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太祖--独眼龙李克用

发布时间:2016-8-22编辑:互联网

勇将独眼龙

李克用即后唐建立者李存勖的父亲,后唐的建国基础是在李克用时期奠定的。由于李克用一只眼失明,因此又称“独眼龙”。

李克用是内迁的沙陀族人,沙陀族属于西突厥的一部,由于驻地有沙碛,且名为沙陀碛(今新疆古尔班通古沙漠),所以对外号称沙陀部,并以朱邪(音爷)为姓。相传他们的先祖出生于雕窝之中,酋长因为他生得怪异,便让各族轮流抚养,因此得姓“诸爷”,即不是一个人抚养,后来传成了朱邪,即“诸”变成“朱”,“爷”变成“邪”,但读音没有变。李克用的父亲是朱邪赤心,曾经参加镇压庞勋起义,因立功而被唐朝廷任命为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还赐国姓李,赐名国昌。李克用由于出生时就有一只眼睛失明,所以外号独眼龙。他年少时便骁勇而善骑射,随父亲参加镇压庞勋起义,所向无敌。后来因被诸部忌恨,为避祸端李克用便带全族人归依了唐朝,被任命为云州刺史,同时又赐姓名李克用。后来,李克用杀掉大同军防御使,全部占领了云州(今山西大同)。唐朝派兵讨伐,但被李克用打败。不久,唐僖宗继位,改变了政策,对李克用进行招抚,任命他为大同军防御使。

唐末勤王的功臣

黄巢攻占长安城时,唐僖宗急忙下诏命李克用勤王救援。第二年,李克用在良田陂(今陕西华县西南)大败黄巢属将尚让,黄巢被迫退走。李克用因功升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成为使相,地位开始显赫。使指的是节度使,相指宰相,在唐朝没有正式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职权就相当于宰相,所以李克用就合称使相。

从此以后,河东(黄河以东,今山西一带)以太原(今太原西南)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便成了李克用的大本营,而且也成为李存勖与朱温争战的根据地。

黄巢起义军逼近朱温辖地时,朱温只好求救于李克用,李克用也为了扩充地盘,便派兵一起夹攻黄巢起义军。李克用在打败黄巢之后,率兵一直追击,想将黄巢一网打尽,一日一夜行二百里,但最后骑兵仅跟上数百人。因为人困马乏,粮草缺乏,李克用只好退还汴州。而黄巢被他这次穷追猛打之后也仅剩下千余人,不久,在莱芜(今山东莱芜)又遭到时溥的围攻,逃到狼虎谷(今山东莱芜东南)时身边只有几个亲信,黄巢绝望至极,自杀身亡,到此,被史书视为最终将唐朝推向灭亡的农民起义以失败告终。

年轻气盛 与朱温结仇

朱温为答谢李克用出兵相助,特地在汴州驿馆上源驿设宴款待,为其庆功接风。此时的李克用二十八岁,比朱温小了四岁,李克用年轻气盛,加上刚建战功,对朱温有恩,因此酒席上异常骄横,喝酒之后更是不把朱温放在眼里,大放厥词。这下惹恼了朱温,当天晚上,朱温包围了驿馆,纵火放箭,想斩草除根,既消白天之气,又消灭以后的对手。李克用在亲随的保护下,加上雷雨掩护,总算拣了条命,但三百名亲兵却全部被杀。从此,双方结下了死仇,战争不断,直到后梁被灭。

上源驿事件后,李克用与朱温的矛盾表面化、直接化。在唐朝末年镇压黄巢起义军的过程中朱温与李克用逐渐成为最大的两派势力,黄巢一死,他们的霸权争夺也必然会到来,上源驿事件成了他们热战爆发的一个导火线。

李克用仓惶逃回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本来想立刻发兵报此深仇,妻子刘氏认为这样反而理亏,劝他不如奏明唐朝廷,以便名正言顺地讨伐朱温。刘氏对于李克用的作用不可低估,不但这次出谋划策,以后晋军有次被朱温打败,李存信劝李存勖北逃以保实力,刘氏却劝止道:“存信原是北方的牧羊人,怎么能考虑你的成败大事!大王常笑别人弃城逃跑,被人宰割,今天怎么却要效仿呢?大王先前曾到塞外避难,差点遇害,现在如果弃城北逃,难保有不测之事,根本就难以保全自己,还谈什么大业!”李克用听从了刘氏的建议,几天后收聚溃散将士,保住了城池。

李克用听从了刘氏的话,立即奏报唐僖宗,罗列朱温的罪名,请求下诏讨伐。但唐朝廷中也有许多大臣倾向朱温,便在僖宗面前为朱温开脱,唐僖宗下诏让两人和解。同时,为安慰李克用,唐僖宗又以破黄巢有功为名加授李克用为陇西郡王。朱温为了全力对付西边的秦宗权,避免腹背受敌,也派使者登门谢罪,并送上金银等厚重礼物。李克用此时羽翼也未丰满,还想兼并其他地区扩充势力,同时与王重荣共同出兵关中也要分散兵力,也就暂时忍下了这口恶气,只是扬言要领兵讨伐。双方的冲突暂时没有爆发,上源驿这条导火线燃烧的时间又延长了一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