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导学案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9-5编辑:互联网

一、关于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 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到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

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 而为诗体。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

《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甘露滋润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以高度重视。

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 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 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朵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摘 自陈绪万、尚永亮主编《汉魏六朝乐府观止》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二、整体感知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中的一首叙事诗,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而后返回故乡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忠 孝、勇敢、机智、 刚毅、爱国、不贪慕荣华富贵的少女形象。

第一段,即开端四句,是全篇的引子,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 景,由木兰停机叹息,既向读者交代木兰是个勤劳的妇女,又引出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

第二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写得慷慨而有气势,毫无出征前的凄惨情调,从中显现出木兰的坚强性格。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紧承上段“市鞍马”,以排比的形式,铺写置备行装。表现了上战场之前的细密准备。“旦辞爷娘去……”八句,写征途中的所见所感。 这八句用的是排比句式,由近及远,感情逐渐深入。辞爷娘,宿黄河,在一片沉寂中,听到鸣声溅溅的流水,她不由得想到了远在家乡的父母,想起了值得怀念的日常家庭生活。辞黄河,至黑山,已经接近前线,听着燕山胡马的啾啾嘶鸣,她想到的仍然是家乡,是骨肉 之爱。

这时候浮现在我们眼前的,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战争工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妇女,她对面临的困难有焦虑,对家乡父母有怀恋,她热爱和平的生活。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最后得胜而归。“万里赴戎机”写 木兰长途跋涉,“关山度若飞”写转战各地,“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写战地的艰苦,“将军百战死”写战斗的残酷,“壮士十年归”写战争的漫长。虽然短短六句,却内涵丰富、概括力强,贯通全篇,令人从中想象到木兰驰骋疆场的英勇矫健的气概。最妙的是“壮士”一词还暗中提醒了读者,注意到木兰此时是男装,为下文的突变做了铺垫。

第五段,写木兰得胜还朝,辞官要求还乡。这再一次说明木兰的出征只是为了代替老父 应征,而不是要追求功名富贵,表现了木兰热爱家乡劳动生活的高贵品质。

第六段,描写木兰回家后的动人场面。“爷娘闻女来”至“向猪羊”,用爷娘、姊、弟三个叠调,写出了举家听说木兰回来时的欢喜。场面之热闹,情调之明快,都和上文“朝辞爷娘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所写到的人物,他们的行为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不但恰如其分,而且很好地烘托出一种亲切热烈的气氛。从“开我东阁门”至“对镜帖花黄”六句,写木兰入阁返女装。这几句节奏轻快,如行云流水,步步递进,从木兰入阁门开始,逐句脱卸,直至“理云鬓”、“帖花黄”两句,方始明白点出恢复了女儿装束。“出门看火伴……”四句,写出了木兰恢复女儿装束之后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说明木兰在长期的战斗生活中是多么坚强和聪敏,能够完成一般女子无法承担的任务,连身边的战友都不能发现她是一个女子。这种对木兰英雄本色的侧面描写,比前文“万里赴戎机”一段的正面叙述还要来得有力量,它使木兰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饱满,更加富有人情味了。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 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 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木兰的形象

木兰为了保全老父,毅然代他担负起出征的艰巨任务,表现了自我牺牲的精神。她身经百战,历时十年,胜利地完成使命,表现了坚 强和勇敢。而凯旋归来,不受官爵,只愿意恢复普通劳动妇女的生活,又表现了纯朴高洁的胸襟。这都是难能可贵的。在她身上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特别是她以女性的身份做出这一切,具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在封建时代男性中心的社会里,女子是没有做英雄豪杰的权利的,像从军打仗,立功万里这一类的事,是女子从来所 不敢想象的,何 况真地做出来了呢?这首诗以木兰这一出色的艺术形象,有力地说明了女子和男人同样有能力做出英雄豪杰的事业。同时也就是说明了女子有权利受到和男人同样的看待,这是人民的愿望的反映,以对于那个时代的重男轻女的成见却是一个重大的冲击。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年7月版)

木兰这个人物,被塑造成十分美好的形象。她有对父母的挚爱,有勇毅的个性,也有女子对家庭的 眷恋,归来后一节,又写出她的美貌和富有生活情趣、机智活泼的一面。总之,作者把自己所要求的人物品性都赋予了也,使她成为一个健康 明朗、充满人情味的女英雄。所以自古及今,她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 《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在我国的古诗中,以女子为题材的作品可谓多矣。然而这些 作品中写到妇女,往往是性格温柔、容貌美丽;诗文风格也往往以细腻、缠绵为主。这和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缚有关。这首《木兰诗》陷于长期混战 的局面,即使汉族妇女,为时势所迫,也多少有了些尚武的风气。如《魏书防畎彩来》中所录的《?波小妹歌》就是这样。但该诗的结尾为“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还认为男子比妇女强出一头。《木兰诗》则不同,最后归结为“同 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男子能做到的,女子完全能够做到 。这种光辉的思想,在长期封建社会中确属难能可贵。无怪乎历来讲者常常从此诗中得到鼓舞、而且木兰的形象还不断地出现于戏曲之中,成为千古美谈。

(曹道衡《〈木兰诗〉鉴赏》载《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12月版)

四、《木兰诗》的写作特点

《木兰诗》所表现的是一个刚强尚武的妇女形象,为了使木兰的形象更丰满、更引人入胜,诗中并没有具体去写木兰怎样杀敌立功的过程,只是用“策勋十二转”一句,轻轻带过。诗中谈到征战,只写了路途的遥远(从家乡到黄河,从黄河到黑山)和战地的苦寒(“朔气”二句)。这样概括的叙述丝毫不显得浮泛。相反地,“朝辞”四句看似重复,正体现着民歌的高度技巧。从黄河到黑山,不但意味着距离的扩大,所见到的事物,呈现的情景亦颇不同。黄河水虽有荒凉之感,而胡骑啾啾却已展示了即将开战的局面。诗中反复提到“不闻爷娘唤女声”,读起来有寂寞、惆怅之感,但这种描写却更突出了木兰的坚强性格。紧接着用“万里赴戎机”等六句,对仗虽工,而词气豪放,更突出地表现了木兰的英姿奋发。

《木兰诗》中花了较多的笔墨去描写的是归家的场面。父母、姊姊、弟弟以各自不同的热情态度,来欢迎英雄的归来。这种描写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更有趣的是写到木兰改换 旧装,精心打扮,使“火伴”们惊讶的场面 。这个情节不但幽默,也更突出地表现了木兰在军中,丝毫没有柔弱之气。最后插上“雄兔”四句,以比喻作结,更使人回味无穷。

(曹道衡 《〈木兰诗〉鉴赏》载《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12月版)

五、自主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2.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 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 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诗中的“                、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

3.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4.“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 勋数不清。

5.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1.D

2.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代父从军,不慕名利

②东 ……西……南 ……北……

③朔气传军柝,寒光照铁衣。

④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⑤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⑦“将军……壮士……”,对偶、互文

⑧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3.C

4. C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惜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