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学习“一泻千里、胆惊心悸、湍急、吞噬、艄公、浏览、化险为夷、如履平地”等生字、词。
2.通过艄公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理解作者阐明的道理。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学习“一泻千里、胆惊心悸、湍急、吞噬、艄公、浏览、化险为夷、如履平地”等生字、词。
2.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艄公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理解作者阐明的道理。
教学思路及学法指导
一、按照常规自行预习。提示:
1、重点朗读第3、4、5自然段和第9、10段,注意读到描述性语段和说明性语段时,在轻重徐疾、抑扬顿挫上应有什么样的区别。
2、准备回答“练习探究”一、二,将答题要点写在笔记本上。
二、课堂上先由学生朗读全文一遍(自主或指定均可)。指点注意是否做到描述语段和说明性语段有所区别。讲评之后,让学生先各自将3、4、5和9、10这五个段落轻声读一遍。然后在班上或自主或指定进行交流,教师讲评并作示范。
三、讨论交流“练习探究”三、四。讨论第四题时,不要忽略了“大水车”的形象意义。
四、就“词句品味、积累”第1题,辨析一下如果将“浊浪排空”改为“巨浪排空”,把“胆惊心悸”改为“胆颤心惊”,是否更好?品味第2题中“安祥”用于筏子,有什么样的意味,为什么?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序号 11----003 组长签字
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
相关资料介绍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内容。
研读课文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黄河那汹涌澎湃的气势更锻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不屈向上的人格。作为生活在黄河岸边的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袁鹰先生的文章《筏子》,看看他笔下的黄河大水车、
羊皮筏子及“黄河的主人”们是如何与黄河进行抗争的。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在上海读完中学、大学后,曾在中学任教。1945年底到上海《世界晨报》任记者,1947年初编辑上海《联合晚报》文艺副刊。其间写了很多反映青年学生生活的小说、散文和诗。上海解放后,任《解放日报》记者,1952年调北京《人民日报》工作,曾任文艺部主任,《人民文学》编委,《散文世界》主编等。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留春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秋水》等。袁鹰散文作品善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羊皮筏子: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像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注音,准备复述。
吞噬shì 湍tuān急 一泻 xiè 千里 胆惊心悸 jì 木罐guàn 筏 fá子 篙 gāo 浏líu览 艄shāo公
浊zhuó浪排空 化险为夷 yí
如履lǚ平地
指名复述、评议、提问:
(1)听了同学的课文复述,你有何感想?
明确:羊皮筏子虽然很小,却能经得起大的风浪。
艄公的技巧高超,令人佩服。
乘客的胆子真大,处变不惊。
黄河的气势让人感到震撼。
(2)本文赞美了什么?
本文赞美了征服自然的人类,赞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也赞美了黄河的雄浑气势和自然的伟力。
(3)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生听记。
指名介绍、补充、批注。
生解说。
听读课文,在文中注音后识记。
勾画内容要点,准备复述。
生思考,交流,回答,批注。
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交流、回答。
小结 课文通过描述艄公撑着羊皮筏子在黄河上行驶的情景,赞扬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从而赞美了勤劳勇敢、智慧坚强的中华民族。
第二课时 课时序号 11----004 组长签字
导入新课 研读赏析课文。
拓展与延伸
1.听写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
1.文章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哪些景物衬托?
(1)大水车、羊皮筏子(2)人的心情。
2.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所有的篇幅奉献给了兰州的一种原始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这是为什么?
(1) 地域的特点,富有人文精神和趣味
(2) 引出艄公,用筏子的小、险体现人物的精神
3.艄公这一形象是怎样的?
他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之上,如履平地,是黄河的主人(勇敢、智慧、镇静、机智)(抒情)
4.作者说艄公是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只凭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胆冲劲是不行的,要战胜凶险、征服自然还得沉着、细心、机智和毅力。(议论)
5.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来阐明这一道理?
明确:鲜明的、一系列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
有正衬,如写黄河的大,以大水车衬托。写黄河的深,以筏子的载重多衬托。写黄河的急,以羊皮筏子的快来衬托;
有反衬,如见到羊皮筏子前和见到羊皮筏子后的想法,岸上的人和乘客的不同心情的比较;
有正衬、反衬错杂,如小小的浪头吞噬筏子,即正衬了黄河的凶险,又反衬了征服自然的人们;
有衬托对比交织,如提心吊胆和从容谈笑即使对比,又是前者反衬后者。这一连串的的对比、衬托是文章结构紧凑、文脉连贯。
1.上一篇课文写了长江,这篇课文写的是黄河。两位作者是不是把它们都作为自然景观来写呢?如果不是,作者想要表现什么呢?
师生明确:不是。关于《长江》,郭风不光赞颂了长江,更是讴歌了古老而又年轻的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篇课文的作者想要歌颂的是征服自然的人类,这赞美包括了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的勇敢,机智、沉着和毅力,也颂扬了黄河的雄浑磅礴。
2.说说有关黄河的名句。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听写回答。
读课文,勾画,批注,讨论。
讨论、批注、记录。
小结 本文运用衬托对比等手法体现了黄河的凶险壮美,赞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也赞美了黄河的雄浑气势和自然的伟力。
板书设计 黄河 大 小 勇敢、智慧
万马奔腾 深 筏子 艄公
浊浪排空 急 轻 镇静、机敏
黄河主人 战胜凶险 挑战自然
作业布置
1.词句品味第二小题。
2.背诵课文的倒数第二段。
3.利用课外时间查阅黄河水车,羊皮筏子的相关资料以及黄河的现状。
武贵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