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2课

发布时间:2016-6-12编辑:互联网

一、导入

请同学观看关于星空的图片,展开联想,联系牛郎织女的故事(同学讲述),牛郎织女只能一年见一次面,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有没有想过要改变这个故事,希望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呢?早在八十年前,我国著名的诗人郭沫若就已经运用他得联想和想象,把这种美好愿望写进了自己美丽而迷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关系或具有相似关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有《女神》、《屈原》等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1921年10月),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统治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排除生字,体会诗歌。(伴奏《星空》)

2、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3、 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4、 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录音的印象伴着音乐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象/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 深入分析全诗。  

(一)、讲解第一节诗。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仰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 想,找同学来说说。 

街灯联想到明星。 明星联想到街灯。 

333、在第一节诗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 

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二)、讲解二、三、四节诗。 

1、一个“想”字总领第二、三、四节诗,诗人想到了什么? 

(美丽的)街市 (珍奇的)物品 (浅浅的)天河 

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闲游) 

2、请同学分辨这是联想还是想象。 

课文第二、三、四节诗运用了想象。 

3、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六、朗读并背诵全诗。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联想、讲述故事

思考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看书下注释①

听老师范读,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自己试着朗读,体会诗文的感情基调。

经过指导,再试着读一读

听录音,跟随录音试读,为诗文划分节奏。

分析课文需要学生先独立思考,之后小组讨论

理解是诗人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品味词语,进行比较

在原文中找答案,进行总结概括。

理解是诗人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初步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含义。

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老师范读,使学生对诗文整体上有所感知。

自己试着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使学生在朗读诗文方面更加有节奏,能体会到诗歌的音乐美。

带着任务读诗,体会诗歌中的节奏美,训练学生读诗的语感。

锻炼学生的独自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对诗文中重点词进行分析,体会诗人语言的精妙

培养学生文本意识,检验对课文的理解。

再次检验对联想和想象的理解

锻炼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张语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