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2.掌握课文写景特点,并应用到写作当中。
3.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2.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设计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唐代的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一、 作者及作品
[提出问题]在小学同学们就学过朱自清的《匆匆》,对朱自清先生也有一定的了解,那么现在就请你来说说你所认识的朱自清。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二、预习检查
(一)给加点字注音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è)
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二)解释词语,并给加点词造句
欣欣然 朗润 酝酿 赶趟儿 舒活
呼朋引伴 宛转 花枝招展 烘托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提出问题]江南是作者刻骨铭心时常思念的故乡,江南之春更是让他魂牵梦绕,那么江南的春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作者在文章中为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播放朗诵)文中从迎接春天写到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
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 8-10总写颂春。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一) 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叠用,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3、课文的1段和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围绕“春”,先写盼春,再绘春,最后赞春,表达了作者对生气勃勃的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二)第二部分
春醒 春草 春花 春风 春雨 迎春
(二) 第三部分
新、美、力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大体上领略了朱自清笔下的《春》。这节课我们将对其进行细致的讲解。请同学们边读边用笔勾画出画卷中的景。(关键词)
明确:山、水、太阳、草、花、风、雨、人们、
明确: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一、合作探究
(一)学习春草图
1、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教师明确:嫩、绿、多)
2、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3、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
(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学习春花图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
不好。因为蜜蜂的嗡嗡声音不是从嘴巴里“叫”出来的,而是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所以不能用“叫”。“闹”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热闹景象,一个“闹”字,境界全出。
(三)学习春风图
1、“春风图”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写出春风的温柔;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空气里酝酿”从嗅觉写出春风的芳香;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成天嘹亮地响着”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
这段文字从触觉、嗅觉、视 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2、探究质疑:“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A“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引用、借代,写出春风的温暖。
B“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风的温柔。
C“(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运用拟人,写鸟儿迎春的欢悦。
(三) 学习春雨图
1、“春雨图”如何抓住春雨的特征来写的?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春雨的经常;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写出春雨的细密;
C“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轻盈;
D“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写春雨的润物。
2、“春雨图”按什么顺序描写的?从静景到动态,从物到人,由近到远。
3、探究质疑:“春雨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博喻、排比,写出 春雨多、细、密的特征。
B“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用拟人烘托出乡村的安静而和平。
(五)学习迎春图
1.探究质疑: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
由景及人,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有的是希望。”
2.探究质疑:文章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有什么好处?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体现文章主旨。
二、品味鉴赏
文章第三部分写道: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答:不能颠倒。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课堂小结
作者笔下的春草 、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 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郊外春色》。
板书设计
盼春: 反复→盼春心切;拟人→喜春之情。
春草图:情态、质地、色泽、长势
春花图:多、艳、甜
绘春: 春风图:柔和、芳香、和悦
春雨图:经常、细密、轻盈、润物
迎春图: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赞春: 比喻→“新”、“美”、“力”
陈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