奏着凯歌胜利归来的义勇军战士的高大形象,不仅令人钦敬,而且鼓舞了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短句的运用,铿锵有力,恰如鼓点,坚定的决心和高昂的斗志,充满字里行间,让人振奋、鼓舞、勇往直前。
《坚壁》,写于1934年,它呈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顽强斗志,是献给根据地人民的赞歌。诗人用短短七句,塑造了一个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前后两节,抓住一个典型场景,一问一答,运用反问的结构技巧,将问答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单纯精练,主旨鲜明,人物的性格生动突出。结尾一句,语言通俗而又含蓄,口语的运用,使人物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把人民群众对敌人的极端仇恨和藐视表达的充分而深刻,把人民的无比坚贞和忠诚表现的淋漓尽致。
总之,这两首诗,以短小的形式,单纯的结构,概括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反映了抗战现实中的重大问题。语言通俗,创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节奏明快,如进军的鼓点,具有很强的政治鼓动性和艺术感染力:是抗战诗歌中特色鲜明的佳作。
欢迎修改刊用!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邮政编码:641313
李明隆 联系电话:13982973718
QQ:178618390
作者邮箱: minglong8866@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