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择定】
1.从品读诗歌的意象和语言入手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意蕴。
2. 以这首诗为切入点,了解“新月派”诗歌“三美”主张。
3. 通过朗读和品鉴培养良好的诗歌审美趣味。
第一部分
【探究一径】
【主问题】作为“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诗歌“三美”的?
1.诗歌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投射,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表现了什么情感?
2.“新月派”倡导的诗歌“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诵读全诗,试分析这首诗是如何体现“三美”的?
3.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流传后世的名作颇丰,请你试着再写出一首体现了“三美”的诗作,并作简要赏析。
【再问再新】
【助学资料】
1.新月派简介: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过于自由,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创立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新格律理论,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徐志摩经典作品集: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3. 徐志摩经典语录
= 1 \* GB3 ①有时,我们挣扎着喝完一杯苦味的咖啡,直到最后一口才尝到杯底甜蜜的糖味。这就是生活,加了糖,只是未被搅动激活起来。
= 2 \* GB3 ②我将于茫茫人海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 3 \* GB3 ③爱是两个人的事,如果你还执着着,纠缠着,原地打滚痛苦的爱着。时过境迁之后,你会发现,是自己挖了个坑,下面埋葬的全部都是青春。
= 4 \* GB3 ④生命薄弱的时候,一封信都不易产出,愈是知心的朋友,信愈不易写。
= 5 \* GB3 ⑤越走越浅的是爱情;越走越急的是岁月,越走越慢的是希望;越走越多的是年龄,越走越少的是时间;越走越长的是远方,越走越短的是人生;越走越远的是梦想,越走越近的是坟墓;越走越深的是亲情,越走越明白的是道路,越走越糊涂的是方向。
4、《再别康桥》的诗意美(谢克强)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首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就其思想内容而言,的确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只不过是表达一种极平常极普通的离情和那种微波似的轻烟似的别绪,并无什么深刻的思想意义,我之所以喜爱这首诗,是这首诗的艺术美、诗意美。
这首诗的艺术美,表现是多方面的:感情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洗练,十分注意诗的结构、形式的美和音乐美。如整首诗诗行长短构成一种参差错落、舒缓有致的声调,而诗的开头和结尾重叠、复沓,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这首诗的语言,也是独具特色的。我曾读过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应该说这篇散文的语言是美的、生动的、准确的,但这种语言的生动、准确和美,主要是摹写,而在《再别康桥》里,已没有康桥的真实、具体、完整的图景,而只有从中提取的感觉和想像化了的意象,语言对意象的外部形态,也都是轻轻触及之后马上转化为心灵和情感反应,转化为主观想像和内心独白。同时,这首诗还具有丰富的联想性、意味性,它不仅通过意象来暗示和表现情感,还借助音乐节奏来加强和推动它,因此,这首诗的语言,不仅具有高度情感价值和意义的暗示性,也充满视觉美和节奏感。然而,在构成诗的艺术美的诸因素中,至关重要的却是诗的意境美。如果诗的意境不美,尽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旋律,它也不会给人以真正的美感,也不会具有诗的艺术美,从而也就失去了诗意美。
诗是很讲究意境的。所谓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诗贵意境等,就是讲诗的意境的重要性。何谓意境?意境就是诗人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感受以后产生的一种情怀,它的全部奥秘即是外部世界即境的心灵化与内部世界即意的具象化。意境的形成,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具体表现;而意境的创造,则是诗人为源于生活的情意寻找一个更为典型的艺术环境的艺术实践。诗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对诗的意境是苦心经营和刻意追求的。在诗中,诗人将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中,融化到一些富有个性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间。由于诗人巧妙地把气氛、感情、形象三者融合为一,因而造成一个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匀称柔和的境界。你看,在诗人眼里,那河畔夕阳中的柳条被镀上了一层富丽而又妩媚的金色,在微风里轻轻摇摆,婀娜多姿的影子倒映水中,仿佛一位艳美绝伦的新嫁娘,这新娘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心中荡漾。在诗人眼里,那柳阴下波光潋滟的清泉,沉淀着诗人像彩虹一样绚丽迷人的梦。可谓融情入景,把那如水中月、镜中花一般的“彩虹似的梦”描绘得多么形象、鲜明,仿佛伸手就可以揽到似的。于是,诗人似乎乘着满载星辉的一叶小舟,向着青草萋萋的小河深处,击拍欢歌,去寻他彩虹似的梦……梦能寻到吗?几声浸透着淡淡哀愁的笙箫,沉默的夏虫,沉默的康桥,烘托出一种梦幻般的惆怅气氛,诗人只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了。整首诗,情因景生,景因情活,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再别康桥》对应检测
一、语言积累及应用
1.下面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浮躁(zào) 藻荇(xìn) 斑澜(lán) 装载(zài)
B.沉淀 (dìàn) 笙箫(xiāo) 漫溯(sù) 穿着(zhuó)
C.憎恶(zèng) 桑榆(yú) 揉碎(róu) 绿草如阴(yīn)
D.招摇(zhāo) 静谧(mì) 揣磨(chuǎi) 应届(yìng)
2.给下面的诗句划分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D.满载/一船/星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
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二、课文探究检测
4.对《再别康桥》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康桥”,现在通译“剑桥”,即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徐志摩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英国朋友,故对此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B.第二节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岸边柳树倒映在剑河里的情景,写得甜蜜而美丽,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C.第三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借水草的“招摇”,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他的热情欢迎,同时用“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D.第五节的“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回忆往昔在剑河上尽兴游览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
5.对《再别康桥》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
A.“那榆阴下的一潭”明明是清泉,诗人偏说不是,而把它想像成“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一方面写出梦之美,梦之虚幻,另一方面,也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寻梦的描写。
B.诗人用“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把梦具象化,把抽象的诗意化为具体的形象,非常生动。
C.在充满诗意的地方诗人竟然不能放歌,是不可遏制的离情使诗人陷入沉默。
D.最后一节将“轻轻”换成“悄悄”,这些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并把浓烈的诗情化为一种潇洒。
三、课外提升训练
6.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7. 阅读曾卓的《悬崖边的树》一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A.这首诗借物喻人,写出了坚贞不屈的人格之美。
B.这首诗实际上写人在毁灭的边缘,顽强奋争,怀抱高远的理想。
C.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树的形象,表达了对这棵树的赞叹崇敬之情。
D.这首诗三节层层深入,节奏整齐,韵律和谐。
8.请仿照下面一节诗歌格式,在二、三节空线处续写诗句
在你步入青年、踏上人生旅途的时候,
你是只求风和日丽、一帆风顺,
还是不畏艰险、准备走曲折之路?
在你路途坦荡、志得意满的时候,
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你功成名就、有口皆碑的时候,
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①第一单元第2课《再别康桥》参考答案
【探究一径】
1.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里,着意描写了康河岸边的柳树、康河里的水草、水潭、榆阴等意象,表达的是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既表达了诗人对母校的离情,更表现了对逝去的美好往事的无限怀念。
2.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3.(略)学生可作个性化赏析,言之成理即可。
【对应检测】
一、语言积累及应用:1.B 解析:A项“荇”应为xìng,“斑澜”应为“斑斓”;C项“憎”应读 zēng,“绿草如阴”应为“茵”;D项“揣磨”应为“揣摩”,“应届”应读yīng;
2.D(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A(B项“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而此处应指思路畅通。C项“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或生活艰难,与语境不符。D项“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与语境不符。)
二、课文探究检测:4.D 5.A
三、课外提升训练:6. C(赞叹的非树,而是人)
7.D项(诗中的'我',指喻体'鸟'也是指诗人自己) 8.示例:沾沾自喜 飘然而行 还是谦虚谨慎 为而不争 居功自傲 就此止步 甩掉包袱 再立新功
惜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