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夏邑高中 徐金宗
2004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稳定中有变化,难度适中,从总体上看,它不失为一份较好的试卷 ;然而仔细研读这份试卷,却也不难发现几处不该有硬伤。
一、文字方面的疏忽
1、 第1题A组“叱诧风云”的“诧”( chà)应为“咤”(zhà)。“诧”有夸耀、惊讶等意思,“咤”有怒吼、哀叹等意思。没有“叱诧风云”只有“叱咤风云”。
2、 文言文段中,“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一句“娣”,当为“女弟”之误。查《后汉书孟尝传》,可证明这一点。从意思上看,“娣”的义项大致是①古代称丈夫的弟妇:~姒(妯娌)。②古代姐姐称妹妹。③诸妾中的最小者。 “女弟”,《辞海》释:妹妹。“夫女弟”即丈夫的妹妹,对妻子来说,即小姑子。第14题给定A项正确答案说“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子诬告冤屈而死”,可证明文段中应为“女弟”,而不是“娣”。
3、 第14题B项中“以致”当为“以至”之误。“以致”:使得,因此,结果,表示前一分句导致的结果。“以至”,也表示结果。虽然都是表示结果的连词,但“以至”的使用范围宽些,“以致”只用来表示后果、恶果等不好的结果。“去珠复还,饥民蒙活”是好的结果,应该用“以至”,不能用“以致”。
二、标点符号上的失误
1、第16题中,“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里的两个问号使用有问题。“试析……”是提出要求,有祈使语气,并非提出疑问,所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应改为句号。
2、第14题“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徙’”中的“珠渐迁徙”,原文中是“珠遂渐徙于……”。这里要么是误丢“遂”字,要么是非完整引用,误用了引号。
三、表述不够准确
1、第3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的表述不够准确。此题第一句只能用“毕竟”(终究、到底),用“究竟”(用在问句中表追究)是错误的;第二句只能是“采用”(因合适而拿过来用),不能是“沿用”(继续用原来已用的);第三句虽然“鉴赏”、“鉴别”都能用,但总体上看已经可以判定B项正确,A、C、D项错误。所以这是一个正误题,而不是选优题,只能说“恰当的一组是”或“正确的一组是”,无所谓“最恰当”。
2、第23题括号内的“在10~20字之间”说法欠妥。“10~20字”是一个固定的范围,这里要把“之间”删去,改为“在10~20字内”;说“X与X之间”,其中的“X”、“X”只能是两个点,中间应是“和”、“与”之类的连词,而不能是“~”
四、设题与参考答案都有不严密的地方
1、第2题,“天随人愿”这个成语可以从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汉大成语大词典》中找到。意思是上天顺从人的意愿,形容事态恰如所望。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第四册课文《窦娥冤》中也有“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的唱词。而查许多大词典都找不到“天遂人愿”的影子。“遂”是满足,完成的意思;“随”是顺从,依从的意思。就是不管什么成语不成语,也应该说“天随人愿”、“天遂人愿”两个都行。所以,此题答案不唯一。
2、第15题的文句翻译,参考答案把“身自耕佣”译成“亲自种田做工”不妥。“佣” 本义是受雇佣,出卖劳动力。它指的是用别人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等,替别人劳动获取报酬的过程。“耕佣”应一起理解,说明这种劳动的性质是受雇于人,为人耕种。如“尝与人佣耕。”(《史记陈涉世家》)译文中的“种田”、“做工”其实是一回事,不应并列。
3、 第18题“三幅画面”的说法不够准确;“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的问法也不科学。涉及层面太多,问得太宽泛,让人不知从何说起。而参考答案又限制过死,阅卷中只好把标准改变,放宽到答“对照”、“对比手法”等也给2分。就是这样,此题也只有一小部分考生得了2分,90%的考生得0分。
4、第22题要求“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可参考答案例1最后一句“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中的“人类学”这个概念,原题中没有,是多出来的。另外参考答案中的两个例子中都把原来的“发展问题”改为“发展规律”,这也是没有道理的。
以上愚见,权作引玉之砖,愿就教于方家。
本人邮箱:xjz992003@163.com
作者邮箱: xjz9920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