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秋
从远古到如今,人类的内心总是那么嘈杂,那么怪僻,那么敏感,那么苛刻,那么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那么“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那么的“西北望长安”,那么的“梧桐更兼细雨”,那么“天凉好个秋”,那么的“欲说还休”……
无形的心语缘于人类无法跨越的现实,有形的文字则是人类大胆的呼告。文学的真实是一种最为强烈的真实,文学的虚假是一种最为曲折的坦诚,比真实更真实。这要看你--读者,去如何诠释。只要地球不毁灭,只要人类还存在,作为完整的生物,人类永远无法停止倾诉。
在这些奥妙无穷的文字里,你可以运用你的所有感官去获得那些你曾经拥有和不曾拥有的东西,在这里你可以与无数微妙的心灵作单独的晤语,在这里你可以与几百几千年前的人类产生久违的默契;在这里你可以旷绝古今,你可以俯仰天地。这里可以为你那小小的心灵提供一切可能的空间:任你驰骋,任你憩息。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美丽崇高,你也可以看到丑卑下,你可以与之同哭同笑,你可以平淡矜持,你更可以旁观侧视,随便你。心灵的激荡漾,灵魂的碰撞,赤裸裸的情感飞扬,无法实现的梦想,全在这文字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磁场。
于是我走进了语文课堂,带着希望……
从幻想走进现实。
我与学生该作怎样的交流?
我想不仅仅是一些浮于生命表层的知识(当然这也是必须),更多的更重要的应该是内在生命的构铸吧。
不管有多么矛盾,不管有多少疑问,也不管有多么自不量力,有些东西无法抛弃。
现在该谈谈《念奴娇赤壁怀古》了。
我喜欢中国古典诗词,岁月的流逝沉淀了所有历史的灰尘,剩下的只是单纯的厚实。在现代的喧嚣中,它们和废墟一样,具有一种让你无法浮躁的魅力。那么多那么多的活跃的灵魂啊,无须再说了吧;所有的所有的美,都在这里集中展示。无论从哪个角度,思想还是文字,在我国古代文化浩翰的星海中,“它们”都已达到了闪亮的极致。我想,凡事从“爱”出发,从“了解”出发,你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并全身心的释放吧。
我们要做一次旅行,历史的旅行;我们要做一次会晤,历史的会晤;我们要做一次碰撞,灵魂的碰撞;不要带任何东西,只把你的心灵带去。
三国风云,尔今安在?凭吊古迹,无限感慨;瑜亮英姿,心甚往之。人生失意,何时再来?清风朗月,洒酒抒怀。
教学有时侯是十分枯燥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忍受枯燥的能力,所以想方设法的千方百计的让枯燥的东西不再枯燥,实在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由于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及词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历史、画面都是那样的非同凡想,慷慨壮阔,所以像平日那样的教学似乎难以完全打开学生心灵和想象的空间。于是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内容、思维、审美的视点和角度,激发学生诵读感悟的兴趣,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走进词中,进入角色,自己去品诗,进而独立阅读鉴赏词作。
首先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营造一种课堂氛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其本身的意境与本课有着莫大的联系,这样导入新课会给学生焕然一新的感觉又比较自然。
前面讲宋词的时侯已对苏轼作过详细的介绍,本节课只让学生回顾一下即可,多媒体出示相关内容。本词的写作是在苏轼被贬黄州期期间。年华已逝,壮怀难酬,思想苦闷,所以还要再加强调。
对诗词的学习,诵读是很重要的一块。诵读不仅有利于学生领悟词的主题意境,而且会使学生有一种参与的热情。课堂上可灵活掌握。
为了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词的具体分析中,我采用悟导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提出问题,从旁点拔。比如在分析上阕时,可先问学生读后感觉如何,总体了解一下学生对词的感悟程度,然后再步步引导(详细参见教案)。诗词教学讲解不能过多,正如佛语所谓“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破”。当然考虑到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也可酌情而定。
在领悟周瑜的形像时,运用多媒体演示周瑜《火烧赤壁》一段,这是本堂课的高潮所在,学生会在感官的满足中,在心灵的震撼中,获得对周瑜的深刻认识,对于作者追慕周瑜伤古怀己的心境也就更加了然,文字不攻而破。
最后学生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把握,再重新诵读体会。播放《念奴娇赤壁怀古》原创音乐,在感动而又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此课。
为了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延伸学生的探究兴趣,实现语文知识的迁移,课后可让学生将本词改写成自己喜欢的文体。
这就是本堂课的教学思路。
作者邮箱: darkrock530@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