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积累文言词汇。
2.整体 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重点)
3.体会文章贴切新奇的比喻句及其作用。(难点)
4.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的《春》吗?还记得《春》中的春草、春花、春雨吗?在朱自清的笔下,南方的 春是温润的,南方的春是醉人的。那么,北国的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明代的文学家袁宏道,一起去感受一下燕地满井的初春气息吧!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人。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三袁”,因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 公安派”。袁宏道在“三袁”中成就最高,是“公安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有《满井游记》《虎丘记》《袁中郎全集》。
2.写作背景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和拜谒酬答打交道,这使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的袁宏道颇感苦闷 ,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他所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3.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燕地(yān) 花朝节(zhāo) 砾(lì)
鹄(hú) 辄(zhé) 髻鬟(jì huán)
倩(qiàn) 掠(lüè) 罍(léi)
浃(jiā) 夫(fú)能不以游堕(huī)事
4.反复诵读课文,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始 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4)余之游/将自此始
5.比较下列字词在文中的不同意义和 用法。
明确:(1)乍:波色乍明(始,初)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突然)
(2)鬣:麦田浅鬣寸许(兽颈上的鬃毛)
毛羽鳞鬣之间(鱼鳍)
(3)始:于时冰皮始解(开始)
髻鬟之始掠也(刚刚)
始知郊田之外(才)
(4)而: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表承接)
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表承接)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表修饰)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转折)
6.难句翻译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女子,也时时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能不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明确:这是一篇写景小品文,文章以清新的笔调写出北京近郊早春时节的秀美景色。第一段写城中“余寒景象”,写了欲游不能的苦恼。第二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郊游的所见所感。先交待出游日期、天气、同行人物及出游路线;接着写满井春色,先总写满井全景轮廓,后分写山、水、柳条、麦田、游人、鸟、鱼,并点明文章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第三段交待出游缘由及作记时间,结束全文。
(二)探究文章优美的意境
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明确:作者用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 、活力无限的满井春光图:河面浮冰刚刚融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开之镜;山峦积雪刚刚消融,座座青山秀丽,好像晨妆少女;柳条鹅黄初染;麦苗冬眠初醒;鸟儿晒太阳;鱼儿戏水戏浪。这些富于早春特征的景物组成一幅层冰解冻、波光粼粼、山川氤氲、田野生机勃勃的图画,给人以高度和谐的美的享受。游人相偕出游,作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诸画面合为一组镜头,热闹非凡。自然风光与人物活动相映成趣。
一幅满井春光图,显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机,物我交融,情致盎然。既表达了一种轻快喜悦的心情,又流露了对自然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三)情感探究
深入研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重在抒写“性灵”。
文章开篇 写城内的枯燥局促,与城外春色春意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得出结论“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投身于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暗含着“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式的人生哲理。
结尾“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表明自己和庸俗之人的区别。“能不以游堕事”是对那些热衷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在政治上进取,何况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 小小的教官,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惟此官也”,有不虚此行的满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他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给他以慰藉,山水鱼鸟都成了他的知己。
所以,这篇山水游记,与其说描绘满井一带的二月春色,还不如说作者借游春在抒写性灵,反映了他对官场和对大自然、人生的态度。
(四)修辞探究
比喻贴切新奇,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试分析下面的比喻句及其作用。
(1)鳞浪层层 ,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明确:把层层鳞浪比作新打开的一面面亮晶晶的镜子,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时河水“清澈”的特点。“冷光之乍出于匣”贴切地写出了早春水冷的特点。
(2)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明确:山峦被融化的积雪洗得干干净净,就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过髻鬟一样。这个比喻不仅写出积雪消融,山峦转翠,青山显得格外清新,分外娇艳的特 点,同时还极富美感,充满神韵,表现了春的活力,形神兼备。
(3)麦田浅鬣寸许。
明确:把早春 时节时时拔节长高的 麦田比作兽身上不时生长着的浅浅的鬃毛。比喻联想奇特,不仅写出了早春二月田野麦苗的形态,而且表现出春天是生长的季节这个典型的季节特征。
四、板书设计
春意盎然河水--清澈亮丽
山峦--鲜妍明媚
柳条--柔美婀娜
麦苗--生机勃勃
游人--怡然自乐
鸟鱼--喜气洋洋若脱笼之鹄
五、课外拓展
袁宏道的官职很小,也很清闲,可是他并没有像《小石潭记》中的柳宗元、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那样感到忧愁、愤懑。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示例:他并无被贬谪的遭遇;他淡泊名利,鄙弃官场;他的性情比较达观;他真心向往大自然,专情于山水美景;他的思想不够积极,消极遁世等等。
侯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