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著名词作家的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2)掌握吟诵欣赏古诗的技巧与方法。
(3)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和语气。
(2)赏读诗词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创造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在感悟中同(2)古人心灵交融,使学生多一份宝贵的情感经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古典诗词新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
展示《久别的人》mtv.
同学们,大家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名字叫《久别的人》,(展示歌词)有谁能说说你的感受呢?(生说感受。)这首歌曲表达了情侣(朋友)之间切盼重逢却又无法相逢的复杂情感。是啊,和自己心爱的人分别了很长时间了,想见却不能相见,心中是何等的痛苦!今天,也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她正在江边,痴痴盼着久别的人的归来。大家想去看看吗?那么,就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走进温庭筠的《望江南》。
二、 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读这首词。(A、了解作者。B、读准字音。C、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并将不懂的字、词、句作上记号,然后全班交流。)
2、师生交流:
①、解题
“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
②、简介词的知识。师:这是一首词,有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词的一些知识呢?(生介绍)师补充:词又叫长短句,曲子词、诗余。它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开始只是为配乐演唱时所用,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诗体。按字数多少来分,词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以内)、长调(91字以上)。那么这首词属于哪一类呢?
③了解作者: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唐代温彦博之裔孙,我国唐代著名诗人、词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他的诗与李商隐的诗齐名,时称温李。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④积累字词:A、请一生朗读,检查是不否读通全词。B、针对字词相互质疑。
三、整体感知:
<一>指导朗读:
过渡:俗话说“书读百变,其义自见。”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词,在读中来感受这一幅美丽的画面。
1、 朗读方法:同学们知道朗读应该注意些什么吗?(如:读准字音、节奏、重音(感情色彩较重的要重读)、把握感情基调等。)
2、 学生自由朗读两次。
3、 请一生朗读一次。
4、 听朗读录音,注意语速、节奏、重音。(展示节奏划分等课件)
5、 自由读,模仿录音。
6、 指名读。比较,学生评价。
7、 男生读、女生读。比较评价。
8、 齐读,读出感情。
<二>概括词意
过渡:同学们刚才读得非常好!老师也似乎跟着你们走进了美丽的画面。那么,你们能用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首词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吗?
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 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四、 理解词的意境
A、 理解人物心境:过渡:刚才有同学说了,词中这位美丽的女子是多么伤心绝望,那么,从整首词看,她一直是这种心境吗?请同学们将这位女子等待的心境变化过程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并在词中找出依据。
出示课件:
喜 悦 充满希望--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失 望--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伤 心 绝 望--肠断白蘋洲
B、莱辛说得好:“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温庭筠的妙笔,融入这幅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这幅图画。
展示课件:
说:结合词意给大家讲一个动人的故事
唱:找一至两首能表达此情此景的歌曲,并唱出其中最合乎意境的几句
写: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每一个细节
画:画一幅切合词意的画
演:扮演词中的女主人公,将自己融入其中
请各学习小组自行选择一种形式,开始准备,然后在全班交流。比一比哪些组完成得最好。(生开始准备,师巡回检查并加入其中)
C、各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五、课堂巩固
背诵练习(A、接龙式背诵;B、指名背诵;C、齐背诵)
六、拓展延伸--改写这首词
师:这首词只有27个字,却给我们展现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同学们能体会到这首词的语言特点吗?(凝练、含蓄。)其实同学们也能做到的,相信吗?那么,请同学们只须对这首词的部分词句作一些改换,就可以将这首词的画面改为思妇与她心上人相会的喜悦场面。同学们有信心试一下吗?
虞美人
教学目的
1. 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
2. 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
3. 体会词的艺术特点, 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
1. 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鉴能力。
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
(一)导入新课。
教师解说:
李后主作为一代词人,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的之一,下面请听邓丽君的《几多愁》。请同学们跟着旋律默诵歌词。
2出示多媒幻灯片,填写李煜的小档案。
教师明确并幻灯片展示。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籍:南唐 身份:国主,词人 信仰:佛教
(二)疏通文意。
1“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是代表美好的事物的“春花秋月”,作者为什么希望它早点结束呢?
学生甲:李煜身陷囹圄,放眼窗外,春花秋月空有好风光,而自已成为阶下囚,纵有千种风情,也与我无缘。
学生乙:李煜触景生情,无限感慨涌现心头,亡国之君的失落、惆怅、无奈、悔恨、寂寞、怨哀、伤感、怅恨,在“春花秋月何时了”句中的充分体现出来了。
师生互动讨论明确:
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学生甲:往事如烟,世事难料,众多后宫佳丽,无数信臣利卒,都臣服李后主的脚下。
学生乙:美女如云,艳如桃花,饮酒赋诗,好不逍遥。
学生丙:弦歌悠悠,如一江春水,不可遏抑,词性大发,毫无节制。国运衰微,词性勃发使然。
师生互动讨论明确:
是快乐的往事。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精神层面: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教师明确:“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因作者身在汴京未见故都情景,故用猜测的语气,含有国破家亡,江山变色,不知新的主人对它们的态度如何之意。反映了作者悔恨、追思、满腔悲慨的心理活动。
4“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的含义指哪些?
学生:李后主身陷囹圄,触景伤怀,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一国之君,只有悔恨交织,抱恨终生。想当年,后宫佳丽三千,轻歌曼舞,逍遥自在。
学生:李后主从一国之君沦为囚犯,心力憔悴,形容枯槁。想当年,眉如墨画,面如桃花,目如秋波,如今自已的容颜凋零,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了。
教师颔首一笑,露出满意的神色:这位同学形象地说出了“朱颜”的含义,并且用语优美隽永,富有文采。
有一位同学不以为然,一脸不屑的目光,让人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气势。
教师微笑着对这位同学说:请你谈谈自已的理解。
老师我们是否理解的太深奥了一点罢。这位同学淡然地说。
教师点了点头说:这位同学说的很好,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特别关注自已的体验,重视原始阅读以后的原始理解。
这位同学说:这个“朱颜”就是“雕栏玉砌”中的红颜色吧。
教师微微点头,沉默了几分钟,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了这句词句。
最后教师明确:我们是否可以把“朱颜”理解成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已的容颜,国家的容颜,当然也包括“雕栏玉砌”中的红颜色。
5“问君能有几多愁?”是他问还是自问?为什么?
学生:这个“君”就是自己,“问君”就是问自己。问自己体恤黎民百姓乎?问自己兀兀穷年治理国家大事乎?问自己沉湎酒色听信小人乎?问自己词性大发不问国事乎?
一位多情善感的女生戚戚地说:“问君”最好理解成问他人。这个人能够倾听李后主的满腔激情,能够谅解李后主的种种过失,能够融化李后主的无限愁绪。
教师明确:是自问也可以是他问。作者的愁情,问天问地皆不知,愁肠百结惟有自已最明了;也可以说是上天在问作者,作为国君,你何以沦为阶下囚?你的愁,是你没有勤政的苦果,这愁里包含着几多悔啊!
(三)把握主旨。
1如果我们把“愁”作为本词的核心情感,那么,作者的愁有哪些?
教师明确: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2以水喻愁,形象往往大于思想。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但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眼泪。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此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成为千古名句。
浣溪沙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的内容。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名句就出自晏殊的《浣溪沙》,《浣溪沙》这是一个词牌名。
二、出示目标:
出示目标,解读目标。
三、导学达标:
1、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背景
晏殊, 北宋词人。
2、、鉴赏诗歌
①. 能表现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必然消逝,但是,阻止时仍然会有美好事物出现的语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句"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四、课堂检测:
1.背诵课文。
2.理解内容。
五、拓展延伸:
比较《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六、小结:
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所作,表现了他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七、作业;
1、 熟读、背诵。
2、完成练习。
八、板书设计:
《浣溪沙》 北宋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天净沙 秋思
教学目的要求:
1、 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2、 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曲中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 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多渠道引导学生品味写景语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情之能力。
5、学生领会和学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提供了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课例。
教学重难点:游子思乡之情,羁旅之思。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欣赏这两首古诗,培养学生的古诗朗读能力,学会如何阅读欣赏古代诗歌。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可由秋天的诗词导入(如刘禹锡的《秋词》等)。或由学生描述秋天的景色导入。
(二) 朗读这首词
可通过自由读、默读、赛读、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进行
(三) 背诵这首词
(四) 学习小组讨论、探究这首词
1.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色?
2. 作者在这首词中蕴涵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 这首词的独特之处(如色彩的搭配等)
4. 点明这首词的主旨句是什么?
5. 品味文中的语言。
6. 分析文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五) 拓展:
1. 可提起笔来补充内容,扩写《天净沙》,也可拿起画笔来画。
2. 比较阅读:引刘禹锡《秋词》其一,与《天净沙 秋思》进行比较。
(六) 作业:
写一段短文,描写《我心中的秋》。
山坡羊 潼关怀古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初步掌握元曲的体裁常识]
3、培养诵读的习惯,训练阅读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讲解体裁
1、揭示课题:粗知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讲解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以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二、分析《山坡羊 潼关怀古》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2、教师简要讲解: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3、独立思考后个别提问: 按写景、抒情、议论给这首曲划分成三个层次。本小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4、自读两次,抽若干人背。
三、课堂探讨:学生通读全部课文后,提问:
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此题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
说得合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说得不合理的要指出。例如:望 弄清影 怒 聚 等等
四、堂上练习:完成下发的练习
五、布置作业:默写这首曲子
封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