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毕生于《史记》的司马迁

发布时间:2016-3-19编辑:互联网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公元前145年出生于西汉一个世代史官家庭。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十岁时就能诵读古文了。由于祖辈历来为官清廉,所以家庭并不富裕,小司马迁不时得去放牧牛羊和到田间帮做农活,以接济家里的生活,这也使司马迁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劳动和勤奋求学的好习惯。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从20岁起,他就开始了在全国各地的旅行。他到过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过淮阴,访问韩信的故居;到过丰沛,访问萧何、曹参、樊哙的故宅;到过邹鲁,访问孔子、孟子的故乡……他北去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单这一点,也堪称一个壮举。司马迁的旅行,使他加深了对祖国自然环境、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历史遗迹的了解,这为他后来写《史记》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公元前110年,司马迁继承父业,做了太史令。他一方面阅读国家的藏书,整理历史资料;另一方面继续利用出巡的机会搜集传说和民间资料。经过5年艰辛的准备,于公元前104年正式开始了《史记》的写作。

谁知5年后,由于司马迁抱着对汉武帝的“拳拳之心”,发表了自己对“李陵事件” 的看法,而被定为“为陵游说”的“诬罔” 罪名,被下诏处以死刑。按当时法律,死罪也可用钱赎免,但是由于“家贫,财产不足以自赎”而被改处“腐刑”。受刑后,司马迁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甚至一时不知所措。但这也使他从“拳拳于君”的迷梦中惊醒,开始对封建法治和汉武帝本人有了新的看法。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中敢于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和褒贬一些帝王思想,同他的个人遭遇有很大关系。

受腐刑后的司马迁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他想到:周伯(周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困厄而作《春秋》;屈原遭放逐,遂作《离骚》;左丘双目失明,竟著《国语》;孙子遭膑刑,仍著《兵法》……他痛定思痛,以这些人物的精神鼓励自己,仍发愤著述《史记》。终于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即公元前91年,几乎用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史记》这部空前的历史巨著。

《史记》结构严谨,内容博大精深。它以纪传体的史学方法,使西汉以前的古史得到了全面的叙述,为汉朝以及以后各个朝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它也使历史第一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它一改过去史书中庶人不见经传的陋习,描绘了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扩大了中国历史的研究范围,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更为丰满。书中包含的自然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辩证史观,使《史记》又成为我国古代一部生动的、不可多得的思想宝库。

(张海军 主编 《趣味百科全书名人故事 当代科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