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学习重难点
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课时:1学时
课前预习
1、认真阅读课文,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大意,作者的主要观点。
2、识记下列词语的意义:
①迷惘(wng):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②沉湎(min):沉溺。
③溺(nì)爱: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
④惆怅(chóu chàng):伤感,失意。
⑤抹煞: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⑥怪癖(p):古怪的癖好。
⑦摭(zhí)拾:拾,捡。
⑧涉(shè)猎:粗略地阅读。
⑨翱(áo)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⑩枝桠(yā):枝杈。
课堂学习
一、基础知识检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 )
A、炫耀(xuàn) 涉猎(shē) 怪癖(pǐ) 初露(lòu,显露)
B、枝桠(yā) 溺爱 (nì)晨曦(xī) 蓬莱(péng)
C、横蛮(héng) 感触(chǔ) 茁壮(zhuó) 宠爱(chǒng)
D、说教(shuō) 桉树(ān) 甫健(fǔ) 纯真(cú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 A )
A、鞭策 沉湎 急燥 意犹未足 B、惆怅 诧异 抹煞 引吭试啼
C、琐碎 迷惘 遨游 容销金镜 D、眷恋 懊悔 翱翔 壮志消残
二、导入新课
亲情,是人类社会自古就有的一种最原始、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对这个世界来说,你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但对某些人来说,你就是整个世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亲情,倾听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的箴言--《十八岁和其他》。
(板书课题)
三、走进文本
㈠把握文意
文章分为“十八岁”“两代人的矛盾”“读书的苦乐”“青春”四个部分,脉络清新。请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概括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十八岁”:诉说自己面对孩子十八岁时的心情。
“两代人的矛盾”:写两代人的矛盾与冲突,主张两代人以理解和交流增进了解。
“读书的苦乐”:谈读书的苦和乐,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向孩子提出读书的建议。
“青春”:规劝自己的孩子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快乐,让自己的青春之梦充满阳光。
参考:
十八岁:这一部分,作者概写十八年的时光流逝,在孩子十八岁的生日到来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把爱和理解在文字里表达的淋漓尽致。 “我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夹杂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东东,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依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这些话是爱与理解的集中体现。
两代人的矛盾:这一部分,写两代人的矛盾和冲突,主张父子之间以理解和交流增进了解。
读书的苦与乐:为孩子谈读书的苦与乐,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向孩子提出读书的建议。但这样的要求不是一种强制和命令而是一种同情基础上的劝说。作者说,你们处在一个“憎厌的读书环境”里,“我”当年读书的“闲趣”是当前为考试、升学、烦恼紧张的你们所难以想像的。这都是作者对孩子充分理解和尊重的体现。
青春:这一部分,作者规劝自己的孩子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快乐,让自己的青春之梦充满阳光。作者在这里仍然以尊重的口吻和商量的语气与孩子展开对话,以自己青春时的梦想与人到中年时的感触劝诫孩子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并在文章的最后最后一次表达自己面对孩子成长时的快乐,勉励孩子惜时如金。
㈡关键突破
十八岁
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
⑴焦急忧虑 ⑵激动喜悦 ⑶辛劳(在“青春”版块中) ⑷ 爱
2、第四节中“这样的心情”指:
①“时常把你看作缠绕身边的孩子”(第1节);②“会情愿溺爱你”(第2节);③“高兴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令人满意开怀”(第3节)。
3、回忆父母养育自己的生活片段,讲述你感触最深或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片段与大家交流。
学生讲述、交流,适时点评。
补充:
同学们都讲述了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会,这里我也有几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1、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女儿嘴里
还记得汶川地震时有这样一个感人故事:在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名战士徒手挖掘,寻找生命迹象。突然,一个情景无声却铿锵地撞击了每一个救援人员的灵魂:
一名年轻的母亲双手怀抱襁褓中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衣服向上卷起,已经没有呼吸。她怀里的婴儿无辜地、坦然地含着母亲的乳头,有节奏地吸吮着。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用尽最后一点生命的汁液,在保护孩子。或许就在临断气前,把乳头放进了孩子的嘴里。
2、韩红一曲《天亮了》感动了很多人,它唱的是这样一个故事: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我听到一声巨响)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双双撒手人寰。
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总会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这就是父母之爱。
3、或许有的同学说这些都太遥远,不大现实,那就看看我们身边,我们还记得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那位日行20里,暴走七个月,只为移肝挽救儿子生命的55岁的“暴走妈妈”陈玉蓉。
4、还有8月28日,开学那天,那么多父母背着行囊把孩子送到学校仍依依不舍,不肯离去,挤在校门外引领翘望,我理解他们的心情,我也想起了我的这样一个学生:他家离学校比较远,为上学方便,他的父母都想让他住校,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孩子睡相不好,夜里好蹬被子。在家里十几年了都是父母夜里好几次醒来为他盖被子。那在学校怎么办呢?这事在班里一说,同学们都很热心,说我们夜里轮班起来给他盖,这样这个孩子就住校了。刚开始,宿舍内同学们确实是定着表轮班起来盖被子,但时间长了,同学们感觉这样有点疲惫,渐渐地夜里就不能再按时起来了,天渐渐冷了,所以,这个同学经常地感冒、生病,不能学习,最后父母决定还是让孩子回家住。这件事我总结了:十几年来,能坚持每天夜里几次起来给孩子盖被子的只有父母,其他人谁都做不到。
那么面对这样的爸爸、妈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反叛,有什么理由不爱他们呢?同学们,爱他们吧,不要等到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时再来后悔,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再来懊恼。
(过渡:回到现实生活,我们很可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与父母之间发生摩擦或矛盾,那么这时我们应怎么去做呢?)
两代人的矛盾
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1)流行观念的影响;(2)父母的愚昧与落伍;(3)子女的盲目与急躁;(4)缺乏沟通、理解、平等。(根本原因)
2、探讨:你同意文中父亲归纳的原因吗?你是如何看待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你和父母产生过矛盾吗?有了矛盾后你是如何处理的?你的父母又是如何去做的?你认可他们的做法吗?
(适时引导,让学生明确平等、对话、理解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退一步海阔天空。)
读书的苦乐
1、面对让儿子“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的逼迫”,“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同情”,我希望儿子做一率性的读书人,但现在却不能不“鼓励”,甚至“鞭策”,希望考取大学。
2、探讨:谈谈自己对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的认识。思考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一定是对立的吗?
给同学们几句话:苦苦苦无限,不苦苦无穷。苦尽甘来日,方知苦是功。
青春
1、作者对处在青春时期的儿子有什么样的希望?
(1)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2)惜时如金。
2、下面这些句子都写出了对青春的感悟,试仿照其中的一句,写出你对青春的理解。
青春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天地间回荡着她澎湃的激情,谁也无法阻挡她奔向大海的脚步。
青春是早晨的太阳,她容光焕发,灿烂耀眼,所有的阴郁和灰暗都遭到她的驱逐。
青春是一只高飞在天鸟,她美丽的翅膀像彩色的旗帜,召唤着梦想,憧憬着未来。
青春是蓬蓬勃勃的生机,是永不泯灭的希望,是一往无前的勇敢,是生命中最辉煌的色彩。
学生仿写展示
四、课文小结(挑战自我,课下作业)
杨子以儿子十八岁生日为契机,选择“十八岁”“两代人的矛盾”“读书的苦乐”“青春”四个话题,以朴素、真挚的语言与儿子展开的对话,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感动。希望同学们把这种感动化为行动,珍视亲情,珍惜青春。
(板书:珍视亲情,珍惜青春)
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孩子的爱。而孩子如何去理解父母的这份让人感动的爱?同样,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要对话与交流。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封给父母的信,主动与父母做一次沟通与交流。
五、延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完成1~4题
家 教
胡冬梅
儿子生日,她打算让儿子高兴一回,带他到公园玩一天,再给他买一个玩具火箭,兑现自己的诺言。
公园里添了很多设施,她现在才知道。碰碰车、飞车、电子船……很多孩子都在上面玩。
“妈妈,我要坐碰碰车。”明明扯着她。
“明明!等等!”她看见车子碰得很厉害,有点担心,要是很劲一碰,人被摔出来呢!而且震动那么大,孩子能受得住么?于是想到报纸上一则消息:英国有个男孩听音乐得了脑震荡。
她就把这些跟儿子说。明明很乖,[甲]。
到了湖边,见许多电子艇在湖面极快地飞掠,她很惊叹,却又为船上的人担心。
明明说:“我要坐飞船,妈妈。”
她吓了一跳,说:“不行!”接着便扳着指头数出几种发生事故的可能来,说的时候绘声绘色,声音越来越严厉。
明明听得很认真,听到后来,[乙]。
她牵着孩子远远地指着笼中的动物,要孩子万不可走近去看,并讲些蛇呀狼呀恶毒的故事,又告诉儿子小心提防。
……
出公园的时候,她问:“明明今天玩得高兴吗?”
孩子没有回答,脸上有些痴气。看着街上的人流车流,[丙]。
她很生气,这孩子怎么这样一副傻样,早上来时可不是这样的。她说:“走!明明!妈妈带你买玩具火箭。你不是长大了要当宇航员吗?”
“妈妈!我……我不要……”明明说,“我不要上天,上天会摔下来的。”她看着孩子,呆呆地在门口站了很久。
后来她走了,嘴里说着:“儿子……唉!”
1.下面三句话分别是从[甲]、[乙]、[丙]三处摘出来的,将它们回归原位置。
①就禁不住点头。
②目光里透着疑惧和惊恐。
③虽然目光留恋,但还是跟着妈妈离开了。
答:甲处填 乙处填 丙处填
甲乙丙处分别填③①②。
2.将本文的第2段“公园里添了很多设施,她现在才知道”一句换成“公园里很热闹”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原文的写法还暗示出“她”好久没带孩子来公园了,对变化了的外部世界感觉迟钝,至少“慢半拍”,总之,为人比较保守;同时与后文罗列的游戏“设施”相照应。
3.对文章结尾“她”自言自语的那句话(“儿子……唉!”),你怎样理解?
说明“她”直到最后也没真正明白儿子不再想要火箭,不再想当宇航员的原因,也说明她对儿子的表现感到失望和无奈;同时也说明她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教育的失当。
4.谈谈你阅读《家教》这篇文章的感想。
广大家长应该更新观念,要从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竞争的形势出发,激发孩子的探索、竞争、向上的意识,使孩子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的需要,真正增长孩子的能力。(5分,本题不强求千篇一律,只要是从本文的思想出发,意思与文章有所联系即可)
附:《十八岁和其他》课后反思
这次是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过关汇报课。我选的是《十八岁和其他》。
今天早上第一节就是我的课,课前就感觉自己不是很在状态,课后觉得这节课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准备的很多自认为很感人的话没有展示出来,比预想的要差一些。课后带着惶恐不安的心情去找杨校长,请他给评价一下,提提建议。“你这节课上绝了,我给出了最高分”。没想到啊,激动万分哦!!这才有勇气把这节课回头想一遍,成功之处?不足之处?现在把它整理一下。
选这篇课文本身是想挑战一下自己。以前讲公开课多是讲解文言文,因为文言文的环节设计简单,上起来便于操作,便于控制,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脱节,不会有什么大的纰漏。但要想上出新意来也是很困难的。我是第七年执教了,如果还是囿于原来的套路,不能创新一下课堂,良心上很不安,毕竟教过两轮了,毕竟学校给予你很高的期望。于是我决定,尝试一下创新,给自己一些挑战,于是选了这篇现代文。
我给这篇课文的目标定位是在充分阅读、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自我体验,畅谈自己对父母亲情、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看法和见解;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其实就是对学生的情感进行一次荡涤。
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要用真实感人的故事去打动学生,要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并且对学生的讲述要进行适时、中肯的评价和引导,将感情推向高潮。对此,事先我做好充分的准备,导入、过渡、小结我都做了精心的设计。之前选的经典案例和诗句、名言在课堂上也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课堂上,当同学们受到感染都沉浸在对父母感恩和爱的情感中时,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把你的情感大声地喊出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连喊三遍,我当时真的被感动了。
此外,自认为比较得意的地方还有:
①详略处理较好,限于时间关系,重点探讨“十八岁”和“两代人的矛盾”两个板块,而对于“读书的苦乐”和“青春”则简单一点。
②“课外延展”处理得较好,对课文内容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③方法多样,方式灵活。既有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又有创新的探讨交流,既有精当的讲解,又有精彩的展示。
④让学生有话可说,当然也有事先充分的预习指导。
⑤目标达成度高,基本完成了预定目标,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当然不足也是很明显的:
①自己的状态不是最佳,讲述故事时,语言的渲染力度还不够。
②板书滞后,在小结点明主旨时,忘了写上“珍视亲情,珍惜青春”。
③课上最后剩余3分钟,这个课前我没有想到,所以处理得过于随意了。应该让学生再一次聆听“父亲”的箴言,再大声的朗读文中最能感动自己的句子。
这一学年我给自己的目标是:
①“上出一点语文味来”。引导学生感悟一下真正的“语文”。
②寻找到阅读指导和作文指导的有效方法。
我正在努力!!
惜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