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五册图片说明四则(教师中心稿)

发布时间:2016-3-25编辑:互联网

何振洪

人教社高中《语文》课本插入了许多图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许多帮助。其中第五册有四幅字画对理解《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非常有参考价值,现录有关说明以供参考。

1、《步辇图》

阎立本所绘。以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图绘李世民端坐在宫女抬着的“步辇”上,唐太宗李世民体形明显大于周围九名宫女的体形,这种有违客观规律的绘画手法,主观上突出、神化了帝王的形象,表现了画家的敬畏心态,符合传统中国绘画中早期人物画发展规律。九名宫女的面目神情,身体形态各不相同,显示出画家力求在服饰一致,动作机械的众多人物中,创造出多种变化。禄东赞和朝臣内侍恭立一旁。虽动作形态较一致,但表现出三个人的神态各不相同。红衣侍官身体微倾,神态平和,禄东赞及随从身体亦前倾,双手合握于胸前,谦恭而略显紧张,三人虽同为一种站姿,但神态各异,心情不一,且吐蕃使者体形被画成小于侍官及唐太宗李世民,体现了画家身为万国来朝的大唐臣民的优越感。画家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的形象,具有肖像画的特征。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全图设色浓重、鲜艳而又沉着,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2、《女史箴图卷》

这是一幅我们现在尚能看到的最古的画卷,原画早已残缺一半。它以连环形式,宣扬古代妇女应遵守的清规戒律,是儒家传统思想的反映。原件于一九OO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劫往英国,故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其画人物面目衣纹无纤媚之态,气味古朴,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流水行地,皆出自然”。所表现的男性宽袍大袖和女性裙带飘舞,生动流畅。对人物面部的勾画,则细处求工。在设色上,则“薄染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充分体现了顾恺之所提倡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法则。

3、《荷花小鸟图》

整个画面留出较大的空白且用笔用墨极简省,大片的荷叶重重地下垂,荒塘中有一危石静立,重重的荷时与无立的怪石之间是那只孱弱的小鸟。它的身体萎缩,画面给人的整体感受孤寂空寒,灰颓与无望。

4、张旭《古诗四帖》释文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原诗为“枣”)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