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三题(教师中心稿)

发布时间:2016-5-18编辑:互联网

关于教育目标

冯友兰先生说人生有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前两种是人现在就有的,是自然就有的;后两种是人应该拥有的,是精神应追求的。他说哲学要引导人们由自然走向精神。那么教育能做什么呢?很久以来,我们的教育走过的都是实用主义的曲折历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的教育目标都是紧紧围绕着各自的政治目的制定教育目标,但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可能如今都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

笔者认为,人类教育的目标应该这样定义,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教育的内容要不断丰富:首先应培养他成为自然的人,让他学会珍爱生命,爱己爱人;其次应培养他成为社会的人,让他懂得社会公德,遵守基本的社会秩序,懂得合作与和谐的重要;第三是培养他成为国家或民族的人,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深刻领会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建立起深厚的民族感情;第四是培养他成为人类的人,这是一种脱离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范畴的更高境界,眼光不再局限于自己的那个民族或国家,而应真正地将人类所居住的地球看成一个小小的村落,一心一意将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探寻人类进一步发展的新领域。这四个层次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滚雪球一样的。我们的课程安排及教材编写也应着眼于此,以引导教育目标的循序渐进,将人类从血淋淋的兽性中彻底解放出来。

关于尊重学生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体验,这没错。但有些教师严重曲解了此意,将尊重学生理解为放任学生。班主任不敢放手管理、惩诫犯错误的学生,即使是学生犯了不可饶恕的严重错误,教师也如头上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敢高声责备,更不敢启用必要的教育手段进行惩诫;课堂上,对学生超乎常规的所谓创新之说,也只是进行盲目的鼓励,一味地说“好”“你真聪明”“有主见”之类,而不敢加以指正。原先说教师要推倒“师道尊严”这堵篱笆,与学生平等相处,没想到却走入了另一个极端,成了“生道尊严”,说白了,这是教育奴性的另一种表现,是人类更为可悲的奴性显示。

关于评聘分开

为了打破论资排辈评优晋级的僵局,有人对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评聘分开”的良方,所谓“评聘分开”,就是将评职称与实际聘用分开,可以高职低聘,也可低职高聘。看起来,这样做是充分尊重了年轻的有能力却没有很深资历的人才--你有能力虽然没有评上高职称,但我可以让你挑重担,拿高薪,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哪些人评了高职称?一是真正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一是工作时间长快要退休的但一生平庸的老实人,一是仗着关系特厚成天无所事事,或将工作当成撞钟一到年限就可晋级的特殊人,一是工作能力没有但溜须拍马有一套的明白人。第一种人是不能不高聘的;第二种人不高聘又于心不忍,怕有人说你狠毒;第三种人不敢不高聘,某领导打个电话足可以让你心惊肉跳好几天;第四种人也不能不高聘,他鞍前马后地为你效劳也不容易啊。哪种人没评上高职称?一是刚出来的毛头小子,一是既无能力又不善于活动听之任之者,一是既有德又有才但一心扑在事业上其他一概不管不顾之人,一是能力强成绩突出但资历尚浅上进心特强的年轻人。第一种人不高聘不在话下,第二种人不高聘他也超然,第三种人不高聘他也不会说个啥,第四种人如高聘就有人说他能高聘我为什么就不能高聘,或他能高聘我为什么就要低聘的话,领导就怕影响团结不利工作而不得不放弃。由此看来,“高职低聘,低职高聘”都是做不到的,说白了,还是人治大于科学管理,这都是腐败惹的祸。

(以上是些不成熟的看法,欢迎大家指正,并参与讨论,以完善它)

我的邮箱:zxy_2221@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