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信息化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19编辑:互联网

姓名 丁玉萍

单位 山东省鱼台县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教材分析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第一课《短新闻两篇》中的第一篇,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课文很强的实用性。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将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新闻作品中的佳作,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且篇幅又不长,非常适合作为学生阅读新闻的范文,多接触一些有价值的新闻,可以让学生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这篇课文的价值,因为我们高中语文课本中新闻类的作品不多。因此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它作为学生阅读新闻的范本,不仅让他们学习这篇文章,更要教给学生阅读新闻类文章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初高中阶段,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同时也是学会收集、判断、处理信息,培养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时候。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的语文学习和训练,有一定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他们对新闻类作品比较熟悉,学习此类作品容易让他们获得心灵共鸣,产生获取知识的满足感。因为这篇课文写的是香港回归,是1997年的事,距今已有十八年之久,虽然场面当时很盛大,但在十四五岁的高一的学生脑海里却没有记忆,所以在讲解的时候,我打算要适当的播放香港回归的图片和视频,这样能让他们更直观的了解香港回归,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激情,同时也更能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筛选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把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种新闻中能用到的材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使用互联网、PPT、微课、电子白板、音频视频播放、思维导图、博客、云平台、班级QQ等技术。

第一阶段:课前自主学习

1、 因为这篇文章离我们已经十八年之久,十四五岁的高一的学生不可能凭借想象来很好的理解文章,所以我特意安排一个课前自主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了解香港回归,观看香港回归的图片、视频和相关的报道。

技术手段:互联网、PPT、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2、 学生观查阅完香港回归的图片和视频以后,让他们趁热打铁,阅读课文,对文本自读批注,初步理解文本。

技术手段:班级QQ、博客、云平台。

第二阶段:课中学习文本

1、 导入新课

要创设情境,轻声播放《东方之珠》,教师用庄严的声音以“1997年7月1日,这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导入新课。

技术手段:音频视频播放、PPT。

2、 整体感知

给学生介绍相关的新闻文体知识,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出导语、主体和结语,利用电子白板、PPT展示。

3、 合作交流

(1) 找出新闻事实,引导学生按照时间的顺序找出英国撤离的四个场景。

(2) 找出背景材料,让学生理解背景材料的作用

技术手段:电子白板、PPT、音频视频播放器、彩色投影仪、小组合作学习量规。

4、 总结梳理

学习完一篇文章,一定要总结一下,既能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又能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环节中思维导图是最佳选择。

技术手段:思维导图

第三阶段:课后延伸阅读与作业

我认为学完一篇文章,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延伸阅读,既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可以学到丰富的课外知识,教师最好指定阅读篇目。课后作业学生做完可以上传到班级QQ里,让大家自由交流,相互评价。

技术手段:互联网、博客、班级QQ、云平台。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自主学习

成果交流 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没有背景知识,所以我要布置一个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观看香港回归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学生利用互联网查看香港回归的资料,在班级QQ和云平台上交流自主学习成果。阅读文本,学习批注读书法。 PPT,音频、视频播放器、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997年7月1日,这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声音,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的行使主权。这一刻,中国沸腾了,因为,我们终于洗清了屈辱;这一刻,世界沸腾了,因为,我们中国以一种新的姿态站在了世人的面前。下面就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来学习这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观看播放的图片,为学习这篇课文调整状态,酝酿感情。 播放剪辑过的音乐视频:罗大佑《东方之珠》

整体感知 本文的导语、主体和结语分别是文中的哪些段落?各写了什么内容?(介绍相关的新闻知识)

1、导语(第1段)

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2、主体 (2-10段)

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2、结语(最后1段)

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学生边读边画,在课文旁边做批注,利用思维导图整合自己的信息 电子白板

彩色投影仪

评价量规

合作探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三个问题

1、本文选取的是英国撤退的几个重要的场景,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信息,概括这几个场景。(新闻事实)

四个场景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2、作者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兼顾对历史材料的回顾,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回顾历史的句子和段落,并思考历史材料和新闻事实是怎么融合在一起的?(背景材料)

4、7、11段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很强,且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用不再来的意味。

3、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1)课文中“最后”一次的多次出现,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手来的耻辱被洗雪,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扬眉吐气了。

(2)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港150年来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学生先自主阅读,标出重点的句子,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然后小组交流,碰撞思想,丰富自己的答案,然后小组代表利用PPT、电子白板和投影仪展示本组的成果 1、 教师利用PPT播放四个场景的画面,利用音频和视频播放器播放编辑过的九七香港回归视频实录_标清_baofeng_标清.flv。

2、 学生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PPT展示小组的交流成果,利用学习成果展示量规评价进展情况。

语言特点

把这篇通讯改写成一篇新闻,你省略了哪些语言?体会一下这些语言的好处。(让学生了解通讯与新闻的语言特点)

(1)“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广场上灯光渐暗”“‘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可感。

(2)“末任港督官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 25任港督的庭院”,“代表女王统治5年的彭定康登上了带有皇家标致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将于1997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交待告别的细节,事情的因果、始末交待的具体清楚。

(3)“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气状况的实写,但两处用笔,写出过程,对仪式的气氛起到了烘托的作用;“面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描写,但在这里交代,对“告别”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 学生把这篇通讯改写成新闻,改好后在班级QQ和云平台上交流、互评。 班级QQ 云平台

合作交流评价量规 PPT

总结梳理 交给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用电子白板和PPT进行知识梳理,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维导图在对课文内容梳理时时一个极好的方式,这样即条理清晰,又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思维导图、电子白板、PPT

课堂总结 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已经十八年了,十八年来香港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稳步前进,今天,我们也用自己的声音在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下表达对香港的祝福,祝福我们的香港更加的干荣昌盛。 学生观看播放的香港繁荣昌盛的一组图片,感受香港回归后的繁荣发展。 PPT播放一组图片

音频视频播放器

课后作业 1、 推荐阅读:学会用“眼睛采访”,多写实录性新闻

──《别了,“不列颠尼亚”》赏析。

2、 推荐阅读:《香港回归历程评述》

3、 学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请同学们写一篇自己的学习心得。 学生利用多媒体阅读书籍,将自己的作业上传到班级QQ上或者是云平台上,自由交流,相互评价。 互联网、博客 、 班级QQ、云平台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特色一:利用多媒体弥补学生的空白

学生学习没有背景知识的文章时,很难靠自己的想象去还原画面,这时候老师如果能合理利用多媒体在课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学习文本做准本,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特色二: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从课前的自主学习,查找香港回归的资料,到课堂的找新闻事实,背景材料的交流合作,再到通讯与新闻的改写,最后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总结,都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整堂课我完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学,我起到组织课堂,点拨学生的作用。

特色三:思维导图总结梳理

这是我总结课文最常用的方式,我认为思维导图总结可以让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又可以帮助同学们养成总结所学知识的好习惯。

特色四:课外作业不再单一

以前的课外作业大部分是习题。我认为可以给学生推荐阅读与所学文本有关的文章和书籍。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是我们语文老师最应该做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