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我要这样生活(人民教育2013年第9期)
请别奢望我会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学校、给了学生。
那不是教育。
至少不是我要的教育。
下课了,改完作业了,备好课了,走出校园,我就该走向教育工作时间以外的我。我很认真地工作,我很讲效率地教书,就是为了我能赢得更多的属于我自己的时间。阳光照耀在肩上,我会暖暖地走向原野,走向森林。我看着小鸟在空中轻捷地划过痕迹,我看着小草在土地的呓语声中悄悄萌芽,所有的小虫子都和我一起轻步飞扬,我就把春天留在我的眼睛里。雪花倏忽钻进我的脖子,我会伸出手接过下一朵菱形或花瓣形的晶莹,和孩子一起等待着空中的下一个柔软的飘落,把足迹留在雪白的大地上。当哈出的热气遁形于苍茫冷色的天宇间,我就把冬天融在我的希望里。
然后,我要阅读,读留在我枕边的智慧,与哲人对话,与思想碰撞。当然,我不一定必须读教育书籍,也不一定要写成读后感或抄成读书笔记,我也看看休闲的,一个笑话一个幽默都足以让我一天变得轻松愉快。
然后,我一定会听我的音乐。在如堆的唱片里,我会找出几张。或是尼古拉安杰罗斯柔情浪漫舒爽甜蜜的吉他独奏《安娜小笺》及《人们的梦》,六弦音符在指尖划出一片惬意的天空,此时,震颤的不仅是琴弦,而是心。或者是KennyG优雅的萨克斯风在夜空飘扬,哀伤、寂寞,或者甜蜜、喜悦,浪漫极致的高音萨克斯风中我们都开始一段翱翔在深情旋律上的美好晴光……没有教学的繁杂,没有工作的疲惫,音乐似水,我裸浴其中。喧嚣的城镇也开始安静,与我一起寂寞又默契地感受一种浓郁芬芳的升华与密集的沉淀。
还有,我要带着我的亲人们一起吃饭唠家常,陪我的孩子一起蹲在地上看蚂蚁是怎样穿过一座小沙堆,看月光是怎样泛在青草尖上,看童年的风筝究竟可以飞上哪朵云彩……我要陪大家看一部也许我会觉得很无聊的电视,跟他们说些课堂上我永远说不上的笑话。一次远行,几声高唱,山水与我一起惬意。或者周末了,我也许整天上网,发几个帖,转几个段子,累了,洗洗脸,睡觉,如此等等。
我还可以想出很多的乐子,供我慢慢触摸,细细舔舐。
只是,别让我只扑在“教育”这个词上。谁都不可以夺走我自己的时间。
别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要求我,因为除了教师这个角色,我们还有其他的身份。
别要求我奉献得太多,尤其在我感到身体疲惫的时候。
我可以是蜡烛,但请允许我源源不断地为自己添油剪花,我不愿意永远用微弱的光烛照我暗淡的前程。也请你别用孺子牛的缰绳捆缚我生命的步履,作为教师,我必须要有一亩幸福的田地耕耘,但,我不做赢弱却耕耘不辍的病牛,这样的姿态,我不接受。
我一直希望,站在语文讲台前的我健健康康,我声音洪亮,我精神焕发,我阳光生动,我耳聪目明。我不愿意用干涩的喉咙破坏美文的诵读,我不愿意以衰败的身躯支撑教学的天空,沧桑的表情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灰暗的眼睛又怎能点燃他们心田热爱的明灯?一天的疲惫,我撑住了,那是我的敬业。长期积劳成疾下的如此敬业,又能有多少真实和效率可以送给我亲爱的孩子们?爱,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智,懂事的学生需要的是身心健康的老师,而不是拖着病体一味用感动来垫高的授课者。
病了,我就会休息。累了,我应该放松。看,休憩之后的奔流更有力量。听,调整之后的步伐更为坚实。懂得进退的人生才是真有意义的人生,深谙动静之理的工作才最能体现高效率。
负责,就是对教学效率的关注。嘶哑的喉咙里,永远唱不出清亮的高音。
教育的基石是真实,感动的背后其实是摧残,摧残自己,摧残学生,摧残课堂,摧残教育。病牛犁不出好田,荒土种不出茂盛。我干瘪的眼神,是上不好感动的语文课的。所以,累了,就歇歇吧,放手几节课,孩子依然在路上鲜亮地成长。
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不要求我做太阳底下最无谓的牺牲。奉献教育,不是短暂的生命消耗,而是该有持久的动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