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
因为记录稀少,不考虑远古时候的帝王,秦始皇被称为是千古一帝,源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基本上属于历史上的公论。那么谁可以称呼为千古二帝?
估计这个问题永远会争论不休,源于个人有个人的标准,出发点不同,立场不同,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是,如果从汉族的特点来说,范围就小得多。
汉人的特点是什么?或者说汉人的道统是什么?这玩意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是真实存在的,影响一个民族的成长和壮大的过程,书写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简单地说,汉人的道统或许主要包含以下范畴:
第一,有宽广的胸怀。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建立了稷下学宫,稷下学宫不是齐王老人家说话的地方,齐王基本等同于学生!而是各流各派发表自己思想的地方,是互相争论、诘问的地方,目的是什么?是求取进步,推动民族不断前进。此时的汉人,有博大的胸怀,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所以,可以成长屹立在东方。
齐王不是老师,长者不是先生,只有真理永存,这就是稷下学宫的精神。
另外一个典型的时期就是唐朝初期,各种宗教、各种思想都可以自由发展,互相辩驳,各民族的人民都可以在唐朝这个伟大的家庭中建功立业,树立自己的丰碑,实现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进步,虽然我不认同李世民是完全的汉人,但继承的是汉人的胸怀和道统。
再一个重要的时期是万历时期,当时有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如松清清楚楚地记得他们所说的一些细节:明朝人非常自信而不狂傲,虽然他们各方面都很发达,远远领先于世界的其他地方,这种自信体现在他们心中;谦逊而不自卑,很多外国的商品虽然远远比不上明朝生产的,但明朝人总可以在这些商品中找到可以值得他们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并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夸赞别人的成绩;这种博大的胸怀、自信的品质非任何一个其他的民族可比。万历远征朝鲜的时期,虽然兵力远远不如日本人,但明朝的将军们胸中装着自信(这种自信体现在久经训练的士兵、先进的武器和综合的国力),以少数兵力将日本人赶到大海去喂鱼,这就是汉族。
自信而不狂傲、谦逊而不自卑,博大的胸怀,这才是汉人的道统。
第二,头可断血可流,但道统绝不丢。
宋朝以前,从总体局势来说,有贪污犯吗?有主动投敌的吗?不能说没有,但很少,非常著名的更不多,因为汉族人的心中有他们自己的道统,他们用生命坚守着自己的道统。
春秋时期,秦国进行商鞅变法,杀了一些违反法纪的人。墨家以为商鞅滥杀无辜,深夜刺杀商鞅。是有人请墨家人出山吗?没有,他们认为滥杀无辜的人就是他们的敌人,就要杀死,他们就有义务维护道统。一些人会说,深夜刺杀不光彩,但只要他们是为了维护一个民族的道统,采取什么手段都是最光彩的!因为他们心中装的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信念。荆轲刺秦王永远难论是非,但荆轲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也是为了维护道统,因为他认为秦王是暴君。
宋朝崖山海战的时候,或许十几万妇孺无法上阵杀敌,没有能力守护这个民族,但他们选择的是与这个民族同葬,跃身大海,这就是汉人的魂魄。
汉族人头可断血可流,但心中的道统永不丢。
如松认为,这两条就是汉人的核心信念,或许还有很多,但其他都是次要的。
从道统的角度来看,汉族有两次几乎灭种:
第一次是十六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攻入中原,汉人成为两脚羊,但是,怪的了少数民族吗?不怪!怪的是汉人的血性在退化。好在当时有大汉天王冉闵,一篇《讨胡檄文》可以证明汉族的心魄尚在,全文大意如下:“华夏大地,如若志同者,谴师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举义共赴戮夷。以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将倾。”
所以,虽然当时汉人的数量和心中的道统岌岌可危,但血性尚存、魂魄尚在。所以,继南北朝之后的隋文帝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虽然杨坚很可能不是血统意义上的汉人,但隋朝建立之后的一系列做法,恢复了汉族人的精神,使得这个民族的道统可以延续下来。到了唐朝时期,汉人的胸怀和血性再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没有这样的胸怀,怎么可能诞生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气吞山河的诗人?怎么能被外国人称为唐人?那是一种敬畏和拜服,拜服在博大的胸襟之下。当2万唐军就可以和大食近二十万精锐军队交锋、并险些得胜的情况下(因为意外因素才失败),任何一个民族都只能拜服,拜服在他们的血性之下。
第二次最危险的时候,就是元末明初。
元朝是一个汉人极度衰弱的时期,数百万蒙古人、色目人就可以统治六七千万的汉人,削弱了汉族人心中的血性,当时,汉人家中几家才能使用一把菜刀,承担更重的税赋,被分为下等人,可汉人却鲜有反抗,唯唯诺诺,更有很多汉人争取进入元朝的仕途,奴役自己的同族与同胞,汉人的道统已经日薄西山,奴性不断代替血性。
此时,朱元璋出场了,将蒙古人赶回了草原。基于当时的条件所限,接受了很多元朝的旧官吏,实际上这些人都是帮助元朝奴役自己民族兄弟的汉人,已经失去了汉人的道统和血性,当朱元璋发现这些人继续贪污纳贿、奴役自己的同胞之后,采取铁血的手段,合适吗?
朱元璋或许因为小时候的经历,有更重的杀戮之心,但这点如松不不认同。任何一个已经登基的人,想方设法的最终目的都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如果使用一些贪官,对自己没多少坏处,因为他们只能为自己服务,也更听话。可朱元璋并没有这样做,对贪官杀无赦、让老百姓挺直胸膛进京告状(沿途官吏必须接待并照顾),我认为这是在重树汉族人的道统、气节和血性,告别奴性,那些不断贪污纳贿、抱着奴性思维希望奴役自己本民族兄弟的人(也包括很多和自己打天下的大将、亲属),朱元璋很不齿,杀无赦!
重树一个民族的道统和气节,任何霹雳手段都是正确的。
或许在此过程中,有些人是冤死的,但是对于重树一个民族的精神来说,这代价是值得的。让一个民族站起身来,告别奴性、恢复血性,这就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事!
所以,千古二帝,要么是朱元璋,要么是杨坚,可惜,冉闵的历史太短很难进入这一行列。维护一个民族的道统和血性,这事重要吗?如果看看满清时期人们的奴才相,你就知道有多么重要,而奴才思维严重的时候,必定是贪官遍地,看看明珠、索额图、和珅就知道了。奴性严重的时候,没有了胸怀和自信,就不会有自信和创新,也就不会有进步,只能是落后挨打,只能是割地赔款。
博大胸怀、自信而不狂傲、谦逊而不自卑、有血性的民族才是值得期待的,才会有进步和光辉的前程,这就是汉族人的精神和道统。从这个角度,您在看看朱元璋,看到的是什么?至于那些书生般的非议,见鬼去吧。
本文转载自如松博客:http://blog.sina.com.cn/msqy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