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发愁情的经典──张继《枫桥夜泊》赏析(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3-11编辑:互联网

沂水春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残月西沉,令人压抑;乌啼凄哀,催人泪下;霜华满天,寒气逼人。诗人一开篇就比兴连用,三管齐下,创设出清冷凄凉的意境,为后面一腔愁绪的抒发做了最恰当的物象铺陈。客观环境愈是萧杀清冷,就能愈能让人产生迷惘感、孤独感,也就愈让人渴望理解和认同,渴望鼓舞和知音。尽管“江枫”曾有“霜叶红胜二月花”的风致,也不能排解我心中的愁苦郁闷;尽管跳动着的“渔火”也具“渔舟唱晚”的流韵,也不能给我以挑战黑暗和压抑的勇气和力量。恰恰相反,我的愁绪却更进一层,愈是想快快入睡,就愈难进入梦乡。诗人于移步换景中巧妙地切入自己的主观情思,拉开情景交融、物我相通的序幕。

“江枫渔火对愁眠”诗人有愁却不点明,在后人读来,犹如一支无标题的奏鸣曲,称得上是包容万有涵盖无穷。这里面有古人愁,今人愁,有你之愁,我之愁。此情此景下,飘流在外,四处奔波,生发的是游子思乡愁、恋人相思愁;战乱不止,危机四伏,回荡的是忧国忧民的赤子愁、居安思危的忧患愁;功名未就,事业未成,牵动的是选择人生方向的求索愁、确定人生价值的是非愁……。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夜深人静正是入眠熟睡的时候,可是对于一个漂零在外的、有着一腔愁绪的游子来说面对着江枫渔火,就难以平静,难以成眠、难以入睡。正当诗人辗转反侧之际,寒山寺的钟声响起来了,这钟声给诗人以震撼、也给诗人以安慰。这钟声让诗人眼前一亮:虽然夜深人静,残月西沉,令人压抑;乌啼凄哀,催人泪下;霜华满天,寒气逼人,但钟声不管这些,仍然准确无误向世人报道着旧的一天已经过去,新的一天就要开始。这钟声所做的一切,并没有要求有什么回报,没有要同别人交换什么,没有计较别人如何评说,没有患得患失……,它却年年如此,日日如是。我之忧愁同胸怀无比广阔的钟声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今夜无有知音相诉,就让这钟声与我相伴:沉积心头的郁闷烦恼,借它来渲泄呐喊;平时不能张扬的个性,借它来挥洒一番。

从另一种意义上讲,由于诗人的等待和期盼,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在有意无意之间,就成了诗人心中慈悲为怀、普渡众生观音菩萨的化身。诗人既善于选择最恰当的物象来负载自己的情怀,也善于把特定条件下的人文背景巧妙地融于作品之中,从而揭示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经历的人的共同心理需求,使得此诗所创设的意境具有了普遍的经典性的象征意义: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根据此情此景来寄托自己的愁绪,寻找暂避人生风浪的港湾,回归慰籍心灵创伤的家园。故尔,这美妙的诗篇能同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一样从古传到今,从中土传向异邦,长听长新,长读长新,经久不衰。

 作者邮箱: yscf001jiao@eyou.com

上一篇 下一篇