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兹拉特》教学案例(肖培东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17-10-15编辑:互联网

肖培东

《外国短篇小说选读》之《山羊兹拉特》教学案例

把一朵花的微笑读成祝福,把一声羊的“咩”叫读成警醒,让每一粒葡萄都能背诵夏日时光的名字。浅浅的,让最真诚的你走向最清纯的眼睛。

--肖培东

《山羊兹拉特》

执教:肖培东

点评:钱梦龙

教学背景:2009年11月4日,浙江省龙湾中学。

一、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刚才主持的老师说我年轻,我很高兴能和更青春的你们一起读书。在语文面前,我们都要有年轻的心,对吗?

生:对!

师:那么就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走进一个多彩的世界--《山羊兹拉特》。大家已经做过预习了,我们先请一位女同学试着用最简练的语言,给大家说说小说的故事梗概。

(生思考,举手)

生1:阿隆和山羊兹拉特在经历了一场大风雪以后,他们的感情变得更加的深厚了。

师:哦,你是从情感发展的角度来概括的。后面的男同学,你来说说。

生2:山羊兹拉特老了,没奶了,勒文就决定把它卖了,让阿隆把它牵到镇上。没想到在路上遇到了大雪,结果他们被困在雪里三天三夜,经过三天的磨难,他们两个感情加深,回来后大家也就不卖它了。

师:嗯,相对详细的故事内容,可以再简洁些吗?

生2:阿隆在卖羊路上遭遇暴风雪,山羊和他相依为命,终于平安回家了。(掌声)

师:同学们,感觉到了吗?咱班同学有一个特点:女生很感性,从情感的角度来表述;男生呢,喜欢故事情节,专注于小说中的情节内容。其实,只要把他俩说的内容整合一下,这个故事梗概就会变得更加规范。你来说。

生3:阿隆在卖羊路上遭遇到暴风雪,山羊兹拉特协助阿隆共同战胜困难并安全回家,经此磨难,阿隆一家与山羊的感情越来越深厚。(热烈掌声)

二、拯救兹拉特最重要的因素--情感

师:很好。在这大雪飘飞的日子里,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山羊兹拉特和他的主人一起憧憬着,也许还是贫穷但绝不失温暖的远方。是什么把山羊兹拉特带向了温暖的远方?拯救山羊兹拉特最重要的因素,你认为是什么?

(学生思考)

生4:应该是山羊兹拉特与阿隆主人原先积累的深厚感情。

师:小说里是怎么写的呢?

生4:山羊兹拉特被卖的时候,主人全家都出来为它送行。

师:嗯,还有吗?

生4:如果不是山羊兹拉特没奶的话,主人们也不会将它卖掉。

师:迫于无奈,是吧?

生5:我觉得是山羊兹拉特自己拯救了自己。

师:哦,很新颖,具体说说。

生5:如果是只缺奶的山羊,阿隆也许会在大雪中死去,说不定山羊自己也死了。

师:所以,自己要有实力,一只会产奶的山羊是多么重要!(学生笑)是这意思吧?请坐。还有吗?

生6:我感觉这个暴风雪很重要,是暴风雪创造了一个条件。

师:哦,“我感觉”这三个字说得很个性,暴风雪很重要。来,你给大家读读看,暴风雪的场景。

生6(读“暴风雪”的相关句子):雪,越来越大……(读得很随意)

师:好,在你如此平淡的朗读中,雪花还会重要么?(生笑)

生6:老师,我的意思是,要是没有这场雪,阿隆肯定就把这个羊给卖了。

师:所以,暴风雪来临时的那种可怕,那种恐惧,应该通过你的朗读把它显现出来。大家一起来读读看。

生(齐读,情感有所注入):雪越来越大。棉絮般的雪花旋转着飘落下来。……寒风怒号,掀起阵阵雪旋,宛如一些白色的小精灵在田地的四周玩耍。

师:对,再找找看,82页还有雪花的描写。来,你再给大家演示一下。“雪继续在下”,读。

(生6读,很有进步)

师:好,请在读的过程中加重一下自己的语气,把这飞舞的雪花给人带来的寒冷、恐惧,用心地读出来。“雪继续在下。寒风呼啸着”,开始!

生(齐读):雪继续在下。寒风呼啸着,起先用一种调子,后来,越来越响,成了各种调子的合奏,就像恶魔狞笑……

师:你继续说说,暴风雪为什么那么重要?

生6:因为患难见真情啊!要是没有这场暴风雪,阿隆和山羊也不会产生那么深的情感。所以暴风雪是拯救山羊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生7:我觉得,是人与动物之间一种最原始、最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关系拯救了山羊兹拉特,人与动物之间那种最真实、最纯真的感情。

师:感情?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能找出这种纯真的感情?

生7:在他们遇到困境时,在那个小草堆里面的时候,阿隆曾经问了很多问题,然后山羊都同样地用它动物的语言做了回答。

师:他们之间的一些交流片段,看出了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纯真,也就是情感。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

生8:我觉得是人的感恩之心。阿隆如果没有感恩之心的话,在暴风雪结束之后,他还是可以决定将山羊卖掉的。

师:有感恩之心,这个世界才会鲜艳。有道理。

生9:我觉得应该是阿隆的父亲有感恩之心,因为这个山羊卖与不卖取决于他的父亲。

师:你是认为父亲在山羊的命运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父亲论”。请坐,还有吗?

生10:刚才同学们讲的都是关于“天时”和“人和”的,我现在讲的是“地利”。如果在那场暴风雪中,没有那个草堆的话--

师:哦,“草堆论”了!

生10:嗯。(生笑)没有草堆的话他们还是会被暴风雪冻死。

师:这样,概括全部同学的理解,其实就是两类:内在情感类,比如信任、纯真、感恩等等;外界因素类,包括草堆,包括诸如“天气又寒冷了”“他的爸爸又可以自己做东西卖了”等。那么大家再想想,讨论一下,情感、草堆、暴风雪、产奶的山羊等等,最重要的因素究竟是哪一个呢?

(大家思考后纷纷说出“情感”)

师:大家为什么都支持情感因素?

生11:因为我觉得如果两个人没有情感,哦不,人和山羊没有情感的话……

师:对,你就说两个人,你这时已经和阿隆一样觉得这只山羊是人了。这,就是情感的力量!(学生鼓掌)

生11:两个人如果没有情感的话,任何物质因素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他们共经磨难,任何事情都不会……他们永远……(表达不够流畅)

师:我听懂你的话了,你的意思就是说,有了情感的话,很多东西都会被感动召来。暴风雪好像是天意的安排,特意来阻止这会对动物不义的举动,从而保全了一个即将老去但仍有感情的可爱的生命。选择情感,选择爱。因为爱,成全了一切;因为爱,感动了上天,送来了暴风雪,也让我们找到了一座温暖的草堆。因此我们说,拯救山羊兹拉特,最重要的内核,其实,就是情感,就是--

生(齐声,很有感情的):爱。

师:对,小说也是因情感而有生命的文学作品。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87页,本单元学习的话题是什么?

生(纷纷):情感。

师:对,话题就是“情感”。一起来读一读话题提示。(生读)

PPT显示:

一篇给人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小说,其情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说中情感的存在,可以使小说跨越许多,作用于每一个读者的神经,感受到情感的魅力。

师:也正是如此,情感使得我们所有的东西都变得那么的温暖,甚至包括那场暴风雪,还有暴风雪夜那美丽的夜空。让我们一起怀着温暖的情感来读一读暴风雪后的那一段“美丽的夜空”, 82页,看看,有了情感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呀!

生(齐读,很有感情):夜空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圆月在雪地上洒下片片银辉。阿隆钻出草堆,环顾周围的世界。一切都那么洁白,那么安静,沉浸在宏大天地的梦幻之中。

师:好,女同学,你来,读下去。

生12(读):星星显得那么大,又那么近。月亮在苍穹中游弋(ɡē),就像在大海里一样。(极富情感)

师:哎,是游“戈”吗?

生:是游“yì”。

师:“游弋”。大家很有情感地帮你指出了这个错误。一起读一读这部分。

生(齐读):星星显得那么大,又那么近。月亮在苍穹中游弋,就像在大海里一样。(充满情感)

三、情感的变化

师:好,情感成了这篇文章打动人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么这种爱、这种情感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它是怎样凝聚,又怎样变化,最后达到高峰的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在遭遇暴风雪前后,人对山羊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决定卖山羊的时候,人的情感是怎样的?请找出关键语句。

生13(读):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之后,硝皮匠勒文决定把家里的山羊兹拉特卖了。

师:哪些词语你觉得要注意语气?

生13:“很长时间的犹豫”(读得很缓慢),说明他们其实很不舍得把它卖了,是为生计所迫,无奈家里急需钱过节才这样的。

师:嗯,无奈不舍,那么,这种无奈不舍在其他人的表情中也有吗?

生13(读):听到这事,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阿隆的小妹妹安娜和米丽昂也哭了起来。然后,那个阿隆也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不禁”“也”“只得”语气强调)

师:“不禁”“也”“只得”,你跳读的本事越来越好了,知道自己选择哪个句子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你再看看,暴风雪后一家人对山羊的情感又是怎样的?

生13:“此后,全家人谁也没有提起卖兹拉特的那件事。”然后就是他们回来以后,真正就是把兹拉特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就是他们的母亲做那个油煎鸡蛋薄饼,山羊它,也有一份。

师:嗯,你这里强调了一个字,大家听出来了吗?哪个字?

生(齐):“也”字。

师:是的,课文这个段落里就有一个“也”,大家找到了吗?

生:每次,大家都放它进来,吃完煎饼,阿隆、安娜、米丽昂玩陀螺。兹拉特也不离开。

师:这个“也”说明什么呀?

生13:就是他们真的相亲相爱,像一家人一样。他们对山羊兹拉特也没有排斥,觉得它虽是一只动物,却很亲切,真正把它当成自己的家人。

师:哎,已经是把它当成自己家中的一份子了。从此,它像一个家庭成员一样,有着与孩子们同样的待遇。所以,这个“也”字,你更得读出一家人其乐融融、和谐的那种感觉,来,读读看。

生13(读):每次,大家都放它进来,吃完煎饼,阿隆、安娜、米丽昂玩陀螺。兹拉特也不离开。

师:再来一遍,大家一起把这个“也”字的温暖以及一家人真挚与融洽的爱慢慢渗透在这几个句子里边。

生(齐读):兹拉特也不离开。

师:卖羊前后,一家人对山羊都很好很喜欢,那么前后两种情感一样吗?

生14:卖羊前,他们还是将它当作动物来对待,只是靠兹拉特来维持生计,虽然很有感情,但是并没有到后来那种经历了生死之后真正当成一家人来对待的程度。

师:也就是说,这份情感--

生14:发生了质的变化。

师:哎,是有一种升华的过程,对吧?勒文全家经历了生离死别之后,与山羊的感情才超越了动物层面,山羊获得了与人平等的权利。这就说明了小说情感表现过程中的一个技术手法--“蓄势待发”。这种手法在山羊对人的情感过程当中,我们依然能够寻找得到。从山羊在路上的怀疑到恢复了对人的信任到最后完全融合,这些都证明了,小说中的情感需要一个酝酿、变化、蓄势的过程。

PPT显示:

小说中的情感表现应有一个酝酿的过程。小说的情感要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它饱满有力,却停留在将要漫溢而未漫溢的状态。

四、读出“咩”字无限真情

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家温情脉脉的目光无所不在,他注视着这个有情天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角落和细部,给我们留下许多温馨的回味。那种和谐,那种信任,那种充分表现出世间的美好的感觉,都溢满在我们文字中的每一个地方。那么同学们,请你再看看课文,找出你最能感受到情感在山羊和主人之间双向流动的细节描写。

(学生阅读)

生15:我觉得是最后那里--有时,阿隆问它:“兹拉特,你还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三天三夜吗?”兹拉特用角搔搔颈背,摇摇长着胡子的脑袋,发出它那唯一的声音:“咩--”

师:也就是结尾山羊兹拉特和阿隆之间的一段对话。这种情感流露最充分的对话,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最集中?

生(齐): 82页。

师:好,我们请同学读一读。男同学,阿隆。女同学,兹拉特!你们直接对话。

男女生(分角色读):

“兹拉特,我们现在的一切,你是怎么想的?”

“咩--”兹拉特说。

“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这个草垛,我们俩现在不都得冻僵了?”阿隆说。

“咩--”山羊又答道。

“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待几天。”阿隆解释说。

“咩--”兹拉特叫了一声。

“‘咩--’是什么意思?你最好说得更明白些。”阿隆要求道。

“咩--咩--”兹拉特试着要说明白。

“噢--你不会说话,可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是吗?”

“咩--”

(全场掌声)

师:好!同学的掌声已经出来了。哦,阿隆,你说说看,你读出了阿隆的感觉了吗?

生16:觉得有一点不流利。

师:应该是熟悉问题,没关系,其他的呢?

生16:其他,还好!

师:也就是说,你已经很投入了,是吗?

生16:对!

师:模其声容易,动其情则难。我们的同学觉得自己能够感受到,这说明他真的是用情感来阅读的。这位女同学,“咩”这个字为难你了,你觉得--

生17:我觉得我读得挺好的。(全场欢笑)因为我觉得,单单一个“咩”字真的很难表达,它是一只山羊,它的心理活动就是要这个字表达出来。

师:嗯,第一句话我非常赞成,“我觉得我读得挺好的!”(掌声)一个自信的女孩在我们这个班级里出现了,同学们,她读得好不好?

生:好!(齐声、响亮)

师:这就是种自信。(掌声)我想,山羊其实有它的语调,有它的语言文字,课文中有没有出现,山羊“说话”的部分?你再来读一读。

生17(读):它用疑问的目光,似乎在问:“你要把我带到哪儿去?”

生18(读):它那温和的眼睛似乎在问:“这么大的风雪,我们为什么不回家?到底要去哪儿?”(很有感情)

师:哎呀,真是一只在风雪中惶惑可怜的山羊!读得真的很好,阅读以后,你感觉到兹拉特应该是一只怎样的山羊?

生(纷纷低语):温和,乖巧,单纯,善良,弱小等等。

师:这只山羊给我们很多的感受,它温和,很纯净。因此,那个看似单一的“咩”字里面,所体现的,也应该是山羊的温和、纯净与它的善良和爱等等。接下来,我们大家再把这个“咩”字所包含的文字内容给还原一下。请同学们试着还原它原有的含义,想一想山羊在这个时候应该说的是怎样的话,两位一组,一问一答,自己交流一下,开始。

(学生自由讨论)

师:好,真进入情境,对话甚至是不需要酝酿的,它依着我们的心。嗯,来两位同学,你们俩一问一答,给大家展示一下草堆里的温暖。

生19:兹拉特,我们现在的一切,你是怎么想的?

生17:虽然在这里很危险,但是和你在一起,我什么都不怕。

生19: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这个草垛,我们俩现在不都得冻僵了?

生17:是呀,幸亏有这个草垛在这儿呢!

生19: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待几天。

生17:不管待几天都没有关系,因为你会永远跟我在一起。

生19:“咩--”是什么意思?你最好说得更明白些。

生17:哦,我是多么想让你明白,我想要说的是什么呀!

生19:噢--你不会说话,可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是吗?

生17:是的。

(全场掌声)

师:看到吗,自信也是会传染的!自信的女孩产生出了很美的表达。(掌声)老师呢,也把它还原了一下,可能还没有这位女同学好。来,接下来,我读阿隆,你们一起来读兹拉特。

PPT显示:

兹拉特:真的很糟糕,但是一切困苦都会过去的。

兹拉特:是啊,我们还真的要感谢这个草垛。

兹拉特:嗯,阿隆,不用担心,这里有足够的草够我吃。你可以喝我的奶,还可以抱着我取暖。

兹拉特:我说了,你能听到吗?

兹拉特:是的,你一定能明白我的意思。因为我们彼此需要,永不分离。

师:其实我觉得自己写的还真的没有这位女同学更加自然一些,但是不管怎样,我们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还原了山羊的语言。看似单一的“咩”字却被我们发掘出如此多的语言情感。所以,在处理情感时,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我们更应该把这个“咩”字读好,因为这个“咩”字,包含的话语和情感竟是那样的丰富。

(同学们静静思考)

师:同学们想想看,“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待几天”,这时山羊兹拉特的这个“咩--”应该怎么读?要读出一种什么感觉?

生20:要安慰主人。

生21:给他一点信心。

(生试着读“咩”,悠长有力)

师:嗯,安慰的感觉,给他温暖给他信心,要读出安慰的感觉。那“你最好说得更明白些”,大家发现,山羊这时候说了几个“咩”?

生:两个。

师:这两个字应该读得--

生22:急促一些。

师:哎,急切一些。“我都说了,你应该听懂我的心哪!”山羊急于表达这样的意思吧?

生:是的。

师:“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是吗?”这个时候的“咩”字要读得怎样?

生23:很开心很开心。

师:哎,开心。情感,终于得到了回报。阿隆终于说出了这让山羊无比欣慰的爱的语言,这场暴风雪中最温暖的语言。好,同学们,老师读阿隆,你们读“咩--”我们就读这几句话。

师(读):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待几天。

生(读):咩--(很温暖,充满安慰)

师(读):你最好说得更明白些。

生(读):咩--咩--(急促)

师(读):你是说,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是吗?

生(读):咩--(欢乐,幸福)

师:有感觉吗?最简单的语言、最细小的一个字眼,所包含的情感,真的是很丰富。来,自信女孩,再给大家演绎一下,好吗?老师跟你做一个配合。

(老师和女生再读,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全班沉浸在温暖中)

师:嗯,真的是这种感觉,(掌声)读得越来越好了。我们都是有真情感的人。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另一种情境下的“咩”叫。

PPT显示:

灰黑色母斑羚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斑羚飞渡》

师:初中有没有学过这篇课文?

生:有。

师:《斑羚飞渡》里,也有这一处“咩”字。说说看,它的“咩”声和兹拉特的“咩”声有什么不一样?

生24:它这个“咩”声是绝望的。

师:绝望,还有呢?

生24:而这里的“咩”声是对主人的安慰。

师:绝望,因为那个镰刀头羊面对的是--

生24:万丈悬崖。

师:是死亡,万丈悬崖,还有猎人乌黑的枪管。但是我们的山羊兹拉特,它面对的是--

生25:一个贫穷却充满爱心和信任的世界。

师:一个充满爱心的人,面对的永远是阳光,即使是在风雪之中。镰刀头羊和兹拉特,他们都遭受到了灾难,但是前者的“咩”声是如此的悲壮、悲怆,而后者的“咩”声里面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请允许我用“人与人之间”。所以,一个“咩”字,包含着情感,也需要我们同学带着感情的因子去阅读。请问,今天兹拉特的“咩”声里面有没有“柔和的颤音”?

生:有。(学生“咩”出颤音)

师:今天兹拉特的“咩”声里面,有没有甜蜜的媚态?

生:有。(学生“咩”出甜蜜讨好的感觉)

师:但是我相信,兹拉特的“咩”声里,一定不会有“绝望的叹息”。兹拉特的“咩”声里面,一定也透露出一种坚定不移的决心,是什么?

生:是希望,是爱!

师:好!再次阅读,读出这个“咩”字。

(男女同学分角色读阿隆和兹拉特的对话,“咩”字读得真诚感动)

师: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辛格的小说艺术,“他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我们也很好地理解了小说写作时情感处理的一种方式--节制胜于放纵。

PPT显示:

节制胜于放纵。小说在处理情感上,不宜饱满和激烈。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五、走进“咩”字深处

师:同样,结尾部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兹拉特用角搔搔颈背”,一二读。

生(齐读):兹拉特用角搔搔颈背,摇摇长着胡子的脑袋,发出它那唯一的声音:“咩--”

师:而在《儿童文学选萃》里面,也选了这篇课文。《儿童文学选萃》里边,它的结尾加了这样一句,即“这个单纯的声音表达了山羊兹拉特全部的思想、全部的爱”。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的读本为什么选用前一篇?

PPT显示:

兹拉特用角搔搔颈背,摇摇长着胡子的脑袋,发出它那唯一的声音:“咩--”( 选自课文最后一节)

兹拉特便用犄角搔搔脖子,摇晃着白胡子“咩”一声。这个单纯的声音表达了山羊兹拉特全部的思想,全部的爱。 (选自《儿童文学选萃》)

生26:既然是儿童文学的话,肯定会通俗一点。让比我们小一点的孩子更好地理解这层意思。

师:嗯,帮助孩子,理解作品的主题。那么,你们呢?

生27:要给我们中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

师:对,不能说两个结尾谁好谁坏。

生27:是的。

生28:是,要看读者的。

师:故事,对于儿童,是要阅读和倾听的;故事,对于我们,是需要思考,带它走向深刻的。 卡莱尔说:“任何一本书,一篇文章的影响,莫过于使我们开始做内心的反省。”同学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从这个“咩”声中,你还能读懂小说怎样的主题怎样的情感?

(生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思考)

生29:人性的关怀,我们更应该像阿隆一家人对待兹拉特一样,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动物。

生30:人和动物之间是可能产生恒久的情感的。

生31:我觉得,这里面包含的感情很深厚,羊与人的感情又增进了一层。

师:对,“增进了一层”,真好!这个“增进了一层”,就是我们这堂课学习的一个收获。让我们用真诚与信任善待生活中的每一个生命。还有吗?

生32:山羊的一种奉献精神。

生33:我在想,山羊与人之间的这种情感尚且能够如此,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应该要更加的透澈。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时越来越复杂,没有那么单纯了。(掌声)

师:你开始反思我们的社会,开始反思我们的时代了。

生34:还要我们关注穷人、弱者。

师:要有悲悯之心。因此我们不难理解,辛格作品的艺术魅力,还在于他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小说中,我们能读出人与动物恒久存在的亲情,能找到物质匮乏的世界里永远温情的慰藉,能感受到情感与贫困的较量和我们应有的悲悯情怀……其实,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人正面临着情感的暖死亡。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这声“咩--”中得出更多的启迪。最后,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结尾部分的对话,老师读阿隆,你们读兹拉特。读两次,第一次读原文,第二次请同学们把“咩”字一起不提示地还原出来,听懂了吗?

师:兹拉特,你还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三天三夜吗?

生:咩--(齐读,欢乐、幸福)

师:兹拉特,你还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三天三夜吗?

生(异口同声):记--得!

师:记得!我们永远记得!也希望同学们把这声“咩”,装在我们的心中,走向我们人生最温暖的时段。谢谢!

(全场掌声)

★这个世界真有这样一种美好吗?美国作家辛格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用柔和的笔调,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关于人和动物之间温暖又美好的情感故事。这萦绕在字里行间的感情,成为物质匮乏的世界里人与动物之间永远温情的慰藉。可是,它真能超越任何时代的贫困和窘迫吗?下一次困顿无奈的关口,兹拉特还会被卖掉吗?还会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吗?我甚至不敢多想,还是好好享受小说中的感动吧。在万象生活和复杂的人性面前,所有的预测都是不确定的。支撑我们走出艰困处境的往往是永不消失的信念,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我们,最是悲悯的受益者。

★小说单元的主题是“情感”,这也是所有文学作品的主题。用动物故事来彰显人类的生存现实,如沈石溪所说,“历经沧桑而天真未泯,敢怒敢骂而蕴含良知,尖刻而不失人性的温婉,平易中透出智慧与敏锐,俚俗中显出优雅,家常琐事中展现趣味,做至情至性的人,发感人肺腑的文字”,山羊得救了,人的自我救赎也完成了。1978年,辛格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我想,这“情感”前的徘徊与挣扎也是在这“普遍处境”里的。

★对于小说,我似乎并不愿意从小说三要素去做板块式的教学。我喜欢融合,我喜欢挑起争论,我渴望掀起波澜。我有些固执。我习惯于这样的教学思维:把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编者意图)一一地罗列在纸上,以“最需要”原则进行取舍,做出有选择性的要点明晰、线条简洁的组合,寻找最好的教学点,以点带篇,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引导学生走进小说隐喻的世界和我们的现实社会。选点是最难的,它在考验着我们的教学眼光和文字敏感度。动脑筋的教学,会让我们越来越聪明!

★我听过多堂这篇小说的公开课,看到学生读“咩”时的敷衍与随意,看到他们嘻嘻哈哈远离感动的表情,心里就很不是个味儿。这篇小说,最打动人的应该是人与羊在草堆里的温暖对话。这一个看似单调又极具羊味的“咩”,其实是最让读者深思并深深感动的。可是,学生却在文章的最感人处停步了,他们游离在“咩”字外,他们发出怪异的腔调,他们常常相视而笑互相逗乐。经典前的不尊重,阅读时的漫不经心,其实还是在于教学没有营造出阅读的最佳氛围。只有充分进入小说的情境,只有立足于语言去品味,只有解冻我们内心的情感冰河,去为这个世界的美而阅读而思考,正容以悟之,教学才会真正唤醒生命!我不允许我们以这样浅薄的姿态走出教室,我想帮他们打开幽闭的情感世界。于是,我很想上上这篇课文。

★读书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读出这篇小说的感动与深刻,读出这篇小说的精致与匠心,读出这篇小说的空白与悠远。在诵读中陶冶心灵,在诵读中学会思考。以读促思,以读助悟,我想来想去,还是读书最好。

--肖培东

肖老师对课的处理非常大胆也非常独特,除了开头让学生很简洁地复述一下故事以外,其他所有课堂活动都是为让学生感受作者“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一中心问题服务的。整堂课问题很集中,上得很大气,老师和学生都怀着极大的热情,带着满腔的爱意在跟文本对话!不难看出,肖老师舍弃的是通常教小说时围绕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进行分析的套路,得到的是对文本深入的挖掘和对学生语文素养及人格修养的提升。如此“大舍”“大得”的处理深深地震撼了我。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史素青

学生们的心境在悄悄变化,潜滋暗长的是生命中那些不易察觉的情绪,很细微,但的确变化了。“咩”字的朗读由开始的“害羞嬉笑”到后来的“感动颤抖”,已直观地证明他们走入故事的深处,心弦已为故事的情感所震动。最后,在所有学生都沉浸在“咩”字的意蕴中深深思索的时候,肖老师用一句“从这个‘咩’声中,你还能读懂怎样的主题,怎样的情感”对小说的主旨的理解做了一个引领。这样的升腾并不突兀,因为有了太多的情感做铺垫;这样的升腾又极壮观,因为这是赏读蓄势后的一次“井喷”。

--浙江省开化中学邱慧萍

听肖培东老师的课,与其说他是在张扬自己的情感,抑或文本的情感,不如说他是在激活学生的生命意识,抑或对生命的思考。肖老师的课堂既有师生平等的对话,又有激活情感的思维流程;既有酣畅淋漓的师生品读,又有陶冶情感的文本升华。细细品尝,馨香沁脾,永志不忘。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立人中学范维胜

【名师点评】

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

钱梦龙

听完肖培东老师的《山羊兹拉特》,心里很是感动。这份感动,不仅仅来自文本内核,更来自课堂教学过程。美好情感的呼唤,学生生命意识的激活,生命内涵的思考,悲悯情怀的追问,人生的许多感受都在这堂课里飘荡着。仔细品评这堂课,有很多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学习。

亲切平等的对话。一堂课我们的着眼点是看教什么,但是教的最后的落脚点则是在学生的学,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山羊兹拉特》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不仅仅是老师教得精彩,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发言非常好,想说的话表达得很清楚,很明白,也很深刻。我非常欣赏肖老师的这种亲切平等的对话的教学风格。师生互动的方式是对话,而不是问问答答式的多半浪费时间的问答。此课教学,老师先提出话题,供同学思考,而后再适当地点拨,赢得互动。“一只会产奶的山羊是多么重要!是这意思吧?”“暴风雪很重要,你给大家读读看。”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肖老师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同时能够合理地引导。“看到吗,自信也是会传染的!自信的女孩读出了很美的表达。”适时地激励,亲切有效地指点,这种平等对话一直都在课堂里自由流动,学生也就这样走入文本的深处,领略到文本的诸多妙处。

有效的课堂提问。这堂《山羊兹拉特》,肖老师是在有效地通过思考话题探究话题这一方式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是可以研讨的话题,而非那些机械的、低效的、可以频繁问问答答的问题。话题和问题的区别是:问题的思考容量和空间都很小,缺乏思考价值,往往是些非此即彼的封闭式问题;而话题思考空间比较大,容量比较多,允许学生做出多种可能的解释和回答,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山羊兹拉特》一课教学,教师是很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点。在了解故事后,肖老师提出了“拯救兹拉特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这一高屋建瓴贯通全文的问题。暴风雪?情感?草堆?学生在重读小说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思维触角很快就深入到“情感”这个单元话题里面。接下来老师又提出了一个话题,“在遭遇暴风雪前后人对山羊的情感有什么变化?”课堂结尾更是用“任何一本书,一篇文章的影响,莫过于使我们开始做内心的反省”这一卡莱尔的名言,启发学生深向解读文本。有板有眼,步步升温,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走向文本的深处,一步步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亮处。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使得课文的重点难点都得到了解决,同时又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情感境界的创设。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山羊兹拉特》的字里行间,作家辛格温情脉脉的目光无所不在。而这堂课,肖老师也为我们展示着语文的情感境界,他同样注视着课堂这个有情天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角落和细部。即使一个简单的“爱”字,也要求学生充满情感温暖地读出。学生在教师的全身心感染、熏陶中增见识、长能力,获得发展,给我们留下许多温馨的回味。那几句暴风雪后的夜空描写,在爱的境界中,学生尤其读得投入,很温暖很感动地带我们走进小说的情感世界。肖老师一直努力地营造情感氛围,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作品的意味,如山羊的“咩”声朗读中,学生没有想象中嬉笑的场面,而是在认真地读,用心地品,同时为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又把山羊兹拉特的“咩”声与初中课文《斑羚飞渡》中镰刀头羊的“咩”声对比,如此层层推进,学生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得到升华。师生双向的活动把文本蕴含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这些课堂里的感动场景首先缘于老师爱的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披文入情。同时,肖老师的教学语言本身就充满着情感,在教学中,他一直和学生建立着视线的接触,亲切自然,和蔼可亲,“对,你就说两个人,其实你和阿隆一样也已经觉得这只山羊是人了,这就是情感的力量啊”如此等等,课堂就时刻处于情感的张力中。

朗读体验的运用。在“情感”主题的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感知文本内容的必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情感,更好地体会文本内涵的有效措施。《山羊兹拉特》整堂课上琅琅书声不断,有教师的范读,有个别学生的朗读,也有集体的朗读,还有男女生交错朗读、师生分角色朗读,一到精彩之处更是反复品读。读,读出情感,读出情境,读出思想。学生在读中体味,在读中感动,教师也在读中沉浸,在读中心灵契合,甚至听课的老师也都充分感受到了语言的韵味。读的方式多,读的内容也很注意,不仅读段读对话,即便是那些小说里看似很普通平常的文字,如“不禁泪流满面”“也”“很长时间的犹豫”等传达出来的韵味也在读中感受得很彻底,而对一个“咩”字的品读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在淋漓尽致的文字品读中,语文味已四处飘散。

如此,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应该就是好课了。

浅浅地教语文,教字,教词,教句,教篇章,教我们能感受到的也应该要感受的思想。

助长,但不拔苗。不刻意的提升,才是自然的成长。--肖培东

---------------------

附《山羊兹拉特》原文

往年光明节,从村里到镇上的路总是冰雪覆盖。但是这年冬天天气却很暖和,光明节快要到了,还没有下过雪。大部分时间天气晴朗,农民们担心,由于干旱,冬粮收成准不会好。嫩草一露头,农民们就把牲畜赶到牧场去。

对硝皮匠勒文来说,这年更是个坏年头,他犹豫了好久,终于决定卖掉山羊兹拉特。这只山羊已经老了,挤不出多少奶了。镇上的屠夫费夫尔愿出八个银市买下这只山羊。用这笔钱可以买光明节点的蜡烛、过节用的土豆和做薄煎饼用的脂油,还可以给孩子们买些礼物,给家里添些过节用的其他必需品。鲁文叫他的大儿子阿隆把山羊赶到镇上交给屠夫费夫尔。

阿隆知道把山羊交给屠夫费夫尔准没好事,但是他又不敢违抗父命。阿隆的母亲听说要卖掉山羊,伤心得哭了。阿隆的妹妹安娜和密丽安也放声大哭。阿隆穿上棉夹克,戴上有耳套的帽子,在山羊兹拉特的脖子上拴了根绳子,带上两片涂着乳酪的面包准备路上吃。家里人要阿隆送完羊晚上就在屠夫家过夜,第二天把钱带回家。

家里人和山羊依依不舍地告别。阿隆在羊脖子上拴绳子时,山羊像往常一样,温顺地站在那里。山羊舔着鲁文的手,摇着它那小小的白胡子。兹拉特一向信任人类。它知道,人们总是喂它东西吃,从来没有伤害过它。

阿隆把羊赶上通往镇子的大道时,山羊似乎有点惊奇,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朝那个方向走过。山羊回过头来诧异地瞧着阿隆,好像在问:"你要把我赶到哪里去呀?"但是过了一会儿,山羊又好像自言自语地说:"山羊是不应当提出疑问的。可是,路毕竟不是往日所熟悉的路。他们通过陌生的田野、牧场和茅舍。不时有狗叫着追赶他们,阿隆用棍子将狗赶跑。

阿隆离开村子时还出着太阳,可是突然间天气变了。东边天空出现了一大片乌云,那云微带蓝色。乌云迅速布满天空,一阵冷风随之而起。乌鸦飞得很低,呱呱地叫着。起初,看样子像是要下雨,但是实际上却像夏天那样下起冰雹来。虽然当时是上午,、但是天昏地暗,好像黄昏一样。过了一会儿,冰雹又转为大雪。

阿隆已经12岁了,经历过各种天气,但是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大的雪。大雪纷飞,遮天蔽日,顿时一片昏暗,不一会儿就分辨不清哪儿是道路哪儿是田野了。寒风刺骨。通向镇上的路本来就很狭窄,又弯弯曲曲,阿隆找不着路了。风雪交加,使他分不清东西南北。寒气逼人,冷风透过棉夹克直往里钻。

起初,兹拉特好像并不在意天气的变化。山羊也12岁了,知道冬天意味着什么。但是当它的腿越来越深地陷进雪里时,它便不时转过头来茫然地瞧着阿隆。它那温和的眼神似乎在问:"这么大的暴风雪我们出来干什么呢?"阿隆希望能够遇见一位赶车的,可是根本没有人打那里经过。

雪越积越厚,大片大片的雪花打着转儿落到地面上。阿隆感到靴子触到了雪下刚犁过的松软土地。他意识到他已离开大路了,他迷失了方向,分不清哪里是东,哪里是西,弄不清哪边是村子,哪边是镇子。冷风呼啸着,怒吼着,卷起雪堆在地上盘旋,犹如一个个白色小魔鬼在田野上玩捉人游戏。一股股白色粉末被风从地上掀起。兹拉特停住不动了,它再也走不动了。它倔强地站在那儿,蹄子好像固定在土地里,咩咩地叫着,好像在恳求阿隆把它赶回家似的。冰柱挂在山羊的白胡子上,羊角上结了一层白霜,发出亮光。

阿隆不愿承认他已陷入危难之中,但是他知道,如果找不到地方躲避一下风雪,他和山羊都会冻死。这场风雪与往日的不同,是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雪已没过了双膝,手冻僵了,脚也冻麻木了,他呼吸困难,风雪呛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感到鼻子冻得发木,他抓了一把雪揉搓了一下鼻子。兹拉特的哮哗叫声听起来好像是在哭泣,它如此信赖的人类竟把它带到了绝境。阿隆开始乞求上帝保佑自己和这只无辜的山羊。

突然,他看到了什么,好像是座小山包。他纳闷那到底是什么东西。谁能把雪堆成这样的山包呢?他拖着兹拉特,想走过去看个究竟。走近一看,他才认出那山包似的雪堆原来是个大草垛,已经完全被积雪覆盖了。

阿隆这时才松了一口气:他们有救了。他费了好大劲在积雪中挖出一条通道。他是在乡村长大的,知道该怎么办。他摸到干草以后,替自己和山羊掏出一个藏身的草案来。不管外边多么冷,干草垛里总是很暖和的,而且干草正是兹拉特爱吃的。山羊一闻到干草的气味,立即心满意足地吃起来。草垛外面,雪继续下着。

大雪很快重新覆盖了阿隆挖出的那条通道。阿隆和山羊需要呼吸,而他们的栖身之地几乎没有一点空气。阿隆透过干草和积雪钻了个"窗户",并小心地使这个通气道保持畅通。

兹拉特吃饱之后,坐在后腿上,好像又恢复了对人类的信赖。

阿隆吃了他带的两片面包和奶酪,但是一路上艰苦奔波,他还是感到饿。他瞧了瞧山羊兹拉特,发现山羊的双乳鼓鼓的。他躺在山羊旁边,尽量舒服些,以便他挤出羊奶时,奶汁能够喷到他嘴里。山羊的奶又浓又甜。山羊不习惯人们这样挤奶,但它没有动。看来它急切地想要报答阿隆,感谢阿隆把它带到这个可以躲避风雪的地方,这个避难所的墙壁、地板和天花板都是它的美餐。

透过"窗户",阿隆可以瞥见外边的灾难景象:风把一股股的雪卷起来;到处一片漆黑,他弄不清是到了夜晚呢,还是由于暴风雪才这样天昏地暗,谢天谢地,干草垛里不冷。干草、青草,还有田野里的花朵,散发出夏天太阳的温暖。兹拉特不停地嚼着干草,时而吃上面的草,时而吃下面的草,时而吃左边的草,时而吃右边的草。山羊的身体散发着热气,阿隆紧紧地依偎着山羊。他一向喜欢兹拉特,现在山羊简直像他的姐妹一样。他思念家里人,感到很寂寞,想说话来解解闷儿。他开始对山羊说话。

"兹拉特,你对我们遇到的这场灾难有什么看法呢?"他问道:"咩。"兹拉特回答说。

"如果我们找不到这个干草垛,咱们俩现在早冻僵了。"阿隆说。

"咩。"山羊回答说。

"如果雪这样不停地下,我们就得在这里呆好些天。"阿隆解释说。

"咩。"兹拉特叫道。

"你这'咩''咩'是什么意思呢?"阿隆问道,"你最好说个清楚。"

"咩,咩。"兹拉特想要说清楚。

"好吧,那你就'咩'吧,"阿隆耐心地说,"你不会说话,但我知道你懂了。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对吗?"

"咩。"

阿隆瞌睡来了。他用草编成一个枕头,枕在上面,打起吨来。兹拉特也睡着了。

阿隆一觉醒来,睁开眼睛,弄不清是早晨还是夜里。积雪又封住了"窗户"。他想把雪清除掉,但是当他把整个手臂伸直时,仍然没有够到外边,幸好,他带着一根棍子,他用棍子朝外捅出去,这才捅透积雪。外边仍然一片漆黑。雪还在下,风还在呼啸,先是听到一种声音,然后是许多声音。有时风声像鬼笑一般。兹拉特也醒了,阿隆向它打招呼,山羊仍以"咩"回答。是啊,兹拉特的语言虽然只有一个字,但却代表着许多意思。山羊现在好像在说:"我们必须接受上帝赐给我们的一切--温暖、寒冷、饥饿、满足、光明、黑暗。"

阿隆醒来时感到很饿。他带的食物都已经吃光了,但是兹拉特有的是奶汁。

阿隆和兹拉特在干草垛里呆了三天三夜,阿隆一向喜欢兹拉特,但是在这三天里,他更感到离不开兹拉特了。兹拉特供给他奶汁,温暖他的身体。山羊的耐心使他感到安慰;他给山羊讲了许多故事,山羊总是竖起耳朵听着。他爱抚地拍拍山羊,山羊便舔他的手和脸。山羊"咩"一声,他知道这声音的意思是说:我也喜欢你。

雪接连下了三天,虽然后两天大雪减弱了,风也缓和了。有时候,阿隆感到好像从来没有过夏天,雪好像没完没了,总是下个不停,从他能够记事起一直就是这样。他--阿隆--好像从来没有过父母姐妹。他是雪的孩子,生长在雪中,兹拉特也是这样。干草垛里安静极了,他的耳朵在寂静中嗡嗡作响。阿隆和兹拉特不光晚上睡,白天大半时间也在睡。阿隆做的全是天气转暖的梦。他梦见绿油油的田野,鲜花盛开的树木,清澈的溪流,啾啾歌唱的小鸟。第三夭晚上,雪停了,但是阿隆不敢摸黑去寻找回家的路。天放晴了,月亮升起来了,银色的月光洒在雪地上。阿隆挖了一条通道走出了草垛,向四周张望。到处白茫茫的,静悄悄的,一片极美好的梦境。星星又大又密。月亮在天空游泳,就像在海里游泳一样。

第四天早晨,阿隆听到了雪橇的铃声。看来草垛离大路不远。驾雪橇的农民给阿隆指了路,但指的不是通向镇上找屠夫费夫尔的路,而是回村子的路。阿隆在草垛里已拿定了主意:再也不和兹拉特分开了。

阿隆家里的人以及左邻右舍在暴风雪里找过阿隆和山羊,但是毫无结果。他们担心阿隆和山羊完了。阿隆的母亲和妹妹悲伤哭泣;他父亲沉默不语,闷闷不乐。突然,一位邻人跑来报告他们一个好消息:阿隆和兹拉特回来了,正朝家走呢。

全家一片欢乐。阿隆向家里人讲述了他怎么找到草垛、兹拉特如何供他奶喝。阿隆的妹妹们又是亲兹拉特,又是拥抱兹拉特,还用剁碎的胡萝卜和土豆皮款待兹拉特,兹拉特狼吞虎咽,美餐一顿。

从那以后,再没有人提起要卖兹拉特了。寒冷的天气终于来临了,村民们又需要鲁文为他们做皮活了。光明节到来时,阿隆的母亲每晚都做薄煎饼,兹拉特也得到一份。尽管兹拉特有自己的羊圈,但是它常来厨房,用犄角敲门,表示想来拜访,人们总是放它进去。晚上,阿隆、密丽安和安娜玩陀螺,山羊坐在炉旁,或瞧孩子们玩,或对着光明节蜡烛的火苗出神。

阿隆有时问山羊:"兹拉特,你还记得我们一块度过的那三天三夜吗?"

兹拉特便用犄角搔搔脖子,摇晃着长白胡子的脑袋,发出它那唯一的声音:"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