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吾友张子野既亡之二年,其弟充以书来请曰:吾兄之丧,将以今年三月某日葬于开封,不可以不铭,铭之莫如子宜。”呜呼!予虽不能铭,然乐道天下之善以传焉,况若吾子野者,非独其善可铭,又有平生之旧、朋友之恩与其可哀者,皆宜见于予文,宜其来请于予也。
②初,天圣九年,予为西京留守推官,是时,陈郡谢希深、南阳张尧夫与吾子野,尚皆无恙。于时一府之士,皆魁杰贤豪,日相往来,饮酒歌呼,上下角逐,争相先后,以为笑乐,而尧夫、子野退然其间,不动声气,众皆指为长者【注】.予时尚少,心壮志得,以为洛阳东西之冲,贤豪所聚者多,为适然耳。其后去洛,来京师,南走夷陵,并江汉,其行万三四千里,山砠水厓,穷居独游,思从曩人,邈不可得。然虽洛人至今皆以谓无如向时之盛,然后知世之贤豪不常聚,而交游之难得为可惜也。初在洛时,已哭尧夫而铭之,其后六年,又哭希深而铭之;今又哭吾子野而铭。于是又知非徒相得之难,而善人君子欲使幸而久在于世,亦不可得,呜呼,可哀也已!……
③子野为人,外虽愉怡,中自刻苦,遇人浑浑不见圭角,而志守端直,临事敢决。平居酒半,脱冠垂头,童然秃且白矣。予固已悲其早衰,而遂止于此,岂其中亦有不自得者邪?
④铭曰:嗟夫子野,质厚材良。孰屯其亨?孰短其长?岂其中有不自得,而外物有以戕?开封之原,新里之乡,三世于此,其归其藏。
【注】长者:重厚自尊,谓之长者。(语出《韩非子诡使》)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铭之莫如子宜 合适
②洛阳东西之冲 交通要塞
③思从曩人 从前的
④孰短其长 缩短,减少
(2)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B
A.其弟充以书来请曰 君何以知燕王(《廉蔺列传》)
B.乐道天下之善以传焉 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C.以为笑乐 亦不复以儿为念(《促织》)
D.而外物有以戕 以逞寡君之志(《崤之战》)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平居酒半,脱冠垂头,童然秃且白矣。
(4)分析文中作者两次提到张子野“岂其中有不自得”的表达效果。
(5)清代沈德潜评论本文“叙交游聚散死生,有山阳闻笛(即怀念故友)之感,子野可铭处自见”(《唐宋八大家古文》),结合这一评论,梳理第二段写作思路。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4)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5)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思路的了解.
【解答】(1)①宜:合适.句子译为:没有你合适;②冲:交通要塞.洛阳是东西的交通要塞;③曩:从前的.可联系“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从前的意思;④短:缩短,减少.谁缩短了它的生长时间.
(2)A 介词,凭;B 目的连词,来/连词,相当于“而”;C介词,因;D目的连词,来.
(3)“平居”,平日;主语省略,(他);“童然”,突然.译为:平日喝酒喝到一半,(他)脱帽低头,(我)突然发现(他)头顶秃了,头发斑白了.
(4)两次提到,这里运用以反复的修辞手法,一般是起强调作用.可以结合作者对他的认识如“退然其间,不动声气”“外虽愉怡,中自刻苦”等,体现主人公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5)思路题,首先要分层次,然后概括内容.第一句为第一层,“皆魁杰贤豪,日相往来,饮酒歌呼”,作者以能交到这样的朋友而得意;第二句“知世之贤豪不常聚”,继而写朋友之间“聚少离多”,充满惋惜之情;最后一句“…可哀也已”,写好朋友陆续去世,引出深深的哀叹.
答案:
(1)①合适;②交通要塞;③从前的;④缩短,减少.
(2)B
(3)平日喝酒喝到一半,(他)脱帽低头,(我)突然发现(他)头顶秃了,头发斑白了.
(4)主人公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作者只能以猜测的语气,写其内心的悲苦.这与作者对他的认识如“退然其间,不动声气”“外虽愉怡,中自刻苦”等表现是吻合的.以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表达作者内心的悲苦.(内容分析1分,举例1分,手法及效果1分)
(5)本段先写“交游”,将张先置于贤豪之列,作者以能交到这样的朋友而得意(“适然”).继而写朋友之间“聚少离多”,充满惋惜之情(“可惜”).最后写好朋友陆续去世,引出深深的哀叹(“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