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

发布时间:2016-4-24编辑:互联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知诗歌感情基调,感受诗人情感。 

           过程与方法   以课堂为阵地,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拓展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重难点 把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教学设计

一、反馈检测(3分钟)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详见学案、PPT)(3分钟)

三、新课导入(1分钟)

四、逐联赏析诗歌(20分钟)

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诗人准备启程      “东风”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也即所谓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颔联,描写春晨山村晴景--“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有物有人,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画面生动、色调和谐的农家春景图。

颈联继续描写山村的自然景物--野桃含笑竹篱短,       溪柳自摇沙水清。

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尾联“西崦yān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山人及其生活的反映,更增添了这种喜情。 

手法:新奇的比喻,巧妙的拟人,不仅描绘出山野花木之美,而且烘托出诗人山行之乐,内心之乐和景色之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寓情于景

学案点拨:

导练1:天公作美,自然就决定了旅途中的愉悦心情,抒发了乐观豁达的情怀。写春风吹断了积雨,新颖别致,饶有诗意。领起下文描写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里人生活,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导练2:1、第二联--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写野外远景,运用比喻手法,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

 2、第三联--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写农家近景,运用拟人手法,在沐浴了一场春雨之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

 3、出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穿山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这两联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

五、《新城道中》(其二)(10分钟)

1、结合全诗,分析“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的妙处。(5分)

明确:(1)“散材”、“疲马”,都是作者自况,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

(2)“散材”,指无用之才,此处为作者自喻。“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即使任官在外,作者也在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降临。(2分)

(3)这两句表明作者对政治斗争、对复杂的官场感到厌倦,自己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所以,作者对自己目前这样悠然自在的生活感到惬意。(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明确:①颔联,散材和疲马都是作者自况,苏东坡在朝廷激烈的党争中立足,自请外调,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之情,以及作者对自己目前这样悠然自在生活的惬意之情。(3分)

②尾联,诗人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归隐的想法。(3分)

七、课堂小结. (4分钟)

 

李洪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