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及反思(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发布时间:2016-8-27编辑:互联网

一、说教材(把握联系领悟教材)

教材地位和教材作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语文出版社编写的职教新课改一年级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13课。本文节选自我国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第十回。在这一章里,作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着力描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高俅害得家破人亡,最终投奔梁山,成为农民革命英雄的转化过程。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学习本文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从思想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智。

教学目标

目标确定的依据:根据文章特点以及职教大纲:坚持“低难度、高品位”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加强对学生文学文化底蕴培养的要求。我把本课教学三维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多方面把握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过程,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2、了解北宋时期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智。

目标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鉴赏--拓展延伸。

教学重点: 剖析林冲性格“忍”和“狠”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悲剧成因。

 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重点的把握:通过把握4个情节中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的语句层层分析来概括林冲性格的“忍”和“狠。”

 教学难点的把握:悲剧----林冲的性格--错误的等级观念--北宋黑暗的社会环境  。通过该公式层层分析把握,最终得出结论:北宋时期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二、说教法(注重迁移选择教法)

在教学中,遵循教育心理学的量力性原则和最近发展区原理,具体教法是:

1、创设情境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展现林冲被逼杀人的影视片段激发学生探究悲剧的成因。

2、讨论法:在联系生活环节中,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分析现实中哥们义气和侠义的区别。讨论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筛选法:文章篇幅比较长,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筛选能力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出要点,提取精要。提取文中主要信息,筛选提取便于教师执简驭繁,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4问导法:在研读课文这个环节中运用问导法,能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的指向性,开启学生的思路,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思维。

以问导法、讨论法、为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创设情境法和筛选法为辅。

三、说学法(因材施教指导学法)

职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差,普遍存在厌学的心理,对文化学习缺少认知和兴趣。如何根据这一特点引领学生回归到课本的文化情境中,实现师、生、文之间的沟通,学法至关重要。学法上,我的指导思想是以“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合作与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我引领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品读法:在分析林冲性格特点的环节中,需要研读文章重点段落语句,从字里行间中去揣摩人物性格,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仿写法: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短论。参考题目--①.林冲思想性格变化浅谈 ②“逼上梁山”-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感

2、写一首现代的七言律诗送给林冲。通过作业1的练习加深对林冲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并且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得完成教学任务。

四、说学生

我校的学生来自祖国各地少数民族地区。我所教的职专一年十一班是新疆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对一些基础好的同学,我让他们在课前去看《水浒传》了解林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而对于基础差的同学,我则让他们通过阅读课文,明白文中的情节和大致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课时播放了《爱有天意》的伴奏曲,其意在营造一种特殊的气氛--幽怨哀伤的音乐感驱使学生急于去领略英雄好汉的悲剧故事。

备注:这一环节运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展开对课文的挖掘引出林冲这个悲剧故事。

(二)整体感知

教学设计思路:

由沧州遇旧(一个称呼)–买刀寻仇(一种冲动) –接管草场(一个打算)(一个祈盼)–雪夜杀仇(一个转变)由此教学策略,结合教师的引导及对原文的分析,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把握对林冲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的句子,并加以概括,再据此指导学生探讨林冲的性格。这也是为学习本课奠定了明确的思路基础,为学生探究和理解确定了方向。

第一环节: 介绍本文节选之前的相关情节

本文是英雄史诗《水浒传》中第十回。看看第六回至第九回到底在林冲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第六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七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八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九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对林冲的故事有个了解。

第二环节:回顾课文主要情节并用4个字的词语概括。沧州遇旧–买刀寻仇–接管草场–雪夜杀仇

这一环节主要运用筛选法。

第三环节: 通过情节的梳理,设置问题:你们认为林冲是英雄吗?引出清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观点:“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此环节意在通过设疑明确太狠还是不狠或说忍耐还是不忍耐?我们用事实说话。引出下一教学环节。

(三)研读课文

第一环节:分析林冲性格中的“忍”和“狠”

一个称呼:(设置情景,假如你对我这个老师不满,你和别人说起我的时候会怎么叫我?)1沧州遇旧时,林教头与李小二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 

2一种冲动。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3、一个打算、一次祈求  提问: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4草厅被雪压倒了,林冲为什么要到半里外的山神庙去寄宿?表现他的什么性格?说明林冲的小心、谨慎、能忍。

5到山神庙中,求菩萨保佑,希望能保佑他渡过难关。又表现他怎样的性格?

指名读山神庙喝闷酒的情景“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便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明确:这写出英雄末路的悲叹,是英雄的悲情时刻,无比凄凉。

6一个转变此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林冲正欲救火,却听外面有人说话,外面的人未推开门于是发生了什么?播放视频片段

备注:这一环节采用创设情境、讨论法以及学法中的品读法加强学生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重点。 

第二环节:揭示悲剧的成因,明确主题 

我们通过情节的发展史,研究了林冲从妥协忍让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 那么,林冲如此妥协忍让的原因是什么?后来奋起反抗的基础又是什么? 

备注:这一环节意在突破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第三环节:联系生活

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分析现实中哥们义气和侠义的区别。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以本文为诫,找到正确的人生定位。这一环节意在体现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四)课堂小结

1、由学生总结:归纳出本节所学内容,尤其突出重、难点

2、教师总结:(对学生给予点评)A、评学生的全面性、准确性、深刻性。B、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和态度。

学完本课让学生明白两点:

①总结出悲剧的成因,概括出关于林冲的性格描写的表现手法。

②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看待林冲的猎豹性格。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短论

 参考题目--①.林冲思想性格变化浅谈 ②“逼上梁山”-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感2、同学,可以参考例文写一首现代的七言律诗送给林冲。本题意在让学生探究文本的内涵后学会写作。同时回应学法中的访写法。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 ,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魁奇伟丈夫。

 

(六)板书设计       

随情节的发展林冲性格复杂的变化

悲剧的根源

        

备注:板书设计紧扣教学重点、难点,体现课文的精华。学生一目了然,简明、概括。

(七)课后记

比较使用多媒体教学前后的不同。本节课未使用多媒体时,课堂气氛往往显得不生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被激发。而使用多媒体后,图、文、声、像并茂,向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具体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能。

教学反思: 

首先谈谈这堂课做得较为成功的方面:  

1、整个教学设计,简明精巧,删繁就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课堂的教与学,紧紧围绕“人物性格”、展开研讨,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本文的思想意义,了解了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体会到不同的描写方法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进而提高欣赏古典小说的能力。同时我感到解决长文短上的关键在于选好突破口,选好关键问题,不要面面俱到,只求突破一点,再由表及里,再由点到面,实现目标。这一点尤其适合中职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的学习情况。

2、在这一堂课的教法上,我追求一个实字,即一定设法让学生有所得,或在知识方面,或在能力方面,或在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总要有所收获。应该说,我在这堂课里做到了,学生基本上都动手了,划出相关语句,并思考,且举手回答,体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本课使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轻松突破重点、难点,特别是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使学生真正走入文本。

于丽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