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命题初探(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9-5编辑:互联网

刘锡伟 山东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 邮编:277500  电话:0632-6071019 E-mail:tzlxw@eyou.com

古诗鉴赏作为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在近两年的全国高考试题中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

联系分析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和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可以理出以下思路:

1、在诗歌发展上,唐诗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高峰。诗歌鉴赏,首推盛唐,充分体现了命题人对于中国诗歌发展脉络的正确把握。

2、在体裁形式上,近体诗在唐代得到全面发展,绝句、律诗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两年来的命题选择(2002年为绝句,2003年为律诗)恰恰关照了这两方面。

3、阅读任务上,字数有所增加,从七言绝句到五言律诗的考查转变中适当加大了阅读量。体现了稳中求变的思想。

4、作者选择上,“诗仙”李白、“田园山水”诗人王维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很有代表性,人物的选择对于考生来说都不陌生,这样就很好地与课堂教学联系在了一起,增强了题目的可亲度。

5、从出题思路来看,两年的高考都进行了有效信息的提示,在题目设置上逐步引导。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信息的提示下进行思考,回扣原文,组织答案,减少对新题型的畏惧感,增强答题的可操作性,有效地保证了高考命题改革的探索进行。

6、从考查重点来看,2002年对“‘关键’之说”谈看法,2003年找“诗眼”并赏析,两年的题目都反应了点面结合的思想。重在考查学生在对全文整体感知能力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进行解读,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义和作用。

根据近两年的全国高考命题思路,仅代表个人观点对2004年全国高考命题形式进行大胆展望,略谈应对策略,作为高三复习的一点参考:

1、总体上来看,依据诗歌发展脉络,内容选择依然会放在诗歌发展史上的时代代表性形式和代表性作家身上。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在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元曲等都很有代表性。唐代诗歌依然是考查重点,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代表诗人及其代表作品应该注意。根据从七言绝句到五言律诗的选题思路,“诗圣”杜甫的七律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宋代诗词特别是词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之相对应的是宋代的一些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比如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词人柳永、李清照等。

2、“第三联”词语的运用要求考生有基本的常识,律诗的“联”的意思和“四联”称谓(首联、颔联、颈联、尾(末)联)以及词的基本常识(上、下阕等)等应适当了解。而“折柳”意义的把握就需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这样,在学习和复习中应加大知识积累量。

3、命题思路上,依然会有充分的提示信息,这是答题的重要依据。虽然感性材料的积累比如时代背景、作家风格等在答题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最重要的是根据考题要求结合具体材料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切不可离开具体材料单凭感觉任意发挥。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就一改其豪放风格。这样,在复习中应加强对试题中要求和材料的分析,克服答题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附: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通讯地址:E-mail:tzlxw@eyou.com

刘锡伟 山东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 邮编:277500  电话:0632-6071019

 作者邮箱: tzlxw@eyou.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