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塾》课本剧教学初探(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10-3编辑:互联网

江苏   张兰

在中国古代戏曲教学过程中,常感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充分调动起来,即使你精心备了课,精密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也不是很熟悉,甚至对戏曲的有关常识也弄不清楚,自然更谈不上鉴赏和研讨了。

当教到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古代戏曲时,我忽然突发奇想:《闺塾》又名《春香闹学》,春香性情活泼贴近学生性情及心理特征,且这出戏中情节简单,又接近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物少,时间、空间也非常集中,何不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呢?

于是我在上《窦娥冤》《长亭送别》时,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戏曲的有关常识,指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引导学生自主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并且也确立学习的目标供学生参考研习。在课前做好导读工作:要求学生注意把握戏曲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鉴赏品味戏曲的语言特色。并组织学生在早读分角色朗读课文,布置学生阅读读本(第四册)的戏剧文学有关篇目,初步感知剧本的写法。

第二步:导编

在学生编写剧本前做好指导,向学生强调要注意以下三点:

(1)深入理解课文,精心设计冲突,设计动作神态。

在《闺塾》这出戏中,主要矛盾冲突应放在春香与塾师陈最良身上,其中隐伏着主线即杜丽娘初步觉悟,反礼教以及个性解放的要求,改编前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理解作品主题,尤其要深入理解人物冲突,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适合舞台表演的情节进行改编,设计符合且表现人物个性的动作及神态。

(2)精心设计人物语言,力求精炼,富余动作性。

剧本的语言主要为台词,剧本是通过台词来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的,所以提醒学生语言的设计一定要能充分体现人物性格,符合人物身份、地位、文化修养,表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语言设计应尽可能简练明确,尽可能口语化,好念上口,尤其还要注意语言要反映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变化,即使说话人没有相应的形体动作,读者或观众,也要能从中产生一种有动作的感受。

(3)改编时要遵循两个原则:一要忠实于原文,根据原文改写,原文的主题思想,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不能随意改动,同时,改编又不等于对原文的缩写,扩写或续写,更不是对原文的评论或翻译。二要忠于原文,又要创新。要发挥必要而合理的想象,对原文作增补、删改、调整和创造,多动脑筋,不能搞成对原文的简单对换,要有自己的东西,要创新。

第三步:组织督促

为激发起学生最大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因而我将全班同学按方位分成南北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大组的负责人即为总导演,每个小组的负责人即为编剧负责人,同一大组的两个小组编好剧本之后共同研究,比较,修改定稿,然后推选演员,由哪些同学来演,演什么角色最适合,可以试演,加以比较,采用竞选制。这样每一个小组人数适当,每个人均有发表己见的机会,每个人均有任务分工,基本做到“全民参与”。

由于台词较长,短时间记不住,我针对这种情况,又作了调整,布置如下:同一个大组中,一个小组演剧中的前两个情节(春香课前闹,讲经时闹),另一个小组演剧中的后两个情节(春香模字时闹,与塾师对打对闹),南北两个大组同剧情的小组要展开竞争比赛,表演后要进行评比。

当南边小组表演过后,请北边大组的同学进行积极而客观的评价,指出不当之处,相同,北边小组表演过后,请南边大组的同学进行评价。每个小组自己准备道具,请专人协助服务。

表演结束之后,评比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演员(陈最良,杜丽娘,春香各一人)和最有创意组,适当加以奖励。

学生热情高涨,从衣着、服饰、头饰、道具,到言行举止,甚至是杜丽娘的步伐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表演时表情、手势、动作,甚至话语的语气,都认真而细致地设计,比较,并加以选择,实在令我感动。

在表演前,为督促学生熟练台词,认真充分准备,我提议在校园中贴出海报,邀请其他教师参加,得到学生热烈的拥护,与此时,为表演已蓄足了势,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课前请班干部负责,课间迅速布置好教室,黑板、讲台各处稍作修饰,设置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结果表演非常成功,我实在没有想到会表演得那么好。我本还担心,学生会拘谨,放不开,人物性格把握不住,或表演不到位,台词记不住,但当表演开始后,这种担心就烟消云散了。

真是观念一变天地新。每一组每一演员的表演都那么专注,认真,充满了真情实感,令人欢欣鼓舞。

一、从语言看,同学们的表演既忠实于原文,又有所创新,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比较形象准确。

如陈最良见春香奔跑而来进学堂时,便批评:“女子走路,不得大步,不得急奔!”(张智)

陈最良责怪杜丽娘起得太迟时,春香顶嘴说:“女孩子要做的事多着呢!”(黄洪娟)后又插嘴说:“好,今儿不睡了就是!”(语气稍带俏皮)

当陈最良要求春香换来笔墨纸砚时,春香背过身嘀咕:“好(拖长腔),我去换(“换”拖长腔,声调扬上去)。(夏勤燕)

当春香假装赌气不肯说出花园出处时,杜丽娘哀求道:“好春香,好春香,快告诉我嘛!”(俞功力)

真是各显才华,将人物演活了,令人欣喜不已。

二、从动作神态的设计看,同学们的表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剧中人物的评价与感受,这种感受,不是“教参”告诉他们的,而是学生自己读出来,写出来的,并将人物表演的活灵活现。

如杜丽娘(款步)来到书堂,(微垂首)向塾师请安:先生万福。这个动作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演练、推敲、比较,最后确定下来的,体现大家闺秀之沉静、稳重、知书达礼,对塾师礼节上的恭谨和尊重。(朱丽娜)

陈最良则(摇头晃脑,踱着方步,摇着扇子)来体现其迂腐的个性,(鼓起了腮帮子,嘟着嘴学鸠叫,花白胡子也在不停地抖动),一系列的动作体现了人物的丑态。(张智)

杜丽娘听学时,春香(陪侍于身后,身体微倾,为小姐扇着扇子),(周霞)这个动作设置的自然贴切,合乎情理,生动感人。

陈最良夸奖杜丽娘模字如此秀美,惊讶不已,(扶扶眼镜,低头细瞧。)(张智)

春香(眼珠子一转),故意错拿文房四宝,见小姐时(一个劲地朝小姐眨眼睛,扮鬼脸)。(夏勤燕)

陈最良气急败坏就要打春香,春香(咯咯笑着,闪身躲在小姐身后),陈最良只顾追,不防脚下,险些跌倒,(春香拍着手咯咯笑起来)杜丽娘(掩着嘴忍着笑,然后正色,以食指轻点春香前额)骂道:“死丫头,还不跪下!”春香(吐了吐舌头)跪在地上。

杜丽娘询问花园去处,春香假装赌气,(背身不理)杜丽娘(陪着笑脸,捉住春香的手臂轻轻摇晃,恳求讨好春香):“你就告诉我嘛!”春香(扑哧笑出声来),指着那边道:喏,那不就是了。杜丽娘来到花园,(双手握住手绢置于胸前)无限向往地说道:“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地方。”

诸如此类的动作神情的设计表演,都反映出同学们对人物个性的深刻理解与领悟。春香的直率淳朴,天真可爱,顽皮娇憨,机智泼辣,表演得非常富有生气。杜丽娘外在的表现与真实的心理并不一致,这一点学生也把握得较好,知书达礼而又向往自由,温顺而又不失个性,稳重而又不失机智,明里是春香与塾师闹个不可开交,暗里是杜丽娘在“闹学”,只是她闹得含蓄,闹得机巧。陈最良这一人物学生表演得非常成功,摇着扇子,戴着眼镜,言谈处处充满了酸溜溜的味道,将一个十足迂腐的道学先生表演了出来。

三、从化妆及道具上来看,人物的个体形象也可以得到凸现。

如春香,四个小组中的春香均妆扮成了侍女的形象,要么齐耳梳成了两个发辫,要么高高地扎起两个发鬏,还有梳成羊角辫的,体现其身份及个性的天真活泼。

小姐杜丽娘身着长裙,手握手绢,温顺而稳重的摸样。

陈最良戴了副眼镜,蓄了胡子,微弓着背,摇着纸扇,基本能体现迂腐的个性。

通过编演课本剧,同学们对课本的人物、主旨有了远比听教师讲解来得丰富、深刻的理解。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好奇中质疑,在质疑中尝试,在尝试中发现、创新,既学到了知识,又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既然这样上课,教学目的也可圆满达到,教师又何乐而不为,给学生一次机会呢?

 作者邮箱: pcliu000@mail.china.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