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背影》朱自清教学设计(共四个课时)

发布时间:2016-5-9编辑:互联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明确文章的线索,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 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教学要点】

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难点: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和诗:“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如果说 母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 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请同学们把课文朗读一遍。

【新课探究】

一、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6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字,因此,毛泽东称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背影》写于1925年,他到清化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待他的许多好处,尤其是七、八年前父亲在南京为他送行的背影,不禁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感情真挚的散文。

二、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职务。“推卸”,用于某种责任。

奔丧(sā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动词。      

颓唐(tuí) ,精神委靡,意气消沉。

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拭:shì擦。

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迂,另意“迂迴”,曲折、绕远。

蹒跚(pán shā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琐屑(xiè),指细小繁杂的事。

晶莹(yíng),光洁透明。 

狼藉jí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sù:纷纷落下的样子。

4.自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文章结构,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怀念父亲,最难忘背影。(点“背影”)----开篇寄思

第二部分:回忆往事,车站离别看见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忆“背影”)----往事回忆

(一)交待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交代家境

(二)写父亲决定亲自送行,并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浦口送别

(三)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时的“背影”,抒发真挚感情。(写“背影”)----车站买橘

第三部分:接读父信,再现背影,表达了我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哭“背影”)----结尾怀念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导入新课】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新课探究】

一、学习第1--3节

(1)指名朗读第1节。

(2)第一切中提到的“两年来”具体指哪一段时间?第一节起什么作用?

1923--1925年;开篇点题。

(3)读第二节,思考:

①“那年”是哪一年?

②“祸不单行”“满院狼籍”是什么意思?

祖母去世 ,父亲失业,故说:“祸不单行”,父亲那时卸职奔丧, 需打点行囊,所以说“满院狼藉”。

③“我 不禁簌簌地流下泪”,是为什么?

“我目睹家境衰改的情景,伤心地流下眼泪。

④父亲的那句话包含着什么意思?

是对儿子的宽慰,体现了他的爱子之情。

(4)第3节点明家中光景惨淡的原因。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5)这两段写家中因顿的处境,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二、分析第二层

(1)这一段是怎么写父亲对儿子的关怀爱护的?抓重点字词。

两个“再三”“踌躇”。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不要紧”是父亲对自己而言,尽管“事忙”但认为这无关 紧要。“他们去不好 ”是对儿子而言,就怕别人照顾得不妥贴。这简短的一句话,说明他关心儿子胜过关心自己,充分 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

(3)进站后,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4)作者为什么说“我”那时“真聪明过分”;而且还叹气说:“我……真太聪明了”?

这两句话是作者的自责,恨自己那时年轻无知,未能体会父亲的一片深情。

(5)齐读第2层,体会父亲的爱子之心。

三、讲读第三层。

①指名朗读,考虑:

这一层重点刻画父亲买橘时的背影分几层来写?

四层:

第1层写父亲执意要去买橘;

第2层写父亲越过铁道买橘;

第3层写买橘回来;

第4层写与父亲依依告别。

②父亲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说这句话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他想到儿子的旅途生活既单调又口渴,于是要去买些橘子给儿子--为儿子他想得多么周到。

③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买橘时的感人形象的?

先写了父亲的穿着: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紧接着写了去买橘时的一系列动作:

走、探身、穿过、攀、缩、倾、这些动作描写细腻而又简练,给人一个全过程的栩栩如生的动态印象。调动读者的想象力。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观察细致,清楚,用词准确生动,故此写得真切感人。)

父亲是个胖子,走路都是蹒跚的,却要去努力地攀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看到这样的背影谁能不为之感动。当“我”看见这一背影时,感情是怎样的?(齐读)

④父亲买橘回来时,“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怎样理解?

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这一句又道 出了父亲买橘的道理:越是尽到父亲责任,心里越是感觉踏实和满足。

⑤最后一层写依依惜别。离别的时候,父亲说了两句话,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表明父亲这时仍在惦念着儿子旅途的安全。“进去吧,里边没人”。儿子送父亲下车,本是人之常情。可是父亲不让送,怕儿子离开车箱会丢失东西。临别时这样细心嘱咐,真是关怀备至,可敬可佩。

⑥这一层中两次写看见背影流泪,说说这两次流泪分别是什么心情?

第1次是看见父亲不顾艰难给“我”买橘,使我感动,流的是感动的泪,现在父亲要离开了,不免产生浓浓的离情别绪。因此,当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自己回车厢里坐下来的时候,感念之情涌上心头,禁不住眼泪又来了。这一段里两次写流泪,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真诚的爱。

⑦先分层朗读,再齐读这一段课文。要求读出你爱子,子爱你的的深情。

四、分析第三部分:

这最后一段,内容相当丰富,写了家境的衰落,写了父亲的身世和心境,重点写了接读信后的感受。(齐读)接读父信后,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父亲背影,这是作者第四次流泪,这时的感情是怎样的?以“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结束全文,直接表达出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五、本文细腻刻画了父亲感人至深的背影。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两方两的。一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二是儿子对父亲的怀念、怜惜、内疚和感伤之情。

第三课时(总第3课时)

【导入新课】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新课探究】

论讨讲解

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理解记叙的要素)

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①祖母死了

②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设置惨淡环境,渲染悲凉气氛,与父亲在此困境下仍不辞劳苦,为儿子奔波,与父亲对儿子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父爱崇高。

3.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给每一次的背影起一个名字。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 

(1)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旧事,思念父亲。-----惦记背影

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亲子之爱,情真意切。(为了儿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买着老迈的步子去儿子买橘子)----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离情别绪,摧人泪下。(“黯然销魂者,惟别离也”,可以举两个古人的例子:古人荆克刺王前,燕子丹给他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送英雄的别离;再有“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挚之这间的别离。而我们这些课文则是亲人之别离,更是感人)----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第七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别后怀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3)“背影”贯串全文始终。

4.有感情的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 的?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 

(1)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2)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刻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3)几个生动的词语运用:蹒跚、探、 攀、缩、倾。 

小结:父亲年纪大了。但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不顾掉下月台的危险, 艰难的“攀”着、“缩”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 

5.面对着父亲苍老的背影,作者也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泪,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作者的泪在无声的流,请找出来细心品味。

(1)第一次流泪:

课文第二段,“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家境惨淡,悲哀的泪。 

(2)第二次流泪:

第六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望父买橘,感动的 泪。 

(3)第三次流泪:

第六段,“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背影”消逝,惜别的泪。 

(4)第四次流泪:

第七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思念父亲,伤心的泪。 

小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的四次流泪,情思绵绵,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在朦胧的泪光中,那份永 恒的父子深情在无尽地蔓延一… 

6.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样的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结构成文呢?

教师可引导学生作短暂的交谈、自由讨论,然后集中发言,教师择优肯定、适当补充。

作者所以选取“背影”这种特殊的角度来反映父亲的面貌,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体现着高明的艺术构思:

①可以表现父亲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点。作者家境衰落、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用“背影”来表现,最能体现人物的这种境遇与心境。

②可以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作者不正面描写父亲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现,结合文章内容,读者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使父亲衰颓的形象更具丰富的内涵。

③艺术视角的创新。作者不落俗套,不随人后,开拓了艺术表现的新领域,给人以生动、新颖的感受。

这三点对初二学生来说,认识上可能有一定差距,只要求能够一般的理解即可,重点在于提高认识,不要求掌握。故教师讲清楚,不必整理笔记。

7.这篇文章的重心在6.7两段,那么2.3.4.5段写的是什么?不写不可以吗?

2.3段介绍惨淡的家境,为了营造一种悲凉的气氛。

4.5段介绍父亲对我无微无致的照顾,为了铺垫我对父亲的感情,也就是铺垫“背影”。

第四课时(总第4课时)

【导入新课】

品味语言,感悟主旨。

【新课探究】

一、品味语言,明确文章的线索,感悟主旨 

1. 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 绝人之路!”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体会:l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5)“进去吧,里面没人!”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 

小结:这些简短的话,含义丰富。 有离别的愁苦,有对儿子不谙世情险恶的担心,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经济拮据的难言之隐。我们似乎听到了那位父亲拳拳的爱子之音,多好的父亲啊! 

二、合作探究,明确文章的线索 

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领略到了名篇的风范。像其他散文一样,《背影》也有它明确的线索,试试看,能发现吗? 引导学生弄清情节线索,体会取材角度。

本文用什么把全文的故事情节连接起来并且贯串起来?是很容易找到的。

这就是“背影”。

(1)“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文章开头,点出背影;父亲买橘子,刻画背影;父子分手,分别背影;文章结尾,照应背影。

结论:文章的明线一背影。 

(2)文章开始引出回忆;而后渲染浓重的悲凉氛围;接下来的送别,更是直接表现父子情深;结尾思念,催人泪下。 

结论:文章的暗线--父子深情。 

小结:文章通过“背影”将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照应了标题,使文章贯穿一气,浑然一体,所以说“背影” 是文章的明线;同时文章处处涌动着挚热的情感,所以说父子深是文章的暗线。两条线索一条主外,一条主 里,和谐统一,结构文章。 

【小结】

小结(以讨论的方式进行)

讨论: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

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背影》是一篇优美的叙事纪实散文。作者截取了生活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 ;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文章语言朴实,饱含深挚的情感,只有细心玩昧才能真正有所领悟。文章精巧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学习的! 

【作业】

1.将重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 

2.思考课后第一题。

【结构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点题的背影 父亲对儿子的挚爱 悲哀的泪 

买橘子的背影 感动的泪  

分别时的背影 惜别的泪 

想念中的背影 儿子对父亲的深情 伤心的泪 

文章的线索:明线一背影;暗线一父子深情。 

 

张海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