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与树的比邻并肩――-由《致橡树》一诗意象的选择看舒婷的爱情观(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6-21编辑:互联网

安徽省霍邱三中 王大伍

舒婷,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致橡树》一诗既是诗人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

诗人用“绝不做攀援的凌霄花”断然否定了贪图荣华富贵,炫耀自己的攀附爱情观;用“绝不学痴情的鸟儿”坚决否定了单方痴恋,一厢情愿的爱情观;诗人也用“也不止”“都还不够”拒绝了一味奉献的爱情观。因为这三种爱情观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传统的爱情观显示爱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那么诗人向往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意象的选择很好的回答了这一问题。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双方必须平等独立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双方必须互相默契,心心相印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双方必须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双方在独立平等的前提下,又相知相依,荣辱与共。

橡树和木棉是一组以整体象征手法构建的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这样做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使得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这组意象的选择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体现了诗人的高明。“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这样做既继承了古代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中用“高大”来象征男性,用“花朵”来象征女性这一传统,又创造性的发扬了这一传统,用整体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那就是树与树的比邻并肩。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性爱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越。这种超越出自向来处于仰视、攀附地位的女性更为难能可贵。诗歌对爱情理想的歌唱、高扬,树立在极有思想含量、极有力度的否定之上。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而今,我们再次回味这首诗,更加体会了它的意味深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