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我能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 我能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3我能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学习重点
11、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
2 2、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11、认识微雕: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 2
2、掌握“记”的知识: “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二)检查预习
1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朗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2、文学常识:本文作者 (约1596--1625),字子敬, (朝代)嘉善人。选自《 》,本书是由 代 编辑。
33、下列字你会读吗?试着给它注音
罔( ) 贻( ) 箬( ) 糁( )
髯( ) 褶( ) 诎( ) 髻( )
4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2)盖大苏泛赤壁云
5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罔不因势象形( ) 尝贻余核舟一( )盖大苏泛赤壁云( )
三、合作探究
11、找出通假字,并分别写出本字。
诎右臂之船: 手倚一衡木: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2、翻译下列句子(ABC层)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3、课文各自然段写了什么?
4、作者是按照怎样的结构顺序来写的?
5、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雕刻品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
四、当堂检测
11、翻译下列句子:
(1)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AB层)
(2)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ABC层)
22、在《核舟记》中一文中,作者从哪三方面表现了王叔远的“手巧”? (A层)
答案(第一课时)
1、魏学洢 明末 虞初新志 清 张潮
3、wǎng yí ruò sǎn rán zhě qū jì
4、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2)盖/大苏/泛赤壁/云
5、模拟,仿照 赠送 原来是
三1、通“屈”变屈 ; 通“横”; 通“捡”挑选 ; 通“又” ;
2、(1)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
(2)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3)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
(4)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象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
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第1段,概括介绍雕刻艺人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核舟”主题--大苏泛赤壁。
第2段,说明核舟大小,结构布局,依次写了船舱、船篷、小窗、栏杆和对联。
第3段,介绍船头部分,着力表现苏轼、黄鲁直和佛印三人的动作、神情。
第4段,介绍船尾部分,着重刻画了撑船人的动作、表情。
第5段,介绍船背上的题名和篆章。
第6段,总结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窗和其他物品的数量,以及所刻文字的字数。
顺序:按“总--分--总”结构,空间顺序
介绍核舟部分是空间顺序:
先整体后局部--先写舟的尺寸大小,后写船舱、船头、船尾。
3、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显示出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者的高超技艺。
四 当堂检测、(1)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微侧着身体,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他平方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数出来。(2)桨两旁各有一个船夫。右边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住右脚趾头,象嘬着嘴唇在吹口哨的样子。
2、核舟体积虽小,但表现的人、物、字的数量很多;通过其他相关事物巧妙暗示核舟的主题;核舟上的人物栩栩如生。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1、我能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22、我能在掌握文言字词含义及用法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结合注释译文言语句。领会和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
33、我能理解难懂字词,品味有关语句,赏析核舟雕刻之巧与文章说明之妙。
重难点:
14、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25、学习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
11、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确读法(用“//”划分朗读的节奏):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轩敞者为舱( )
(3)可:高可二黍许( ) 珠可历历数也( )
(4)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其人视端容寂( )
(5)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6)以:能以径寸之木( ) 以至鸟兽、木石( )
(7)语:如有所语( ) 此中人语云( )
(8)盖:盖大苏泛赤壁云(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三、合作探究
(一)词类活用
1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
2 石青糁之( )
3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4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
(二)深入感知
1.第二段说明的顺序什么?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作者在写船头三人时,重点写的是谁?为什么?
3.课文在说明舟尾的情况是怎样布局的呢?
4.文章写苏东坡、黄庭坚、佛印时在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5.本段描写舟子的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四、当堂检测
1、古今异义
(1)卧右膝:古意( )
今意( )
(2)其两膝相比者:古意( )
今意( )
(3)高可二黍许:古意( )
今意( )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意( )
今意( )
2课文分说部分不是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
3仿照本文的写法,选取一工艺品,作简要介绍,写成一篇短小说明文。
答案(第二课时)
11、(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2、奇异、罕见 ;零数;雕刻;是;大约;可以 ;末端;正;连词,并且;
转折,但是;用;甚至;说话;告诉;大概;原来是
三、(一)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诎:通“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二)1、作者先说了船舱的顶部的情况,又描写了船舱两旁有些什么,从此可以看出是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这段主要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使读者对核舟体积大小,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东西,都各有其数,读来一目了然。
2、重点写了苏东坡。因为在三人中,苏轼居中,,因核舟的雕刻主题为“盖大苏泛赤壁云”,所以苏轼应为主要人物。
33、主要运用了总--分结构。先说“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而后分说“居右者”和“居左者
44、(1)、以形显神。东坡“峨冠而多髯”饱经世事好执著,“左手扶鲁直背”“共阅一手卷”东坡钟情诗画,笃于情谊;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与友同读,倾襟吐言;佛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现出超凡脱世的神情,宛然弥勒。三人栩栩如生。(2)对照鲜明。苏东坡才高情笃的诗杰,佛印超凡脱俗的名僧,对照鲜明。(3)笔触细微。“卷底衣褶”的皱纹都可见到,“念珠”粒粒清楚分明,“可历历数也”。
5、一舟子“若啸呼状”,显得悠然自得;另一舟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显得从容自若。两舟子共同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自由自在的气氛。加上舟尾横卧的舟楫,更加暗示了有楫同无楫,有舟子同无舟子差不多的一种放任自流的悠闲境界。
四、(1)古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今意(躺下,躺着的样子 )
(2)其两膝相比者:古意(靠近)。 今意(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3)高可二黍许:古意(大约)。 今意(可以 )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意:(通“拣”,挑拣) 。今意:(简单,容易。)
2、先写船中间的船舱部分,叙述它的窗子数量、位置,特别点明右窗扇上刻的是苏轼的《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句,左窗扇刻的是《前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和第一段末句的“大苏泛赤壁”相照应,突出了雕刻品的主题。
雷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