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2-3编辑:互联网

 

              执教者:成都石室中学    李镇西 

  

教学思想: 

    1民主:师生关系应是伙伴关系、合作关系,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课文)平等对话。在教授本课的过程中,尽量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 

    2科学: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通过符合学生求知欲望、阅读心理、知识背景的巧妙引导,让学生自己感悟作品;而引导的线索,是学生对课文质疑(这是学生主动钻研的思想火花),围绕学生所提的一个个问题展开研讨,从而把学生的阅读欣赏引向作品的深处,也引向学生心灵的深处。 

    3个性:尊重学生的心灵舒展和精神自由,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倡学生展开思想碰撞,鼓励学生发表富有创造性的观点或看法。努力使整个阅读教学课堂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学术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共同的提高也有不同的收获。 

    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过程中,我不但打算尽可能体现出以上教学指导思想,而且,我力图避免对一些语言现象进行孤立的烦琐分析考证,而追求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冲撞、思想的魅力和人格的感染。 

  

教学目的: 

这是一篇极富思想养料和人文精神的课文。我首先应根据其本身的语文因素引导学生理解其结构特和语言风格,但决不能仅止于此。剖析其结构和语言外壳的目的,是为了把握其思想内核,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今天的中国和他们自己的人生。具体说来,我力图充分挖掘本课的语文教育因素以达到如下目的: 

1.    开启思想闸门。马克思不迷信权威、“思考一切”的思 

维品质,他伟大的创新精神,他重视实践并认为一切科学理论都必须根据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的求实精神,无疑应该成为今天跨世纪中学生的精神养料。 

2.    进行人格熏陶。马克思所以能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 

首先是他在青年时代其就立志“为人类工作”,并且具有“目标始终如一”的顽强意志。我力求能让学生由衷地感到:也许我们一时还难以完全理解马克思的不朽学说,但我们完全应该而且也可以学习他伟大的人格! 

3.    感受时代脉搏。不能让学生觉得他们是在学一篇“外国 

文言文”,而应在分析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联系当今中国的改革实践,让学生深深感到我们今天改革的每一步推进都是对马克思学说的真正发展,也是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结构的把握和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 

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1.学生如果不适应这种研讨式的教学风格而出现“启而不发”的状况怎么引导? 

    2.放手让学生质疑研讨,如果出现一些我事前无法预料的思维火花时,我又如何驾驭课堂(既尊重学生的思考又不影响教学的节奏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180周年,由此引出话题: 

调查:读过《共产党宣言》的同学请举手。(美国高中生的 

必读书。) 

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 

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2.提示学生:以马克思精神学习这篇关于马克思的文章。 

“您喜爱的座右铭?”“思考一切。”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女儿的一次对话。这充分反映了作为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那就是“独立思考”。这种独立思考精神,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也是我们今天每一位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可贵品质。 

今天,我们应该以独立思考的精神来研究探讨这篇著名的文章。学生、教师、作者平等对话。 

二、朗读一遍课文(或快速默读课文),就其结构和语言思考提问(或写成纸条)。 

三、师生研讨:(以下只是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程序。具体的教学步骤将以现场学生的思维状况随机而定。) 

  

    [假设一] 

学生问:为什么恩格斯要说“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 

想了”? 

引导:不仅仅是婉语→突出其“思想家”而且“伟大”(为 

什么?)→试从文中找出体现马克思思想贡献(理论贡献)的语句(“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最伟大的的贡献是不是“思想贡献”?(注意这样一句:“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那么,什么是“主要的”呢?→对文中有关马克思伟大实践的论述(“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在恩格斯看来,这两方面的贡献,那个更重要?为什么?(从语言入手:“远不是最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展示结构提纲。 

⊙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理论贡献:  

      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物质第一,精神第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 

          剩余价值 

      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实践贡献: 

      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其中最伟大的贡献是什么?(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恩格斯对这些贡献的评价有何不同?(根据关键词) 

  如果让马克思来评价自己,他会认为自己的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为什么把最伟大的贡献排在最后?(衬托) 

    ⊙作者在总体评价马克思的功绩时,说的是“对于战斗着的欧美无产阶级,对于历史学科”,即先说实践后说理论,可是为什么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论述时却先谈理论后谈实践? 

展示结构提纲。 

  

[假设二]学生问:为什么文章的最后一句“他的英名和事 

业将永垂不朽”要用一个“将”字? 

引导:这是充满信心的预见和憧憬→当时,共产主义运动还刚刚兴起→恩格斯一个“将”字,便说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必将蓬勃发展→为什么会如此充满信心?(“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因为马克思的理论是科学→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的科学贡献究竟有哪些?(在文中找有关内容)→从“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恩格斯对这些贡献的评价有何不同?(根据关键词)→为什么把最伟大的贡献排在最后?(衬托)→作者在总体评价马克思的功绩时,说的是“对于战斗着的欧美无产阶级,对于历史学科”,即先说实践后说理论,可是为什么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论述时却先谈理论后谈实践?→展示结构提纲。 

  

[假设三]学生问:怎么理解“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这句话? 

引导:仅仅是表现马克思的蔑视和大无畏气概吗?→“你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自白》)→(“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负所压倒……”)比起马克思的宏伟目标,其他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请从文中找出马克思为了自己的目标,做了多少事?→从理论贡献到实践指导→分析关键词语→展示结构提纲。 

  

[假设四]如果学生不提问,或所提问题不涉及教学重点, 

那么,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拟提问题(不全讲,根据情况选择提出): 

⊙为什么恩格斯要说“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怎么理解“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 

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这句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负所压倒……”)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为何要加一个“将”字? 

⊙如何理解“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注意这样一句:“任何一门理论科学的每一个新发现-- 

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这说明了什么?(任何科学理论,贵在创新和发展。) 

⊙作者在总体评价马克思的功绩时,说的是“对于战斗着的欧美无产阶级,对于历史学科”,即先说实践后说理论,可是为什么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论述时却先谈理论后谈实践? 

……   …… 

说明:以上问题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允许学生有自己 

的理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发表独到见解。  

  

●结构提纲(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适时展示)-- 

  第一部分:描述马克思的逝世 

  第二部分:评价马克思的功绩 

         1.“不可估量的损失”(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 

         2.革命理论 

              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许多领域有独到发现 

         3.革命实践 

              注重实践 

              参加实践 

   第三部分:论述马克思的影响 

              敌人:驱逐他,诽谤他,诅咒他 

              战友:尊敬他,爱戴他,悼念他 

   第四部分:预见马克思的不朽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马克思的逝世:“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      “不可估量的损失”(过渡段) 

              两个“对于”:实践和理论                    

马克思的贡献:1.理论贡献(思想家) 

               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物质决定精神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剩余价值的发现 

               许多领域有独到发现(广而深) 

           2.实践贡献(革命家) 

               注重实践(过渡段) 

                 科学的作用:“革命的力量”                

               参加实践(“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宣传:编报著书 

                 组织:创立协会(顶峰)                

马克思的影响:敌人:“驱逐”、“诽谤”、“诅咒” 

          战友:“尊敬”、“爱戴”、“悼念”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小结:第一、结构严谨而逻辑严密。            

      第二、语言准确而感情深沉。 

●总结语言风格(最好引导结合讨论和练习二、三学生得出结论) 

承递性语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 

           “不仅如此。”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 

过渡性段落:第2段,第6段 

总括性段落:第5段,第8段 

        记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特别是第8段),准确严  

    密而饱含感情。 

  

四、总结: 

(一)学生小结自己的收获。(适当抽学生当堂交流。) 

注意:教师不作定论,允许每一位学生有自己的独 

特收获。 

(二)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 

   课文中体现出马克思的精神:思考一切,勇于创新,注重实践、 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等。 

      对于今天中学生来讲,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向高远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 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它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够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嬖冢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nbsp;

(马克思17岁时所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三) 推荐课外读物: 

《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尼拉宾) 

《马克思的自白》(瓦奇金) 

《马克思秘史》(沙叶新) 

《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保尔拉法格等) 

(四)课外作文: 

     《在马克思墓前的思考》(随笔) 

     要求:假设自己来到马克思的墓前,以一位当代中国中学生的身份,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联系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事业,对马克思人格、学说及其命运提出自己的思考。(不必面面俱到,侧重一点即可。) 

  

                                   (1998年4月23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