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 于傲洋
[提 要] 当今教育呈现出综合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发展趋势,而影视艺术无疑是今日世界最富魅力的综合艺术。影视作品具有画面动感和可剪辑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客观上适应了青少年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需要。本文旨在探讨通过把影视作品引入课堂,增进学生对影视文学的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这一问题。
[关键词] 多层次 有步骤 影视文学 提高鉴赏能力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一节中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各方面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在这一理念的观照下,今日教育呈现出综合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发展趋势,而影视艺术是当今世界最富魅力的综合艺术,它融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摄影等艺术精华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又由于电化手段的日益简约化和便捷性,以及其教育成本的合理,使得影视教育借重电化媒体的长处也日益明显。这无疑决定了影视鉴赏与新型教育模式的必然联姻。在这种背景与趋势之下,我们必须要关注这样一个新的教育课题:即如何多层次,有步骤地提高学生影视文学的鉴赏能力。
就如鲁迅先生预言的那样:“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成为这样的。” 影视艺术因其多元综合的特点,所以可以对学生进行多视角、多方位的能力培养,突破单纯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把影视作品多层次、有步骤地引入课堂,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显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影视文学的鉴赏能力,加深其人文素养,从而达到观看影视作品--形成感性积累--增进鉴赏能力--提高人文修养的教育目的。
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分层次,有步骤地对这一课题做了一些探索。
从教材与影视作品的结合入手,感受影视的超文本魅力(观看--感受--积累)
所谓“欣赏”是指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对影视艺术的美学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加之欣赏者本人又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与体验,因而能从电影、电视艺术的各个层面,对一部影视片进行更深入的读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欣赏”,受到美的感染,在心理上得到愉悦。这就说明了如果学生对影视作品没有一定的感受和积累,则“欣赏”与能力提高等等目标就无异于一纸空谈。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素质,就成了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
我们研究问题都是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材和影视作品的结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学生们对与教材相关的影视作品的理解与我们对教材的讲解可以互为参照,其间形成的异同则很可能形成学生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初步感受力与经验素材积累,从而引发其对影视文学塑造与深化功能的再认识。
我们仅以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与影视作品《祝福》相结合为例。
1、鲁四老爷的“出行”
小说《祝福》中有对鲁四老爷的描写笔墨是极俭省的,但是通过其语言来描写其形象的结论上很容易通过文本阅读的出的,但与此相对的对鲁四老爷唯一一次“出行”--找寻淘萝的描写,在以往的教学中是根本忽略的一个情节,也是学生们不会注意的,我们通过文本阅读难以理解这次“出行”对其塑造究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但是,当我们参照《祝福》这一影视作品时,这次“出行”的作用就会不言自明了,因为屏幕上的鲁四老爷以他的神情与动作再加上语言与直观环境的展现,便把我们通过文本很难把握的东西呈现出来了:祥林嫂有何不虞,鲁四老爷是全然不放在心上的。他更关心自己的淘萝,在关心着淘萝的前提下还要维护自己外表的尊严,他是不“啊呀,米呢!”那样大叫的,他是不会慌慌张张东寻西找的,他有更“周密的思考”、“细密的推理”、“明白的判断”,就如一为同学在分组讨论后发言时指出的那样:鲁四太太说:‘祥林嫂不是去淘米吗’,鲁四老爷便有了淘萝丢在河边的判断,可鲁四老爷没有说明,万一推断有误,就会丧失尊严,所以只好亲自出马,表面上的若无其事掩饰了内心的想法,这完全可以从表演者的脸上察觉出来。人命等于零,淘萝千钧重,面子不可丢--这便是鲁四老爷的全部价值观念,也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主要内涵。我想,不借重影视元素,这样的结论是很难得出的,同时学生的发现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不会得到如此充分的展现,学生得到了发现的乐趣,这种能力与思维方式也作为一种感受力积累下来。
2、祥林嫂的外貌描写
《祝福》中对祥林嫂有三次不同的外貌描写,作者对其头饰、穿着、脸色、模样、手脚和眼神都作了细腻生动的描写,且三次外貌描写各有不同。相对于电影而言,课文对人物的刻画更为细致传神。课上,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人物外貌描写的成功之处,先让学生们从文中找出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的语句,体会其深刻含义,并比较三次外貌描写的异同,既而让学生“有意注意”地观看影片中表现人物外貌的镜头,进而比较小说与电影的肖像描写的异同以及肖像描写对展现人物精神面貌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艺术匠心。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通过将影视作品引入课堂,并与教材有机的结合,使得学生们更加勤于和善于思考了,同时他们经常可以在阅读或写作中化用一些他们接触过的一些影视文学的手法,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们材料积累与感受能力有了明显的增益。
从进一步提高影视鉴赏力角度出发,分析经典影视作品(鉴赏--深入--影评)
由于有了前面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积累与铺垫,所以在这个教学阶段,我引入的影视作品都超出教材的范围。在这一层次的影视活动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在观赏影视作品时超越形象思维,不仅仅停留于画面的表层意义,充分发挥其想像力与联想力,去挖掘画面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去领悟编导演的艺术匠心。在这一点上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他们勇于独立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任何好的影视文学作品都是有其不易被发觉的隐性结构或称未知结构的,而能否发现理解这个隐性结构是标志着一个欣赏者欣赏水平的高低。比如,一位同学看了电影《老井》后说:“这片子是说一个村子里的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搭进了好几条人命才打出了一口井。”这至多只能算是“看过”,还说不上是“看懂”;而另一位同学说:“这部电影虽然讲述的是老井村几代人,尤其是旺泉的故事,但它是通过一个村子、一个人的命运,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中华民族为了争取生存而顽强斗争的精神。”那么这位同学就是会“鉴赏”电影的人。
在此阶段我主要选取了两部作品:《阿甘正传》和《老人与海》
一位以前看过这部影片的同学在他的影评中写到:“以前看这片子,总觉得傻乎乎的阿甘受到命运的关照、最终成了一个富翁。而现在再来看这部影片却会有不同的感觉,觉得这个影片是要通过阿甘传奇般的经历,不仅阐述了一个人往往只有不计得失、才能成功的道理,更主要的是通过阿甘的经历,把美国几十年的重大历史事件贯穿在一起,表现了它们对美国社会的冲击和影响。”我欣慰的看到,这位同学不仅是“看懂”了电影,而且已经成长为一个会“欣赏”电影的人。
另一位同学在看完《老人与海》之后,在他的影评中写道:“这部电影,内容很简单,说的是一位住在海边的老人,生活无依靠,以打渔为生,日复一日,总想打一条大鱼,卖更多的钱。一天在打渔时果然遇到了一条很大的鱼,老人靠自己的力量和熟练的技巧把大鱼给制服了。因为这条鱼实在太大,老人无法立即将其拉入船舱,只好将鱼拖在船的后面。由于这条鱼在捕获时,身上被鱼具弄出了血,对此非常敏感的鲨鱼将鱼肉一口口吃掉。当渔船到了岸边,老人捕获的这条大鱼只剩了一条骨架。老人拖着疲惫的身体,缓慢地走回了那位于海边的小屋。夜晚很快进入梦乡,还梦见了一只狮子。这个作品的伟大何在?是对老人捕渔技术的描述,如何与大鱼搏斗,还是对大海与波浪的生动叙述,我认为都不是。主要因为是作品有它的深层含义。老渔夫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两种争论,各有其理,但没有结论。说渔夫是胜利者,但没有实际意义的收获;说老渔夫是失败者,而他以自己的力量和技巧战胜了一条很难捕获的大鱼,显示了老人的能力和智慧,又做了狮子的梦。影片以更加直观和富于震撼力的方式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无穷无尽的争议。”
面向21世纪的艺术教育格局中,影视艺术教育的多层次发展将成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没有理由忽略它的存在和发展!实践证明,多层次,有步骤地将优秀的影视文学作品引入课堂的尝试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有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上影视欣赏课,我们既紧张又松弛,在一种全新的教学氛围中,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我想这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肯定与鼓励。我坚信,随着实施素质教育和语文教改进程的不断深化,提高学生对影视文学的鉴赏能力这一课题将会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同人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也将得到不断的深化与完善。
作者邮箱: yayyayyayyay2@e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