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1-9编辑:互联网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填空。

(1)培根,_______国哲学家、_______ 家,著有______________等。被马克思称为“______________”。

(2)马南邨,原名_______,当代作家。

《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_______ 。

2.给加点字注音。

狡黠(   ) 怡情(   ) 矫健(    )      诘难(   ) 逻辑(    )  滞碍(     )  

睾肾(    )  阐证(   )   要诀(     )        

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1)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怡情:                                  

(2)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寻章摘句:                           

(3)少数书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全神贯注:                          

孜孜不倦:                          

(4)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

吹毛求疵:                          

(5)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不求甚解:                          

(二)初读感知

熟读两篇短文,积累关于“读书”的语句,说说你在关于读书的问题上,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阅读文章,分别写出《谈读书》与《不求甚解》两篇文章的论证思路,体会立论与驳论的不同。

(提示:《谈读书》针对读书这一论题,依次谈了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

【小支架】

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就是驳论。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

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在一篇文章里,立论和驳论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2.品味《谈读书》一文的语言,感受富有诗意又精辟透彻的随笔语言。

【小支架】

可以从句式、修辞、词语运用、思想深度......等角度进行赏析。

3.《不求甚解》一文中谈到了怎样的读书方法?有人提出相反的看法:“陶不求甚解,疏狂而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顺着作者思路,就能把我文意。对这两种意见,你是怎么看的?

(二)展示交流

心得随笔:

三、自我检测

(一)阅读《谈读书》一文中“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有知”,回答问题。

1.试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读书的方法的。

2.“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这句话指出了哪三种不同的读书方法?

3.古人爱读书,留下许多典故,如“闻一多醉书忘婚”、“苏舜钦以书下酒”。试写一个这样的故事在下面。

(二)阅读《不求甚解》一文回答问题。

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述思路。

2.阅读第④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3.第⑤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为什么? 

四、自助迁移

(一)课外链接

做一个终身读者

周国平

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己有的过程。做一个读者,就是加入到人类精神文明的传统中去,做一个文明人。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也取决于人口中高趣味读者的比例。

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做读者的。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

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自惭形秽。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才能读几页书,你就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读者。当然,这种情形决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是品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之后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读的快乐。

第二                          。

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起一瓢,区别在于尝那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分不开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翻翻,连兴趣也谈不上,何论癖好。针对当前市场的现状,我要特别强调,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须知时尚和文明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野蛮人,唯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

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彷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读好书的习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我对你们的祝愿是,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1、作者认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第二,

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

2、阅读第②段画线句,请你用一个事实论据来支持作者的这一论断。

3、第⑦段中“尝其一瓢”是比喻说法,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第⑦段中,作者把图书市场上的某些人称为“野蛮人”。这些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二)实践运用

1.课后收集有关名人读书的名言、经验和故事,以小组为单位举办一期“名人读书”板报展。

2.《不求甚解》主张的是道家的读书法,此外还有儒家的读书法。查找资料,说说两家的读书法有什么区别。 

韩三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