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的远方》教学设计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9-1编辑:互联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主旨,体会标题含义。

2.学会通过捕捉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深刻内涵的阅读方法。

3.体 会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爱的 内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及主旨,体会标题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爱的内涵。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歌曲《母亲》(阎维文),很多人都歌颂过 母亲,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

二、作者简介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17岁开始发表作品,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1973年开始)。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 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

林清玄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他本人长得没有文章漂亮。他头一次在大陆与读者见面时,林清玄自我介绍说:“想生在盛唐,成为唐宋八大家,不 幸只成为台湾八小家;想长到一米八,不料只长到一米 六八,只好自我安慰:‘一路发’;想长得像陈晓东,但很多人都说我长得像达摩或十八罗汉;我儿子说,爸爸,你快成伟人了,因为《世界 伟人传》上的伟人大多是秃 头。”

三、朗读

1.听范读,理顺字音

2.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四、整体感知

1.文中写了“我”与母亲的哪些事情?

明确:

①误喝番仔油,母亲救我一命。

②撞缝纫机脚险送命,母亲为我流泪。

③体弱大补得疝气,为我奔走两年。

④照顾无微不至,奇迹般健康起来。

⑤成绩好 性格古怪,为我烦恼伤心。

⑥算命求得心安。

⑦离家在外求学远,担忧牵挂、惦念。

⑧讲述求梦故事,从中受益匪浅。

2.作者是怎样回顾这些往事的?

明确:我与母亲的回忆相互交错的方式来回顾的,以时间为顺序,以回忆为线索。

3.从这些往事中能体会到母亲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母亲无尽的牵挂,无限的不舍、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对母亲的无限感激。

五、作业

自主查找关于母爱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我”与母亲之间的故事。

要求:用小标题形式概括

明确:

三岁:喝番仔油

四岁:撞裂脑壳

六岁:得疝气病

十五岁:离家读书

高中毕业:车站送别

现在:八罐汽水

二、研读课文

1.这些事情都体现出母亲对我的关心,作者是从哪一方面来写的,寄托着母亲怎样的希望?

明确:身体方面,希望我身体健康!

2.作者还写了母亲对我哪个方面的关心?

明确:个性方面。我个性古怪,不与其他小朋友玩。母亲为我个性古怪而烦恼。希望我有个好的个性。

3.作者详尽地转述母亲讲给我的日本童话的事,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写童话的目的是怀念慈爱的母亲,感激她的深深教诲。

4.母亲说:“有许多梦是遥不可记得,但只要坚 持,就可能实现”,文题“梦的远方”到底指什么?

明确:母亲关心我的身体和个性,用童话鼓励“我”坚持梦想。

5.作者在文章第十九自然段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一世我觉得没有白来,因为会见了母亲”,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体会?

明确: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感谢,感谢母亲这一世的爱。

三、延伸拓展

1.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无家别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3.当我老了

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

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耐心。

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的衣服上时,当我忘记怎样系鞋时,

请想一想当初我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你。

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你早已听腻的话语,

请耐心地听我说,不要打断我。

你小的时候,我不得不重复那个讲过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进入梦乡。

当我需要你帮我洗澡时,

请不要责备我。

还记得小时候我千方百计哄你洗澡的情形吗?

当我对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时,

请不要嘲笑我。

想一想当初我怎样耐心地 回答你的每一个“为什么”。

当我由于双腿疲劳而无法行走时,

请伸出你年轻有力的手搀扶我。

就像你小时候学习走路时,我扶你那样。

当我忽然忘记我们谈话的主题,

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回想。

其实对我来说,谈论什 么并不重要,只要你能在一旁听我说,我就很满足。

当你看着老去的我,请不要悲伤。

理解我,支持我,就像你刚才开始学习如何生活时我对你那样。

当初我引导你 走上人生路,如今请陪伴我走完最后的路。

给我你的爱和耐心,我会抱以感激的微笑,这微笑中凝结着我对你无限的爱。

四、作业

1.完成练习题。

2.小练笔:《当你老了--写给我的母亲》

板书设计:

在梦的远方

林清玄

母亲--儿子:身体健康、个性健全、坚持不懈、无私奉献

儿子--母亲:无限感激

 

惜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