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教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发布时间:2016-5-1编辑:互联网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 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积累词语。

2.了解叶圣陶先生 的相关情况。

过程与方法

1.积累词语。

2.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相关情况。

3.品味文章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先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高贵品质。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燕园三老”之一。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 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 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读书》1990年第一期。有删改。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 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读准字音  

辨清字 形  

理解词语 修润:修改 润色。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商酌: 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

新课导入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去深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 品格。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文章通过一系列事件,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哪两种品行?

①待人厚。体现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过人之处。

②律己严。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次发言。表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感悟精彩句子】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读了总写叶先生品德的这些语句,你有何感受?

忆初见叶老,印象肤浅;写诸多前辈,烘托叶老品德高尚;引用孔夫子名言,对比中尽显叶老堪为人之师表。

【把握文 章主旨】

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情感表达真实。

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

2.人物刻画鲜活。

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用典型事 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人物的精神风貌。

3.文风朴素简洁。

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但因作者并非空泛的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你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描写人物,写一个片段作文。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本次教案设计主要有两点比较突出。一是让学生课前自主去查询叶圣陶相关资料,对他有自己的初步印象;二是让学生在学完本课之后,用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写片段作文,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这种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非常有成效,下次还可以继续采用。

方法指导:

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1)认真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的性格是通过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表现出来的。(2)多留意文中的细节描写。 如:一个眼神,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一连串的动作等。(3)在与他周围人物的对比中,或与自身前后变化的对比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比的表现方法是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方法。(4) 通过文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议论、评价,从侧面更完好、更全面的把握人物的性格。

素材积累:

叶圣陶轶事一则

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 ,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 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张语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