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掌握“确凿”、“人声鼎沸”、“人迹罕至”等词语。
2.走进文章的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文章写人、叙事、绘景的写法。
3.体验一份童真,感受一份童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课文语言,学习对事物的准确描摹,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朗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朝花夕拾》:
原意是早上开的花,到傍晚将它捡起来,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一部散文集。这本散文集是在北京至厦 门这段时间写的,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这组散文,正是浸透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鲁迅书桌上的那盆“水横枝”,树叶青葱得可爱。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做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学生阅读文字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朗读课文,划出重要字词,并要求学生通过查找字典,掌握以下词语。
确凿( záo) 菜畦(qí) 桑葚(shèn) 油蛉(línɡ) 斑蝥(máo)攒(cuán)豁(huō)
敛(liǎn) 脑髓(suǐ) 觅食(mì) 竹筛(shāi) 秕谷(bǐ) 人迹罕至(hǎn)
书塾(shú) 窦(dòu) 人声鼎沸(dǐnɡ) 宿儒(rú) 倜傥(tì tǎnɡ) 蝉蜕(tuì)
二、导入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 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日里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三、分析课文
1.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写他成长的足迹?请在文章找出过渡段。
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过渡段:第9段。(题目“从……到……”表示这篇文章主要以空间的变换为记叙顺序,大致包括两大部分,并且暗示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
2.交流探究“百草园”
①(学生齐读第1段到第8段)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 重要意义?
明确:“那时确是我心中的乐园”。(其实这一句也是本文的中心句。板书:乐园)
②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乐在哪里?
明确: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③泥墙跟一带景物很多,但看起来又井然有序,作者写景有哪些高妙之处?
A、抓住景物的特点;
B、从不同角度观察;
C、按一定的顺序。
给出示 例:请同学们用这个句式来分析。
“在这个乐园里,我观察到有 ,它(们) ,我是从 角度描述它们的。”
示范:“在这个乐园里,我发现 有 菜畦 ,它是 碧绿的 ,我是从 色彩 的角度观察的。”
④作者为我们描绘了这么多景物,那他有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明确:有。首先,他用了一个句式,把这些景物连缀起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这是按什么顺序?(从整体到局部)
“不必说------”:写静物,从低到高;
“也不必说------”:写动物,从高到低;
“单是------就有------”:先写动物,再写植物。
⑤小结:
作者在这一段中,不仅能准确地抓住景物的特点,而且没有给人一种杂乱无章、毫无次序的感觉,可见作者在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方面确有过人之处,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把这一段齐读一遍,再去领略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描写。
3.百草园显然不只有野草,它更有活泼的大自然(动、植物)生命,构成了“乐园”之第一章;此外,还有神秘而美丽的民间传说:此即“乐园”乐事之二。
请尝试绘声绘色朗读,感受故事的紧张、惊异、神秘、好奇、满足。
4.“雪地 捕鸟”更是冬日最大乐事,我们还是通过朗读来领悟其中的兴味。
明确:捕鸟过程中的心情变化:“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期待、紧张!
跑去一看--兴奋,却什么也没有--沮丧!。捕鸟的乐趣 也就尽在这期待、紧张、兴奋、失望与沮丧之中呢!
5、课堂小结:
原来,百草园之所以成为“我的乐园”,还因为那里有趣味无穷的“雪地捕鸟”的游戏,还有教“我”游戏的“人”,有见识、有本领的山野的农人。此为“乐园”之第三乐趣。
这就是作者童年的乐园--百草园。作者抓住一个“乐”字来写,有乐景、乐闻、乐事,满溢着生机和活力,情趣盎然。
6、布置作业
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 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模仿鲁迅先生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品读文本中对三味书屋里的人、事、物的描写,理解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情。
一、齐读第9段,体会作者感情。
1.畅谈读此段的感受、点评。
明确:用了表推测语 气的“也许”,说明“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 之所以对此进行揣测,是为了表现“我”对百草园的深情眷恋和被迫离开它时的依依惜别之情。“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流露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留恋。
二、交流合作,研读“三味书屋”
1.作者带着离开百草园的惋惜之情来到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里的老师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三味书屋里的学习生活又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明确:先生态度和蔼,长得高而瘦,须发都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品质极“方正、质朴”而且“博学”,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学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总之,他是一位既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相对来说单调枯燥一些,但也不乏趣味。
2.为什么这么一个原本其实挺荒芜的百草园所带来的乐趣也比三味书屋来得多得多?
自由--束缚,丰富--枯燥。
3.但是即使在枯燥、束缚的书屋生活中,作者也能找到乐趣,为什么呢?
明确:儿童的好玩的天性,儿童童真、童趣所在。
①书屋中“读书”的趣味
“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语气里依然充满了调侃的意味。接着又将“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严正,和“狗窦大开”的戏谑、“潜龙勿用”的神秘、“厥土下五上上错”的难解,混在一起,小鲁迅在内的私塾里的这些顽童,实际上是将读书游戏化了,并从中感受到一种乐趣。以致成年鲁迅回述这段生活时仍然流露出一丝温馨。
最动人的,还是对老师“读书入神”的描写。这也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这里的观察、描写也都“入神”了。(学生品读)
②后园里“偷得”的乐趣
有“折腊梅花”、“ 寻蝉蜕”和“喂蚂蚁”的乐趣 。但这却是偷的,只能“静悄悄”地玩,而且随时会被老师“大叫”回去。而且比起在百草园里看“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视野开阔,后园里的天地还是太狭窄了。
③“画画”之乐。
4.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到底是怎样的感情?
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生活还是倾注了深情的,七年的时光基本上是欢乐的、愉快的。鲁迅先生丰厚的学养正源于此,可以说,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精神乐园。
四、课堂小结
童年是美好的,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以冲淡现实的不调和。我们从中不但可以捕捉鲁迅先生成长的足迹,体味他的一腔深情,而且还可学到他那高妙的写景叙事技巧。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朝花夕拾》中反映鲁迅童年生活的一组散文,并且思考这些生活经历在童年鲁迅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影响。
七、板书设计:
鲁迅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景 乐闻 乐事
三味书屋: “读书”之乐,“画画”之乐,“后园游戏”之乐 充满童真、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