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田园
教学目标:
1、了解炼字的一般考查方式。
2、剖析诗歌炼字类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
一、导入
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俗”。(生笑)苏东坡认真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大家品味一下,说出二字的妙处。
(请两位学生来品评,结合诗句,品味出苏小妹所用二字的妙处。)
明确:东坡用“摇”“舞”二字,均显出风的强劲,与“轻风”不符,也不能体现“细柳”的轻盈。 “扶”字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的柔美之态,而且“扶”字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风韵: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淡然失色了。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不去追究,但它却告诉我们古人写诗是多么地讲究遣词,这就是诗歌鉴赏中常说的“炼字”。 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探讨古人炼字的作用,来对我们准确地鉴赏诗歌有所帮助。
二、学习目标(生读)
1、了解炼字的一般考查方式。
2、剖析诗歌炼字类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
(我们先来看一下高考中会以哪些题型来考察炼字。)
三、考察方式
1、直接鉴赏关键词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江间作四首 (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1)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拳”和“退”用得好。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下面我们再根据刚才同学的回答,一起总结一下答题的思路。
1、 点出关键字词,释义,并紧扣关键字词解释句意。
2、 结合表现手法具体分析。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 该字在诗中有什么样的效果。
四、怎样寻找用得精妙的字
1、悠然见南山
云破月来花弄影。
红杏枝头春意闹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关注一般动词)
明确:“垂”和“涌”用得好(1分)放眼岸上,星星在天边遥挂低垂, 纵目江上,月光随着波涛上下涌动,(1分) “垂” 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 “涌” 字烘托出了大江激荡奔流的气势。(2分)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关注形容词)
明确:“直”和“圆”用的好。(1分)“直”和“圆”勾画了一幅巨大的风景画,辽阔的大漠之中,一缕孤烟笔直向上;静静流淌的长河之上,浑圆的落日低垂。(1分)“直”字展现了一种挺拔坚毅之美,“圆”表现出落日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的苍茫之感。两个字将直线之美和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2分)
3、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关注活用字)
明确:“绿”字用得好。(1分)春风吹过,江南岸万物复苏,一片新绿。(1分) 一个“绿”字将春天到来后江南的变化写了出来,既描绘了春天鲜明的色彩,又展现了 春季的盎然生机。(2分)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明确;“一”字用得好,“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1分)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1分)“一”字更显出此梅的不同寻常之处。(2分)
五、综合练习
(根据这个答题模式我们一起来做一道练习题。)
(2003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
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咽”、“冷”。(1分)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1分)“咽”、“冷”两字绘声绘色(1分)、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1分)
六、作业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百炼为字,千炼为句”对于一文一字的讲究和推敲锤炼,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可以说是文人对自己才华与智慧的一种挑战。鉴赏古诗词的炼字艺术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命题点,希望我们同学在课下时间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进行巩固。
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