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发布时间:2017-12-18编辑:互联网

【本节要点】

1、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的实词、虚词和常见的文言现象。

2、 疏通文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文中的下列字注音

鲲鹏( ) 南冥( ) 抟( ) 坳堂( ) 夭阏( ) 蜩鸠( ) 決起而飞( ) 抢榆枋( ) 舂米( ) 晦朔( ) 蟪蛄( ) 椿树( ) 斥鴳( ) 翱翔( ) 蓬蒿( ) 知效一官( )数数然( )泠然( )

恶乎待哉( )

2.找到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北冥有鱼

(2)三餐而反

(3)小知不及大知

(4)此小大之辩也

(5)而征一国者

(6)旬有五日而后反

(7)而御六气之辩

(8)而后乃今培风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不同意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2)腹犹果然            

(3)众人匹之            

(4)之二虫又何知       

(5)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  

(6)小年不及大年        

(7)野马也,尘埃也      

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亦若是则已矣        

(3)而后乃今将图南      

(4)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6)朝菌不知晦朔    

(7)众人匹之       

(8)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9)行比一乡      

(10)而征一国者     

(11)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写出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不过数仞而下           

(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4)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6. 说出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3)此小大之辩也。/南冥者,天池也。   

(4)奚以知其然也?

(5)莫之夭阏者。 

(6)彼且奚适也?

(7)之二虫又何知?

(8)彼且恶乎待哉?                   

(9)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10)翱翔(于)蓬蒿之间

【反馈矫正】

1.鲲鹏(kūn) 南冥(míng) 抟(tuán) 坳堂(ào) 夭阏(è) 蜩鸠(tiáo jiū)決起而飞(xuè)抢榆枋(qiāng)舂米(chōng) 晦朔(shuò) 蟪蛄(huì gū)椿树(chūn) 斥鴳(yàn ) 翱翔(áo) 蓬蒿(hāo) 知效一官(zhì)数数然(shuò) 泠然(líng) 恶乎待哉(wū)

2.找到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5)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

(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8)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不同意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虽然这样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腹犹果然            古:食饱之状     今: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匹之            古:一般人       今:多数人。

(4)之二虫又何知        古:泛指动物。   今:虫子。

(5)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  古:旋风         今:羊的角

(6)小年不及大年        古:寿命。       今:时间单位

(7)野马也,尘埃也      古:流动的雾气。 今:野生之马。

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2)亦若是则已矣        (而已)

(3)而后乃今将图南      (计划向南飞)

(4)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急速,着落,时或,落下)

(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去往,返回,饱的样子)

(6)朝菌不知晦朔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7)众人匹之       (比)

(8)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不毛之地)

(9)行比一乡      (合)

(10)而征一国者     (信)

(11)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指责,更加/愈加)

5.(1)《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异的事物)             形容词作名词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南行)

不过数仞而下           (降落)                   名词作动词

(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使……满意;使……信任)  使动用法

(4)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非议)                    形容词作动词

6.(1)《齐谐》者,志怪者也。

(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3)此小大之辩也。/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4)奚以知其然也?

(5)莫之夭阏者。 

(6)彼且奚适也?

(7)之二虫又何知?

(8)彼且恶乎待哉?                   宾语前置句

(9)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10)翱翔(于)蓬蒿之间              介词结构后置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探究活动】

知:

之二虫又何知                                 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                                 见解、知识  

君何以知燕王                                 了解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知己、知己的人

适:

而彼且奚适也                                 到……去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女子出嫁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                       适合、适宜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恰好 

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                               助词,取独

而莫之夭阏者                                 代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动词,到,往

之二虫又何知                                 代词,这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代词,他,指宋荣子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和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的题目,文言实词的意思注意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分,如“行”本身是“道路”的意思,后引申出其他的如“行走”“离开”等意思,记忆时重点以及文中的例句,答题时找相近的例句,还可结合前后文以及常用的成语进行区分,如“行”可以用成语“行将就木”确定他“将要”的意象,虚词注意记忆意义和用法,“之”要注意区分代词、助词和动词的区分,代词注意是人称代词作主语、宾语、定语,还是只是代词。

【讨论明确】

知:

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                                 

孰为汝多知乎                                   

君何以知燕王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适:

而彼且奚适也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而莫之夭阏者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要点二:疏通文意,概括内容,体会情感。

【探究活动】

写出文章段所叙述的事物(或事件)以及特征,说明作者要表明的观点。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探究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题目,注意提示中的每段叙述的事物特征,分析要说明的道理。

【讨论明确】

第一段: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第二段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 

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 

彭祖--众人 

鹏鸟--斥鴳

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

第三段

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有才智修养,当都被世俗所累; 

宋荣子置世人的赞誉与诽谤于度外,但他的修养“犹有未树”; 

列子御风而行,逍遥自在,但“犹有所待者” 

这些有才有智有修养的人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游”,更何况那些普通人呢?

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予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课堂提升】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鲲鹏(kūn)     齐谐(xié)       蜩(zhōu)       迁徙(xǐ)

B.泠然(líng)    舂粮(chōng)     抟(tuán)        晦朔(shuò)

C.翱翔(áo)      坳(áo)堂        仞(rèn)         蓬蒿(hāo)

D.羊角(jué)     夭阏(è)         恶乎待哉(è)     决起(xuè)

【答案】B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菌不知晦朔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B.穷发之北              发:毛,文中指草木。

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D.彼且奚适也            适:到……去

【答案】C

【解析】绝:横穿,穿越。

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御六气之辩            B.汤之问棘也是已

C.旬有五日而后反        D.而后乃今培风

【答案】D 

【解析】A辩---变    B,已-矣    C,反---返。

4.选出下列“之”字的解释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B.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C.汤之问棘也是已                    D.之二虫又何知

【答案】D 

【解析】代词,  其他,消除句子独立性

5.下列句中字解释相同的一组(    )

A.斯:则风斯在下矣     B.图: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斯: 斯已矣          图:召有司案图

C.适: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D.辨:此小大之辩也

  适:彼且奚适也        辨:而御六气之辩

【答案】C到,往  

【解析】A,就    这    B,打算     地图      D,区别      变化

6.选出下列句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  )

A.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D.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答案】A  

【解析】B南,名作动    C,苍茫形作名   D上,下 名作动

7.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南冥也,天池也。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之二虫又何知。              D.彼且恶乎待哉。

【答案】A

【解析】A项判断句   其他,宾语前置

8.下列对第一段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菌,朝生暮死之菌;蟪蛄,即寒蝉;此二者是“小年”之物。而冥灵、大椿都是长寿之木。

B.彭祖不过活了八百岁,他的寿命与冥灵、大椿比起来不也很短吗?而世间众人每每与他相比,不也太可悲吗?

C.文段中“汤之问棘”一段话看似与课文中第一段的内容重复,其实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并与文章开头部分形成呼应和应证。

D.这一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给人一种既夸张又鲜明的印象,目的是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一观点。

【答案】D

【解析】手法错,论证的观点错。

9.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⑴奚以知其然也。

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⑴凭借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⑵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惜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