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5-14编辑:互联网

吕厚泽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2、 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

     教学设想

     1、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2、 教学难点:

     庄子之文,不拘一格变幻无穷,打破了世俗观念世俗形式的限制,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理念完全不同的哲学精神,一种与诸子散文迥然不同的行文风格。作为表达庄子思想核心--绝对自由精神的《逍遥游》,笔法上具有“汪洋自恣以适己”的特点,给人以“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强烈印象。其神思,如龙翔云中,灵动飞异;其行文,如风行水上,飘逸洒脱。清代林云铭评《逍遥游》笔法云:“篇中忽而叙事,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濛,往返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奇观。”这种意随笔至随文挥洒的笔法,是庄子绝对自由精神的外化形式,与诸子散文大相径庭。因此,从传统创作思路、文章框架、结构手法这些角度剖析《逍遥游》,实难窥其妙处。授课中当以感悟庄子的思想情感为主。

     3、 教学方法:在欣赏中理解,在朗读这记忆,在感悟中体会。

     4、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庄子和《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背景介绍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熟读课文

     1、 教师范读

     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则芥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9)。而后乃今培风(2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1),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22):“我决起而飞(23),抢榆枋(24),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适莽苍者(27),三飡而反(28),腹犹果然(29);适百里者,宿舂粮(3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31)?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37)。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8),众人匹之(39),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40):“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4),绝云气(45),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46):‘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48)。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49)。 

     故夫知效一官(50)、行比一乡(51)、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52),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5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54),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内外之分(56),辩乎荣辱之境(57),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58)。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后反(61)。彼于致福者(62),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63)。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气之辩(65),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66)?故曰:至人无己(67),神人无功(68),圣人无名(69)。 

     【注释】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④怒:奋起。 

     ⑤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一说遮,遮天。 

     ⑥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徙:迁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⑨志:记载。 

     ⑩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11)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12)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停歇。 

     (13)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4)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16)极:尽。 

     (17)覆:倾倒。坳(ào):坑凹处,“坳堂”指厅堂地面上的坑凹处。 

     (18)芥:小草。 

     (19)斯:则,就。 

     (20)而后乃今:意思是这之后方才;以下同此解。培:通作“凭”,凭借。 

     (21)莫:这里作没有什么力量讲。夭阏(è):又写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拦。“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22)蜩(tiáo):蝉。学鸠:一种小灰雀,这里泛指小鸟。 

     (23)决(xuè):通作“翅”,迅疾的样子。 

     (24)抢(qiāng):突过。榆枋:两种树名。 

     (25) 控:投下,落下来。 

     (26) 奚以:何以。之:去到。为:句末疑问语气词。 

     (27) 适:往,去到。莽苍: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 

     (28)飡(cān):同餐。反:返回。 

     (29)犹:还。果然:饱的样子。 

     (30)宿:这里指一夜。 

     (31)之:这。二虫:指上述的蜩与学鸠。 

     (32)知(zhì):通“智”,智慧。 

     (33)朝:清晨。晦朔: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和最初天。一说“晦”指黑夜,“朔”指清晨。 

     (34)蟪蛄(huìgū):即寒蝉,春生复死或复生秋死。 

     (35)冥灵:传说中的大龟,一说树名。 

     (36)大椿:传说中的古树名。 

     (37)根据前后用语结构的特点,此句之下当有“此大年也”一句,但传统本子均无此句。 

     (38)彭祖:古代传说中年寿最长的人。乃今:而今。以:凭。特:独。闻:闻名于世。 

     (39)匹:配,比。 

     (40)汤:商汤。棘:汤时的贤大夫。已:矣。 

     (41)穷发:不长草木的地方。 

     (42)修:长。 

     (43)太山:大山。一说即泰山。 

     (44)羊角: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 

     (45)绝:穿过。 

     (46)斥鴳(yàn):一种小鸟。 

     (47)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 

     (48)至:极点。 

     (49)辩:通作“辨”,辨别、区分的意思。 

     (50)效:功效;这里含有胜任的意思。官:官职。 

     (51)行(xìng):品行。比:比并。 

     (52)而:通作“能”,能力。徵:取信。 

     (53)宋荣子:一名宋钘,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犹然:讥笑的样子。 

     (54)举:全。劝:劝勉,努力。 

     (55)非:责难,批评。沮(jǔ):沮丧。 

     (56)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 

     (57)境:界限。 

     (58)数数(shuò)然:急急忙忙的样子。 

     (59)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御:驾驭。 

     (60)泠(líng)然:轻盈美好的样子。 

     (61)旬:十天。有:又。 

     (62)致:罗致,这里有寻求的意思。 

     (63)待:凭借,依靠。 

     (64)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线。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65)御:含有因循、顺着的意思。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作“变”,变化的意思。 

     (66)恶(wū):何,什么。 

     (67)至人:这里指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 

     (68)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不建树功业。 

     (69)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

     2、(1)正字注音释义(略)。

     (2)学生朗读课文。

     3、参照注释,翻译课文。(分小组活动)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作业安排 1、 背书。

     2、思考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导语

     所谓想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组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从文学的角度说,则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模样,创造出它的形象来。--在这里,二者具有共同的闪光点,那就是创造!

     《逍遥游》充满着想象,极富创造性。请同学们思考一番,第一,作者通过想象,怎样描写了鲲鹏之大?第二,为了阐明“世间万物都需要依托外力才能有活性”的哲理,作者运用了哪些比喻?第三,如何把庄子的丰富想象力,汪洋恣肆的文学才华移植到自己身上?

     讨论并明确

     1、提问: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2、作者用众多的比喻所描写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呢?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飨鹏之大?

     明确:鲲之大,。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提问:形体硕大无比的辊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写的?

     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提问: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5、提问: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

     无力。覆杯水于拗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6、蜩学鸠是怎样嘲笑大鹏的?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明确: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至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区之二虫又何知!”

     7、提问: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明确;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8、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编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

     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教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老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9、提问:第三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说明什么?

     明确:所提到的宋荣子、列子,同样说明两人也还未逍遥。

     10、提问: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11、要求学生读后回答: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哲理,这个哲理是什么?庄子散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搬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先破后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但是《逍遥游》中所表达的思想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是不满现实的自我超腿的空虚。他企图以此达到逃避现实、保存自己的目的。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我们青年人应该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勇于面对生活,敢于挑战生活,要去拼搏,去创造更好的明天。

     

     总结

     1、通过对本节课内容回顾,归纳写作方法,先破后立,从而明确庄子散文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的特点。(由学生概括、归纳,最后再由教师明确。)

     2、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布置作业

     熟背课文。

     做练习三。

     写一篇短文,说说你对庄子《逍遥游》中“无所待”思想的认识。

     

     

     板书设计

     逍遥游

     庄子

     1、世间万物有所待:(1)、鲲鹏 ------形体的变化(描写)

     ----有所待

     ------依赖巨风(六月息)

     (2)、野马、尘埃

     也有所待 善用比喻

     (3)、大舟、草芥 想象奇特

     

     (4)、蜩与学鸠 也有所待 

     物

     2、 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 (自然界)

     (1)、小知不及大知

     (2)、小年不及大年

     -------补充验证前文

     (3)、汤之问棘

     (4)、斥鴳之语

     人

     3、真正的逍遥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无所待 (人世间)

     (1)知、行、德、征(耐)四种人

     (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犹有所待者

     (3)至人-神人-圣人-- 无己、无功、无名-逍遥者

     ------追求绝对的自由(主旨)

     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鲁迅

     [自读思考]

     一、填空:

     1、 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 家, 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 《庄子》一书共 篇,本文可以看成其中的 。

     3、 《逍遥游》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 《齐谐》者,志怪者也:

     3、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 腹犹果然:

     5、 众人匹之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项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E、之二虫又何如

     三、结合《逍遥游》,谈谈你对庄子思想及作品风格的认识。

     (解说)因本文是阅读篇目,且注释过详。故练习重重点词语及作者并有关思想、作品风格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1、哲学家 文学家 道 2、33 代表作 3、鲜明的对比 奇特的想象

     二、1、这(只) 2、记载 3、奚以……为? 哪里用得着呢?或:何必……呢? 4、饱的样子 5、比

     三、CE 四、(略)

      

 作者邮箱: rdgz123@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