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幸福的课堂体验--和钱梦龙同教《愚公移山》 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7-11-16编辑:互联网

黄厚江

“我想创造机会让老爷子再上一次课。”

有一次和培东在一起聊到语文教学活动,他对我说。

老爷子是钱梦龙老师。培东是他的弟子,也是他很得意的弟子,有人说是他的关门弟子。

我心中也一直把钱老作为我的导师。还当我是一个毛头小伙的时候,家乡的“语文三老”之一万恒德先生就期望我成为苏北的“钱梦龙”。钱梦龙先生的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对我影响非常大。在一次发言中,我说:“我是喝着钱梦龙先生思想的乳汁长大的。”培东硬说我没有“思想”两个字,笑话了我很长时间。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向钱梦龙先生学习教语文》,后来被人大资料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收入。--所以我和培东一起谈到钱老师,常常喜欢称他为老爷子。

“他自己愿意吗?”钱老已经88岁的高龄,还要让他上课,我有点担心。

“我看他是想上的。”培东有点狡黠地说,“他说,他上不动了,就让我接着上。”

我说:“这倒是挺有意思的。”

“要不,你也一起上?”培东问。

“好啊!”我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上什么课文呢?”

“上老爷子的成名课--《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先生的代表课。不仅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就是在今天,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仍然是非常具有引领价值的课。这节课对我的课堂教学影响也很大。

我有些犹豫,也有些期待。

2016年12月,培东在永嘉组织了一个全国性的活动,让我去上一节课,只是告诉我老爷子也去,没有再说要三人上课的事。到那边一看日程安排,最后半天有一节课的执教者是钱老和培东。我以为肯定不要上场了。

第二天上午,我和培东陪钱老一起坐车去活动的学校。路上说到要上的课。培东对钱老说:“你能上多少就上多少。你累了,就我来。不过,你尽量多上一点,大家都希望你多上。”

“我上不了多少。以你为主。”钱老说。

“好吧。”培东说,“不过,我会上还有许多事务。”

“要不,黄厚江也来一起来上。”钱老突然掉过头来对坐在后排的我说,“三个人上吧。”

尽管心里并没有底,我也不能再退缩了--其实我也真的不想退缩,能和钱老一起上同一节课,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本来想在课前理一理怎么接他们的课,但也并不知道他们会怎么上,也理不出什么头绪。心想,等听了他们的课再说吧。

上课前,我和钱老坐在一起。看得出他对走上课堂的企盼,眼睛中闪烁着兴奋的光彩。我正要问他要不要含片,他已经掏出一粒塞进嘴里。前一节课下课的铃声刚刚响起,他就要往台上走去,有老师拉着他说:“还有一段时间,再休息一会儿。”他才又重新坐了下来。

又过了一会儿,他就整顿衣裳走上台去。铃声一响,便准时上课。他仍是一贯的风格,循循善诱,曲问导读,在引导学生掌握了关键字词和把握了全文大意之后,便交给了培东。培东在检查了学生对一阶段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之后,主要引导同学们讨论比较了愚公之妻和智叟两个人对愚公移山这件事态度的异同。培东既鲜明地承继了钱老导读的教学思想,也体现了他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在细读中深入理解文本的特色。

正在我被培东的课所吸引的时候,只听他对同学们说:“刚才我们一起抓住关键的字词比较了愚公的妻子和智叟这两个人对愚公要移山这件事态度的同和不同。下面请黄厚江老师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容不得犹豫,我便走上了舞台。我先引导同学们关注了课文中三次出现的“曾”(后来觉得也不是特别别要,因为三个句子中的“曾”意思基本是一样的),接着和同学们一起简要回顾了故事情节,在确认“愚公移走了两座山”这个结果之后,组织了两个活动。一是让同学们以霜妻之子、愚公之妻和智叟老头三个不同角色的口吻对愚公说说得知这个结果之后的感想,要求是立足于文本的内容组织表达。第二个活动是针对学生“可以绕山而行”和“愚公自己并没有移山而是上帝派人背走了山”等观点,引导大家讨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山”和生活中有没有“上帝”这两个问题。最后,我让同学们根据我们三个人的年龄差距,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概括今天这节语文课的特点。

同学们近乎异口同声地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我说:“是的。一个语文老师88岁,一个语文老师58岁,一个语文老师38岁(学生认为),我们三个人一起带着大家学习《愚公移山》,我想在座的同学们跟着跟着钱老师,跟着我,跟着肖老师,跟着你们的老师,一起向语文的殿堂走过去,让我们的母语教育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一节课在大家鼓励的掌声中结束了。

下课后,有人热心地为我们三个人拍照留念。我想,这节课其实也就是一张三人合影的照片。若论它的意义,不在语文教学,也不在课堂教学研究,而在于纪念。

能和钱梦龙老师同上一节课,这是我本不敢奢望的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