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成长,人格的完善 (教师随笔)

发布时间:2016-8-28编辑:互联网

看完这三则材料,发现其中是有着某些关联的。日剧《女王的教室》中的女教师诠释了人为何要求知,《学生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从阅读这条途径上来说如何求知,而《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让这个世界听懂你》谈的是除了获取知识之外,人的发展亦需要心智的成熟。三则材料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教育的本质--精神的成长与人格的完善。

“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间,人就死了”

女教师阿久津真矢的这句惊人话语,道出了人之为人的真谛,就是拥有不断燃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成长,这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价值所在。如果只追求吃喝与安逸,那么人便失去了为人的意义。这道理看似简单,然而有多少世人一旦放下书本、走出学校,就忘记了“求知”二字呢?十几年读书生涯看似漫长,实际上人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也仅仅是皮毛而已。女教师说:“这个世界有很多大人好像什么都懂的样子,实际上是骗人的”。自满往往是人的通病,妄图以自己的年龄、职位、角色的优势掩盖求知欲的丧失,用自身的习惯和思维定式去看待不断发生的事件。可是,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疑问、有待探寻的世界。做教师的我们,当抱怨、失望、沮丧填塞了我们的胸中时,为什么不能认为,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这个群体和每个个体,都是我们所未能充分勘探的世界呢?从这个角度看,是否能让我们的心从沮丧中“脱敏”,转化为对学生进行深入探索的好奇心呢?与其一味沉溺于痛苦,不如了解而后寻求解决之道。

阅读是满足求知欲的活水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很多领域的发展日臻成熟,前辈们大量的经验和成果汇聚成浩如烟海的书籍。某年暑假,我在南京图书馆漫不经心地走到教育类书架前,发现与我工作领域密切相关的书籍不下百种,并且很多都是一线工作者所著,其中不少内容与我的日常工作极其吻合。阅读,从来不是什么阳春白雪,从最简单的需求说,就是当你在生活中需要时,一个可以寻找间接知识经验的方法。这是一种与查找、理解相关的能力,就像有的人对音乐和舞蹈天生具有感知力一样,有的人对文字也有与生俱来的感知力,初涉阅读便可打开那方便法门,那么他可能就此投入书海一发不可收,也有可能成为钱钟书那样的一方之家。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文字具有天生的亲切感,都能达到这样的阅读境界。所以阅读的目标定位应是根据不同需求因人而异,所选取的书籍也不一样:是要达到具备知识储备和理解力的技能型阅读,还是要形成某种审美意识与深层哲思的文化型阅读。当然,对于年幼的孩子,我们是想要他们从这两个方面都能得到一些熏陶。《学生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重在阐释从低年级开始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从幼苗开始培育无疑是很好的方法。那么问题在于,一些年纪增长却没有形成读书习惯和读书技能的学生该如何进行有效干预呢?阅读,在今天已不仅仅是课外的事了,我们把阅读纳入课程、教学、作业中,并且放开手脚让学生阅读自己所爱,但是,仍然有学生把它当做一门无异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完成需要交差的作业,并不享受其中,这让我们思考该如何设置阅读课的内容?该如何引导他们在课下克制自己,排除一切外在诱惑,阅读一本自己感兴趣的可读之书?

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

     教室内,女教师阿久津真矢向学生讲述了自己的“骇人之举”--曾将一个学生打成重伤,自己也因此受到处罚。令人惊愕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却是这个学生一句疯狂的叫嚣“为什么不可以杀人!” 这个情节绝不是影视剧的杜撰这里,像这样成绩优异、聪明健壮但品行出现偏差的人确实存在于生活中,这里我们暂不评判女教师的处罚行为是否允当,只是引发我们的思考这一永恒的话题:教育,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应该获得知识之外的足以生存于社会的健全的能力与人格。

    这让我想起了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人所需要的八种主要智能是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这八种智能,而其中的某些智能会比其他智能更突出一些。传统教育往往只侧重于其中几项技能的发展,忽视了诸如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等等。所以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有些成绩平平的孩子相处起来让人如沐春风,学生时代被老师罚站的后进生出现在毕业多年后的同学上后时变成了不错的商人。学问往往并不是处世的唯一能力,能力的获取渠道也不仅仅是书本这一条路径。

假期里看电视剧《少帅》,在年幼调皮的张学良气走了私塾先生杨景镇后,父亲张作霖又请来了名扬一方的白佩言先生来为儿子授课。胡须头发皆白的老先生第一天就带着一群混小子去林中听鸟叫,小子们喜不自胜,听他兴之所至朗诵李白的诗也颇能入耳。可张作霖觉得对不起自己花出去的重金,特意请白佩言到司令部商谈儿子的教育。白佩言却断言张学良绝非苦读诗书的呆子,应是立马横刀的英才。他认为书分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两种,有时人要通过学习无字之书立身。这“无字之书”,就是在伴随着人的成长,在不断融入社会生活的人际交往中逐渐习得。张学良接替父亲获得东北军统领权后,在诡谲变幻的政治风云中一步步摸爬滚打,最终悟出当年父亲“江湖就是人情世故”处世之道。

当然,书籍中并非没有利于完善人格的著作,大量经典书籍都是获取健全心智的方便法门。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从经典中汲取情感态度,塑造价值观。我并不认同当前语文学界权威们反对在语文课堂上进行道德教育的观点,认为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不应该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语文味”显然是指文章的艺术性,这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并不应该完全摒弃语文课的得到教化功能。语文本质上是阅读课,而对文艺作品的鉴赏从艺术角度和人性道德角度展开都是可以的,自古就有“文以载道”之说,利用一些经典作品进行道德教化有何不可?问题在于如何引导,不空洞干瘪得说教,要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况且很多国学经典本身就承载着道德教化的作用,所谓“文化”,“以文教化”是也。传记《合肥四姐妹》中的张家子孙们,从小便是非圣贤之书不读,才造就了书香贵族的一代风采。

 

薛松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