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有怎样的面孔--点评江苏省优质课第一名刘宏伟的《念奴娇赤壁怀》

发布时间:2016-7-5编辑:互联网

王开东

优质课有怎样的面孔

--点评江苏省优质课第一名刘宏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有幸去江苏省沭阳中学参加江苏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活动,听到了很多震撼人心的好课,尤其是江苏省优课一等奖获得者刘宏伟的课,让人印象深刻。于是,根据现场听课情况,整理如下,并做点评,从中探究优质课究竟有怎样的面孔。

老师出场,先活跃气氛,拉近师生距离。因为沭阳中学的学生刚刚跑操回来。刘老师顺势引导他们高呼跑操的口号,调动现场的气氛。

(王按:这个环节很好。不仅是课堂气氛的调节。关键是能给下面的豪放诗预热。)

但老师却没有把上课的课题、文本事先呈现给学生。临时分发课文,反面朝上。老师说,所有的学生什么都不需要,需要的是和老师共同来一场精神之旅。

(王按:学生总是喜欢好奇的。这里的设计打破常规,让学生有一种新奇感。但我觉得老师的想法不仅在这里,他还在事实上指向评委。他的诉求是我不让学生做任何准备。那么,最后我的课堂前后学生的落差,就是我的教学效率。)

一切准备就绪。老师开始导入课文。这是迄今为止我看到最好的导入:

老师说,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经评价过一个人。我们今天就上他的课,猜猜他是谁?

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大文豪

一个大书法家

一个创新的画家

一个造酒试验家

一个工程师

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

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

一个巨儒政治家

一个皇帝的秘书

一个酒仙

一个厚道的法官

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一个月夜徘徊者

一个诗人

一个小丑。

他是谁?

学生不断修正,最后异口同声的高呼--苏东坡。

老师说,对,苏东坡,今天我们就来上苏东坡的经典巨著--《念奴娇赤壁怀古》。

(王按:这个导语,精彩至极。它可不仅仅是以一种有趣的形式导入文本,还有效的帮助学生评价了苏东坡,内心中有了无限的敬仰之情,学好文本的冲动油然而生。这个导语的成功,一半也要归功于林语堂。写得太精彩了。最后的缺憾是,如果课文再回到这个导语,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善莫大焉。)

音乐随之响起,好像有金戈铁马之声。老师激情吟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波澜壮阔矣,气壮山河矣,不逊色于濮存昕矣。吟诵罢,全场掌声雷动,如醉如痴。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诵读。

(王按:刘老师的朗诵水平一流。因材施教,也要因老师之材而施教。写到这里,先鄙视一下自己。我的普通话一点也不普通。接着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模拟老师的诵读。这里既是指导诵读,也是初步熟悉文本。)

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老师开始切入诗歌。先问《念奴娇赤壁怀古》哪个是题目。学生说是“赤壁怀古”。老师追问这是什么体裁的诗歌?学生语焉不详。老师明确“赤壁怀古”自然是怀古诗。老师告诉学生怀古诗的特点,常常是“观眼前之景,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

(王按:至此,本课下面的脉络已经一目了然,紧抓怀古诗的写法特征教学,把诗词的鉴赏分成三部分,简洁、明了,切中肯綮,而且交给了鉴赏的方法。但也剥夺了学生探究怀古诗的过程。但这是公开课公开的缺陷,可说是瑕不掩瑜。)

一、观眼前之景。

要求学生用一个短语概括。学生回答是“江山如画”。老师问最具有画面感的句子是?学生回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拍、卷”几个动词用的有声有色。老师带领学生鉴赏了这几个词。

过渡语是诗人写诗推敲揣摩,我们读诗也要咬文嚼字。下面我们就来尝试。

比较苏版的“惊涛拍岸”和黄版的“惊涛裂岸”。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有人认为:“裂好,理由是能显示动作气势”。有人认为“拍好,因为用了修辞。”还有人认为“裂好,能和上面的惊照应。”老师点评时把回答的角度界定为“动作的表意,修辞,上下文的关联。老师自己也提出看法,用 “拍”好,因为还能体现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接着老师问,这里的景色怎么样?学生说“美”,老师要求在美前面增添一个修饰语。学生回答是壮美。老师板书:

壮美之景。

(王按:这是“观眼前之景”的学习,可谓乏善可称,最多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因为只抓住景物这几句,未能充分体现苏轼的豪放风格。起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更为精彩,这是惟有苏轼能驾驭的大开大阖之典型。“大江东去”,可见空间之阔大,“千古”可见时间之浩远,“千古风流人物”可见人物之众多。如此起笔,世所罕见,但苏轼挥起如椽巨笔,只轻轻一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空间之阔大只聚焦于“赤壁”,时间之悠远只聚焦于“三国”,人物之众多只聚焦于“周郎”。没有这么一层铺垫,下面的景物就是空中楼阁,水中花,镜中月。所谓“观眼前之景”,只是一般怀古诗的鉴赏起步而已。苏轼又岂是一般人可比?两个版本的比较,实际上老师的目的在于诗歌炼字的赏析,遗憾的是老师没有告诉学生,没有单纯的“字”用得好不好的问题,只有用的合适不合适的问题,最好的字都是对思想感情表达最合适的字。但角度的归纳是好的。我猜想这些归纳的方法下面还会有迁移,事实也证明了我的看法。)

二、思历史之事。

老师说思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联想到了周瑜。那么,周瑜有什么特点?学生归纳:英俊潇洒,文武双全,年轻有为,镇定自若。

这里依旧比较了苏版和黄版,“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正好用上了上文引导的方法。

此后,老师突然提出一个问题,“一时多少豪杰”的“一时”是指哪一时?学生回答是三国时。老师让学生一个个列举三国人物。一个人列举一个,一直往后列举。三国人物众多,自然信手拈来。老师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果然老师的问题来了。既然有那么多人物。比如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比如神机妙算的孔明等等。比如曹操。现代的流行歌手还在唱《曹操》的歌。接着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唱了《曹操》这首歌。

不是英雄

    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

    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坂坡

    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啰唆

    一心要拿荆州

    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淡泊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

   不是英雄

   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

   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坂坡

   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啰唆

   一心要拿荆州

   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淡泊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

    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

既然有这么多的风流人物,为什么苏轼想到的却是周瑜?学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老师说,为了让同学们更清楚看清,我帮你们列了一个表格,看看周瑜怎么样的特点。你们填一填。

人物 周瑜

年龄 34岁

生活 幸福美满(小乔初嫁)

外表 英俊潇洒

职位 东吴大都督

成就 功成名就

    那么,苏轼和周瑜有哪些人生的关联?老师出示苏轼的生平。

    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移知徐州。元丰二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元祐八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再贬儋州。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

    苏轼晚年对自己的一生总结为:问汝平生功业,“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学生再填表格。豁然开朗。苏轼原来是用周瑜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人物 周瑜 苏轼

年龄 34岁     47岁

生活 幸福美满(小乔初嫁) 贫困潦倒(妻子早死)

外表 英俊潇洒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大都督 黄州团练副使

成就 功成名就 一事无成

    老师觉得还不够,在此又拟了一副对联来强化两个人的人生况味的比照。周瑜是“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苏轼是“黄州、惠州、儋州,州州潦倒”。第二部分至此圆满完成。

    (王按:此段最为精彩,为什么写的是周郎?这个问题提得好。这是咏史诗的重中之重。刘老师的铺垫也好,唱《曹操》流行歌曲,实际上还能起到对三国这段历史的介绍。最经典的是两次用表格,先填周郎,再巧妙的介绍苏轼,最后两相对比,一目了然,直观的揭示出了苏轼隐秘的内心世界。)

     老师板书:风流之人。

     三、述一己之怀。

     解读文本,突出了苏轼的释怀、旷达、乐观。最后选择旷达。老师板书为:旷达之心。

     最后,师生合作朗诵诗歌结束。

    (王按:由于时间关系,最后的结束有点草率。这个时候,除了板书揭示,还有必要对怀古诗的鉴赏有所归纳。最要命的是在这个时候,老师还犯了一个不应有的错误。有个学生回答,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老师马上稍带嘲讽的给这个学生纠正,怎么是周瑜?这个时候的周瑜在哪里?学生大笑。老师纠正说这是“苏轼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难道周瑜神游故国,就不能嘲笑苏轼啦?实际上究竟谁“神游故国”,文学史上至今还争论不休。刘老师既然前面引用了几个版本,告诉学生答案并不重要,但要有自己的理由和观点,此处又为何求全责备?这个地方,让我大跌眼镜。但纵观整个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精当,教学手段运用恰当,教学活动组织适当,怀古诗的方法归纳妥当,确实是一堂高效优质的课,获得江苏省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也是实至名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