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应有一个度(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9-7编辑:互联网

梁万年(江苏省金湖中学高级教师、市骨干教师)

近几年出现了一大批英雄,其共同点就是胆大,大胆地否定一切,诸如取消高考制度,否定有口皆碑的名师,攻击社会名流等,据说也确实吸引了许多眼球,但热闹过后终成笑谈。

这次素质教育再讨论,缘于南京,作为南京的近邻,也想说几句。南京作为素质教育的窗口、旗帜,我们曾多次到南京师大附中去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到南京金陵中学去学习“研究性学习”,他们的种种做法,确实是体现了素质教育大方向,南京学生的素质全面,眼界开阔,知识面广。

因为是邻居,我们今年从南京地区招了几十名学生,为何这些学生要离乡背井来到欠发达地区的金湖就读呢,这首先要归功于高考,今年南京地区的高考情况的确不好;更归功于舆论的炒作,这就如同教育乱收费问题,想当初全国铺天盖地指责声一片,其实问题并没有这么严重。

我以为南京的教育说到底是一个问题,就是度。没有把握好素质教育这个“度”。注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涨,涉猎广泛,思想多元,但是部分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双基教育,使得一批学生在高考升学中吃了苦头。正是这个“度”没有把握好,又形成了一个非常尴尬,让人头痛的事。许多学校早早放学,学生没有什么学业负担,这多余的时间怎么办?家长不放心了,可怜的家长只能花钱找人看管子女,只能给子女再加压力。于是催生了教辅用书市场的繁荣,于是催生于家教事业的兴旺,于是催生了教师师德的滑坡。

曾几何时,南京的家教让周边的老师眼谗得很。优秀教师一天上两节课,有400元的报酬,许多家教公司应运而生,有的还甚至租下高校的教学主楼用于周六、周日的补课。课堂上内容少讲课后来补课,这留一手的现象绝不是笑谈。一个教师一天两轮次、三轮次补课屡见不鲜,收入远远高于自己的工资。以至苏北一些名师到南京搞家教,几年之间在南京有了楼房、买了轿车。

我们欣喜地看到,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出台师德“三要八不准”,学生有了晚自习和周六的辅导。台湾实业家王永庆有句名言,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劳。学业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怎能有好的成绩。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素质教育的实施,主渠道、主阵地是课堂,想来不会有什么争议;在主阵地、主渠道实施国家的课程计划,这也不会有争议。那么,教科书是什么呢?教科书是国家素质教育意志的体现。南师附中王占亮校长说得好,课堂的高质量就是素质教育的高质量,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就是高质量的课堂。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事关国运兴衰,民族存亡。如果我们能在中学阶段,让学生经历一些苦难,如果上晚自习和周六辅导能称之为苦难的话,我觉得十分必要。认认真真与教材对话,扎扎实实打好双基,通过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仅学生得益,家长欢迎,更是社会期盼,国家需要。

作者邮箱: liangwannian@tom.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